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初中生物新教材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中的第三章《人体的呼吸》的第一节内容。本节内容放在人体的营养一章之后讲述,呼吸是人生存的另一个基本生理活动。学生本身知道只要人活着就必须进行呼吸作用,鼻子是用来呼吸的器官,但对呼吸时还有哪些器官参与,这些器官对吸人的气体有什么作用,了解的比较少。通过学习本节内容,学生可以明确呼吸系统的组成,呼吸道对吸人的气体所起的作用有一定的认识,同时从科学的角度认识空气质量的好坏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
1.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组成,说出呼吸道的作用。
2.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分析相关资料,通过分组讨论合作,提高分析问题。归纳总结的能力。
3.认同人体呼吸道对空气处理的能力是有限的,并关注空气质量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
通过资料分析,归纳出呼吸道的作用。
四、教学难点
呼吸道作用的分析与总结。
五、课前准备
呼吸系统组成模式图、直尺、分组5~6人/组
六、误时分配 1课时
七、教学过程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引言:为什么一个新生儿总是啼哭着来到人间 一、呼吸系统的组成
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 二、呼吸道作用
资料分析
讨论题:
1.呼吸道有什么结构能保证气流通畅
2.呼吸道除了保证气流的通畅外,还有哪些作用?这些作用是如何实现的?
3.有了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人体就能完全避免空气中有害物质的危害吗?
4.痰是怎样产生的?为什么不要随地吐痰
5.北欧的冬天非常寒冷,在那里生活的人和在赤道附近的人相比,鼻子的形状可能有什么特点?为什么?(1)保证气体通畅
(2)处理吸入的气体(但处理能力有限)分析题:
1.吞咽与呼吸的关系
2.声音的发出三、课后练习
1.在对溺水者进行人工呼吸以前为什么要先清除口、鼻内的污物?
2.由细菌、病毒引起的急性支气管炎、肺炎是怎样传播的?叙述这些致病的微生物从外界到达发病部位的“旅程”
动脑思考问题,自由发言 1.阅读课文中关于呼吸系统组成的信息
2.观察图4-25呼吸系统的组成,并根据呼吸的常识,填出呼吸道组成的器官名称
3.学生自由发言,说出各自观点,相互评价
有的学生会问:“嘴也可以用来呼吸,用嘴呼吸和用鼻子呼吸有什么区别以小组为单位,阅读资料分析,围绕讨论题进行分析,尝试解决问题
各组选派代表对已经解决的问题发表意见,其他各组适当补充和修改,统一答案:对未解
答的问题在教师的提示和启发下,再进行思考、分析,归纳出正确答案 思考上面学生提出的问题,根据刚才对付论题的分析所掌握的知识,尝试解答问题,得出
正确答案 把分散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观察“吃饭时大笑会呛着”的小漫画
2.观察吞咽与呼吸关系图
3.用尺测量吞咽与呼吸时会厌软骨位置的变化,分析问题
4.谈体会及家长对此事的看法1.观察“声带拉紧和松开”的图示2.叙述声音的发出运用所学知识思考问题,举手回答,互相完善,认识到呼吸道各器官之间是有联系的 引导发言,促使学生说出啼哭标志着呼吸作用的开始,引出课
题 1.指导学生进行阅读,识图、填出呼吸道的组成的名称
2.组织学生回答呼吸系统的组成,鼓励学生回答,表达各自观
点,统一正确答案教师对这一问题不作解答,建议学生继续学习之后再作解答指导各组有效地进行分析在讨论之后,讨论题中的第1题采用抢答的方式回答,要协调好课堂纪律;其余的题组织各组选派学生代表回答在回答讨论题第2题之后提醒学生回答用嘴呼吸和用鼻子呼吸哪一个好讨论题中的第3题要注意引导学生认识到人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并通过让学生举例分析,最终形成空气质量的好坏
与人体健康有着很大的关系的观念讨论题第5题注意提醒学生根据人体体温恒定和讨论题第2题中相关的知识来回答
引导学生归纳呼吸道的作用,给以适当的鼓励和评价1.提问:为什么在
吃饭时不能大声说笑?
