小学美苏教版 三年级上册 第十四课 亲昵
教材分析:
本课是“动物朋友”单元的最后一个课时。在前几课的学习中,学生对各种动物的形态体征、繁殖生存等特点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还对动物与人类之间的关系进行了一些讨论与交流。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在前面几节课中已经学习了用陶艺和绘画表现不同的动物和人物,有了一定的造型基础,所以本节用陶泥来表现主题,也是符合孩子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的。
教学内容:
以手工制作、绘画操作等多种形式加以创作实践,初步掌握了简单的动物、人物造型表现的基本方法。
教学目标:
1. 在活动中逐步理解“亲昵”的内涵,激发情感冲动,产生创作欲望。
2. 以泥塑的方式塑造动物、人物等主体形象,尝试用陶艺的手法去表现主题、表达感情,提高想象能力和创作能力。
3. 通过各种有益的感知和体验活动,感受亲情友情,学会释放、表达爱心爱意。
教学重难点:
重点:直观地感受到亲昵的不同动态特点,学会用泥塑进行创作表达的方式方法。
难点:学会表现动物或人物亲昵时的表情、姿态、组合之间的关系。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亲昵”主题资料,如文字、图片、大师的画以及视频,陶泥和工具。
学生准备:“亲昵”主题资料,如文字、图片、大师的画以及视频,陶泥和工具。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一些词语:握握手,点点头,问声好,拍拍掌等等。
师:我们上新课前先来做一个小游戏,请同桌位的同学相互做做这些动作,说说这些词语和动作都表达了什么意思?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师总结:这些动作和词语表达了同学之间友好、喜欢、亲密、亲切的关系,这些词语我们用一个词概括就叫“亲昵”。
(出示课题:亲昵)
新授:
1. 师出示PPT课件:爱是世界上最美好的字眼,因为有爱,所以有了这些动人的画面,一起来看看摄影大师给我们留下的美妙瞬间吧。
师:这些美妙的瞬间是不是也勾起了你和爸爸妈妈之间亲昵场景的回忆呢?你们是用哪些方法表现“亲昵”的呢?把你的经历和大家一起分享。
师:每个画面、每个表情、每个姿态都是动物们独特的爱的表达。哪一个画面最能打动你,你能和同学一起来模仿一下吗?
2. 你听过人类和动物之间的故事吗?(播放视频)哪些情节能打动你?
思考:多么感人、多么温馨的场面啊!小朋友们,这样和谐、美好的“亲昵”关系是怎样建立起来的呢?
(老师板书:亲昵等于爱、友情、亲情)
示范讲解:
欣赏感悟 启发创作
访问艺术家:
师:让我们来欣赏艺术家们是怎样把亲昵的画面定格在瞬间的?
1. 这是挪威雕刻家维格兰德为一座公园所做的雕塑,给你怎样的感觉?你更喜欢哪件作品?为什么?
在奥斯陆的弗罗格纳公园,维格兰德花费了四十年时间塑造了数以百计的浮雕、圆雕、群雕。这些雕塑规模宏大、造型各异,公园也因此成了世界闻名的“雕塑公园”。
2. 罗马尼亚布朗库西的《吻》
3. 我国汉代的陶俑
4. 清代的砖雕
5. 摇椅上的母子
示范指导 学生创作
看看老师做的亲昵时的神态表情是什么样子的,重点夸张眼睛和嘴巴。
1. 眼睛的刻画:在泥球上用勺子工具刻出月牙形眼睛。
2. 嘴巴的刻画:同样的方法刻画嘴,夸张嘴部表情,挖出大大的嘴巴,贴上厚厚的嘴唇,安装牙齿和舌头。
3. 身体的刻画:
①先捏出身体的高度,用工具分出两条腿,让“他”能站立起来,再在两侧安装手臂,用泥片和泥条装饰做衣服,你们会了吗?
②将头部安装上去,注意调整表情,站不起来怎么办?做双鞋子好吗?可以做得大一点,这样可以站得稳些。
③老师请两位同学和老师一起做脚,捏出脚的形状,装上鞋面、鞋帮和鞋带。给我们做的人物装上脚吧,看,站立起来了。
瞧,多么亲昵的一家啊!亲昵是世界上最动人的景象。
学生作业:
师:就让我们抓紧时间,开动脑筋,用你们的小手捏出亲昵的瞬间。可以是动物与动物之间、动物与人之间或人与人之间的故事。
1. 学生以4-6人为一小组进行活动制作,在组长的组织下,围绕“亲昵”这个话题进行讨论,各组将组员叙述的经历加以巧妙筛选和艺术加工,可以分角色进行表演,在表演的过程中体验本课的学习主题。
2. 学生选择一个典型的内容,进行分工创作。
作业要求:
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具体分工用陶泥来合作完成“亲昵”的场面。
可以表现人与人之间的亲昵,也可以表现人与动物之间的亲昵,还可以表现动物和动物之间的亲昵。
反思与评价
各个小组选出代表将自己的作品向全班同学做介绍,相互说说本组的创作内容以及创作的思路,并将作品布置在教师事先准备好的“情感超市”展示栏中。
拓展:
课后我们可以尝试用不同的表现手法,你会发现每种表现手法都有它的独特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