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课标要求】
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教材分析】
本节是进入初中真正学习地理知识的第一节课,对学生形成学习地理的方法和了解地理课学习的地理内容有很大作用。通过序言部分的讨论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在后续具体知识的学习中,也要沿袭这一目标,将地理知识化难为易,轻松有趣地转化为学生感兴趣并易于接受的东西。
【教学目标】
1.通过了解人类对地球的认识过程,感受前人勇于探索的精神,明确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也有一个过程,每个人都肩负着继续探索的重任。
2.从数学的角度,学会用相关数据说明地球的大小。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地球的大小各项数据
难点:地球形状的认识及过程
【教学模式】五环节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展示法、疑问导学法。
【教具准备】地球仪、多媒体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
情境
导入
新课
出示
目标
预习
展示
播放宇航员进入太空视角观看地球的视频,给学生以直观感受,提高学习兴趣,进而进入本节《地球形状及大小》的学习
展示预习成果,
提出问题困惑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组
合作
问题
探究
(板书)
探究一 地球的形状
1.你观察到的太阳、月亮、星星是什么形状的?
同学相互探讨,说出自己观察到的现象。
太阳---圆形
月球---或圆或缺
(老师适时解释月球圆缺的原理,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
回答的过程就是谈话过程,是师生交流过程,学生讨论过程,也是从生活升华到科学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到地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地理学科研究的是生活中的地理。
2 .现在你认为地球是什么形状的?你能举出相关事实进行说明吗?
(麦哲伦环球航行——实践证实)
学生举一反三,说出地球圆形。
找同学说出自己的证据
引申总结:哪些证据可以说明地球是一个球体?
1.海上帆船──大地不是平的,
登高望远──大地不是平的
2.月食──地球也是圆的
3.麦哲伦环球航行──证实地球是个球体
4.地球卫星照片──确证地球是个球体
对月食、麦哲伦航行、天圆地方论等发表自己的观点,展示学生课外知识储备量。
承转:科学是经过人们的不断探索,不断积累而来的,今天认为正确的真理,明天也许就会被推翻,所以我们要相信科学但不能迷信书本,要敢于质疑并勇于证实之
观察与思考、总结
(问)虽然我们已通过视频、图片知道了地球是圆形的,那具体是什么形状呢?
探究二:地球的大小
1.名词解释:
(板书)赤道、两极、极半径、赤道半径
从地心到地球表面任何一点都叫作地球半径。其中,从地心到北极或南极的半径叫极半径;从地心到赤道上任何一点的半径,叫赤道半径。
请大家观察图形思考它们各有多少条?
极半径与赤道半径的长度同地球形状有什么关系,如果二者相等,地球是什么形状?
如果极半径大于赤道半径呢?
地球的大小
赤道半径6378千米,
极半径6357千米,
平均半径6371千米
请看课本上图书所注的具体数字。
极半径和赤道半径哪个长一些?
二者相差多少千米?
(板书)
2、地球的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
(板书)
赤道周长4万千米
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出示卫星照片)
请看,这是从36000千米高空拍摄的地球照片,你能看出它扁了多少吗?
(说明:)因为6300多千米只差21千米,约为1/300,我们说地球是扁圆的、像桔子或像梨形都是不科学的。
所以我们画出地球的图或做出的地球模型都是正球体。
学生自己画一个球体图,并图中指出各个名词
(答)
极半径有两条,赤道半径有无数条。
(答)
地球是正球体。
(答)
地球是两极长的球体。
(答)
极半径短一些,赤道半径长一些。
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
两者相差21千米。
(重点记忆)
观看地球仪,就是做成了正圆形
培养学生树立起科学的地球概念
使学生明白,精确的数据,对说明问题很重要
巩固练习
自己画一幅地球图,默写出各项数据,并说出地球形状。
同位间相互提问。
画图
检验学习效果
【当堂达标】
1、下列不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是
A.月食的图片 B.日食的图片
C.“神九”上拍摄到的地球照片 D.麦哲伦环球航行
2、假如你沿赤道步行绕地球一圈,每天走50千米,需要
A.80天 B.800天 C.1200天 D.8000天
3、极半径与赤道半径的关系是
A.前者长于后者 B.后者长于前者 C.一样长 D.无可比性
4、关于地球形状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球是一个似皮球的圆球体
B.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C.地球是一个赤道部位略扁的不规则球体
D.地球是一个赤道部位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5、关于地球大小的说法,错误的是
A.平均半径6371千米 B.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C.在赤道纪念碑处,“坐地日行八万里” D.极半径比赤道半径长21千米
6、读图1.1,完成下列要求。
(1)在图中标出赤道、南极、北极、赤道半径、极半径。
(2)在图中标出赤道周长、赤道半径和极半径的长度。
【教学反思】
从生活中的问题出发,谈话式教学,学生感到很亲切,课堂气氛一直很平和,讨论、发言都很热烈,不知不觉中就完成了教学任务。刚开始步入初中地理,主要是得提高学生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