2.指导学生测量吞咽与呼吸时会厌软骨与食道之间距离的变化数值
3.鼓励学生发言,谈体会指导看图
鼓励发言提出问题,组织学生回答,并引导学生注意到如果支气管炎不及时治疗,会患上肺炎 创设情境,引入课题,激发学习积极性 利用教材中信息及呼吸作用的常识,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学、观察、思考等能力留有悬念,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促进主动学习以组为单位讨论问题,促进学生之间的协作、交流,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采用抢答的方式可以活跃课堂的教学气氛,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马上利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进一步促进学生学习的欲望对难度较大的问题,教师不直接说出答案,而是适当进行启发,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及时总结,有助于学生加深印象,便于记忆明确边说边吃的危害,确立良好习惯;培养学生测量、观察等技能,学会利用恰当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培养观察、叙述的能力检测掌握情况,及时反馈信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运用,并同现实生活相联系,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2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
2.能通过分析有关资料,说出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作用。
3.能认识到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归纳总结的能力。
情感目标
1.让学生认识到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自觉维护环境中空气的新鲜清洁。
2.让学生关注自身呼吸系统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学重点
1.通过资料分析总结呼吸道作用。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归纳概括的能力。
3.如何防止呼吸道疾病。
●教学难点
通过资料分析总结呼吸道的作用。
●教学方法
分析法和综合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贴近生活,创设问题情景使学生感到亲切、好奇,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什么新生儿总是啼哭着来到人间?
学生:(动脑筋,思考问题,讨论后自由发言)婴儿第一声啼哭表明要呼吸空气。
教师:同学们说得很好。婴儿第一声啼哭标志着呼吸作用的开始,我们每个人一来到人世间就离不开空气,需要不断呼吸,要不断的从空气中获得氧气,并排出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那么,我们睡觉后是否也要进行呼吸呢?
学生:睡觉也要进行呼吸。
教师:对,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空气,我们每时每刻都要呼吸,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板书课题:人体的呼吸)
[讲授新课]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教师:我们是通过哪些器官进行呼吸的?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说出)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别的器官不具有呼吸功能。
教师:(对学生回答不作表态,建议学生继续学习,留有悬念,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究竟是不是这样呢?(指导学生阅读识图,并播放多媒体画面,组织学生说出呼吸系统的组成,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自学能力)
学生:(阅读课文中关于呼吸系统组成的信息,认真识图,然后作答)
我们每时每刻都在通过呼吸系统与周围的空气进行气体交换,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其中,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它们是气体进出的通道。
教师:回答得非常好! (进一步设疑,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欲望)那么请同学们想一想,呼吸道仅仅是气体的通道吗?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分析每段资料的内容,并观看多媒体画面中呼吸道的结构特点,引导学生从中找到相关信息,组织各组有效地进行讨论,分析如下问题)
(1)呼吸道有什么结构能保证气体畅通?
(2)呼吸道除了保证气体的通畅外,还有哪些作用?这些作用是如何实现的?鼻内部有什么结构特点?为什么要用鼻呼吸?(引导学生找出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3)有了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人体就能完全避免空气中有害物质的危害吗?
(4)北欧的冬天非常冷,在那里生活的人和在赤道附近生活的人相比,鼻子的形状可能有什么特点?为什么?
