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1.3.2有理数的减法(1)
第一章 有理数
一、温故互查
1.下列数2, , 0, 的相反数分别为 .
2.填空:
(1)(+3)+( +3) = ;(2)3+(-5)= ;
(3)(-8)+(-10)= ;(4)(-3)+0 ;
(5) (-3)+ = -8; (6) +(-3)=3.
二、情景导入
北京某天气温是-3?C~3?C,这天的温差是多少摄氏度呢?(温差是指最高气温减最低气温)
列出来的式子是 ,这里就遇到了正数减负数,本节课研究有理数的减法.
三、自主探究
我们知道,减法是 法的逆运算.例如,在小学最开始学 ??????????等于多少时,就是找一个数与 相加等于8,由于知道 ????????????????,这样就找到这个数是 ,所以 ????????????? .仿此,计算 ????????????????,就是要求出一个数 ???? ,使得 ????与 ?????? 相加得3.因为 与 ?????? 相加得3,因此
???????????????? = .①
另一方面,我们知道
????????????????= .②
由①②,有
????????????????= .③
三、自主探究
由③式可以看出,减( ??????)相当于加 .
如果把3换成0, ??-1??? , ?-?5???? ,继续用上面的“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方法计算 ????????????????, ??????????????????????, ???????????????????的结果为:
????????????????= ; ??????????????????????= ;
???????????????????= .
另一方面,这些数0, ?????? , ?????? ,分别加( ?????? )的结果为:
0+(+3)=-----
(-1)+(+3)=-----
(-5)+(+3)=-----
由此,我们可以归纳出结论:一个数减( ??????),等于这个数加 .
三、自主探究
下面,我们来观察,一个数减正数的情况:
计算下列两组数:
(1)9-8= ,9+(-8)= .
(2)15-7= ,15+(-7)= .
发现,每一组的计算结果是 ,且减去的那个数与加上的那个数的关系是互为 .
综合上面,可以发现,有理数的减法可以转化为 法来进行.
有理数减法法则:
减去一个数,等于 这个数的 .
有理数减法法则也可以用式子表示为:
????????????? .
四、尝试解题
例 计算:
(1)(-3)-(-5);
解:原式=(-3)+ = ;
(2)0-7;
(3)7.2-(-4.8);
(4) .
四、尝试解题
思考:计算8-6时,我们有必要将其转化为加法运算吗?答: .
可见,当 a b时,直接做减法运算 a-b;
当 a b时,一般将a-b 转化为 a+( );
一般地,较小的数减去较大的数,所得的差的符号是 .
五、巩固训练
计算:
(1) 6-9;
(2) (+4)-(-7);
(3)(-5)-(-8);
(4) 0 -(-5);
(5)(-2.5)-5.9 ;
(6) 1.9 -(-0.6).
(7)
(8)
五、巩固训练
2.计算:
(1)比2?C 低 8?C 的温度;
(2)比 -3?C 低 6?C 的温度.
六、课堂小结
1. 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是什么?
2. 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时需要注意哪几个步骤
七、当堂检测
1.计算:
(1)(-8)-8;
(2) (-8)-(-8);
(3)8-(-8);
(4)8-8;
(5)0 -6 ;
(6)0-(-6)
(7)16-47
(8)28-(-74)
(9)(-3.8)-(+7)
(10)(-5.9)-(-6.1)
七、当堂检测
2.计算:
(1) ????????????? (2) ??????
???????????????
(3) (4) ???????????
(5) ?????????????????
(6) ??????????????????????????????????????????????????
1.3.2有理数的减法(2)
第一章 有理数
一、温故互查
计算:
(1)4+(-6)
(2)
(3)(-2.5)-5.9
叙述上面用到的运算法则和运算律:
下面,我们来研究怎样进行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二、尝试解题
例 计算(-20)+(+3)-(+5)-(-7)
提示:这个算式中有加法,也有减法,可以根据有理数减法法则,把它改写为几个有理数的加法.
解:
二、尝试解题
解题反思:
引入相反数后,加减混合运算可以统一为 运算.即 ?????????????????= .
算式(-20)+(+3)+(+5)+(-7)
是 , , , 这四个数的和,为书写简单,可以省略算式中的括号和加号,把它写为 -20+3+5-7
这个算式可以读作“负20、 、 、 的和”,也可以读作“负20加3加5减7”.由此这个例题的运算过程可以简单地写为(-20)+(+3)-(+5)-(-7)=
三、巩固训练(1)
(1)1-4+3-0.5;
(2)-2.4+3.5-4.6+3.5;
(3)(-7)-(+5)+(-4)-(-10);
(4) ????????????????????????????????????????????? .
四、自主探究
在数轴上,点 A,B 分别表示 a???, b????.利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数轴上直接观察以及有理数减法),分别计算下列情况下点 A,B 之间的距离 AB ????????;
(1)当 ??a=2??, ???b=6?时;
画数轴描点标数:从数轴上直接观察得AB= ;另一方面用有理数减法表示:AB= ,将该式里面的数变为对应的字母a,b,得AB= .
四、自主探究
(2)当a=0,b=6时;
画数轴描点标数:
从数轴上直接观察得AB= ;另一方面用有理数减法表示:AB= ,将该式里面的数变为对应的字母a,b,得AB= .
(3)当a=2,b=-6时;
画数轴描点标数:
从数轴上直接观察得AB= ;另一方面用有理数减法表示:AB= ,将该式里面的数变为对应的字母a,b,得AB= .
四、自主探究
(4)当a=-2,b=-6时;
画数轴描点标数:
从数轴上直接观察得AB= ;另一方面用有理数减法表示:AB= ,将该式里面的数变为对应的字母a,b,得AB= .
你能发现点 A,B 之间的距离AB与数a,b之间的关系吗?(尝试用一个式子表示)
五、巩固训练(2)
在数轴上,点A,B,C 分别表示的数为-5,3 6.则AB= ,AC= ,BC= .
六、课堂小结
1.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可以统一为 运算.
2. 你能说说使用加法结合律时遵循的原则:
互为相反数的数相结合;
能凑整的数相结合;
同分母的数相结合
同号的数相结合.
七、当堂检测
计算:
(1)-4.2+5.7-8.4+10;
(2)
(3)12-(-18)+(-7)-15;
七、当堂检测
(5)
(6)
(4)4.7?(?8.9) ? 7.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