学生:(认真阅读资料,仔细观察多媒体画面,以组为单位围绕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分析,展开热烈的讨论,尝试解决问题,互相补充、评价,在老师的点拨指导下,把分散的知识进行整理归类,分别对教师提出的问题作答)
(1)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作支架,这可以使呼吸道内的气体通畅,此外,鼻腔前的鼻毛、鼻腔表面的黏液,也在保证气体通畅方面有一定的功能。
(2)呼吸道不仅仅是气体的通道,它还有温暖、清洁和湿润进入体内空气的作用;鼻腔能预热吸入的冷空气;鼻毛和鼻腔内黏液能阻挡和粘住吸入灰尘和细菌,鼻腔内的黏液还能杀灭一些细菌,并能湿润吸入的空气,所以要用鼻呼吸。
(3)呼吸道温暖、清洁和湿润进入肺内空气的作用是有限的,进入肺内的空气仍可能有一些有害的物质,这些物质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所以我们要自觉的维护空气的新鲜、清洁。
(4)与生活在赤道附近的人相比较,北欧人的鼻子显得大一些,鼻腔也相应地长一些,这有利于预热寒冷的空气。
教师: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这说明同学们的阅读能力、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都很棒。现在请同学们概括一下呼吸道的作用。
学生:(抢着回答)呼吸道不仅是气体的通道,而且还能使气体温暖、湿润、清洁。
教师:同学们总结概括得非常精练、准确!说明你们归纳概括能力也很棒!
知识延伸:
教师:同学们,你平常吃饭时大说大笑会出现什么情况?为什么吃饭时不能大说大笑?(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或所见所闻讲讲边吃边笑的危害,让学生观察课文漫画并阅读有关内容,鼓励学生发言)
学生:(学生思考总结后纷纷抢答)1.吃饭时说笑,会剧烈咳嗽,并咳出进入气管的食物。2.严重的还引起呼吸障碍,到医院做手术,把进入食道的食物取出。3.我们要养成良好的“食不言”的习惯。
[课堂小结]
教师:(播放多媒体画面,让学生回忆本节知识内容,培养归纳总结能力)我们来共同回顾一下本节所学的内容。
学生:(共同回忆、补充、作答)
(1)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呼吸道是气体的通道,它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2)呼吸道不仅仅是气体的通道,而且还能使气体温暖、湿润、清洁。
教师:把学生表达的精练内容进行板书。
[巩固练习]
1.食物和气体的共同通道是( )
A.口腔 B.咽 C.喉 D.食道
答案:B
2.气管能保持敞开的原因是( )
A.有“C”形的软骨支架 B.肌肉较松弛
C.气管壁较硬 D.周围有肌肉牵拉
答案:A
3.鼻腔内鼻毛的作用是( )
A.灭菌 B.温暖空气
C.湿润空气 D.过滤空气
答案:D
4.吃饭时说笑,若吞咽时__________来不及盖下,会使食物进入__________,引起剧烈咳嗽( )
A.软腭 B.会厌软骨 C.气管 D.食道
答案:B C
5.平常所说的痰来自( )
A.鼻 B.咽 C.喉 D.气管支气管
答案:D
6.女高音歌唱家的声带特点是( )
A.较长 B.较短 C.较窄 D.较宽
答案:C
7.北欧人的鼻子较大,其作用是( )
A.使人漂亮 B.使鼻孔较大
C.使鼻腔较长 D.使鼻毛较长
答案:C
8.小英和平平在放学的路上遇到沙尘暴,小英马上戴上口罩,而平平没有戴,请问到达小英肺部的气体与到达平平肺部的气体比较,结果为( )
A.到达小英肺部的气体与到达平平肺部的气体一样清洁
B.到达小英肺部的气体比到达平平肺部的气体清洁
C.到达小英肺部的气体比到达平平肺部的气体粉尘多
D.无法确定谁肺部的气体清洁
答案:B
9.能使吸入的气体变得清洁的结构有( )
①声带 ②气管、支气管内表面的纤毛 ③鼻黏膜 ④会厌软骨 ⑤鼻毛 ⑥嗅细胞
A.③⑤⑥ B.①②④ C.②③⑤ D.①④⑤
答案:C
10.呼吸系统由__________和__________组成,后者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它是__________的场所;前者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共同组成,主要作用是将吸入的空气变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减少对肺的刺激。
答案:呼吸道 肺 气体交换 鼻 咽 喉 气管 支气管 清洁 温暖 湿润
●板书设计
第一节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备课资料
一、喉腔
喉腔是指喉内的腔。喉腔壁的表面覆盖着一层黏膜,中部两侧壁的黏膜,形成了上下两对从前向后的、左右对称的皱襞。上方一对皱襞叫室襞(也叫假声带)。它与发声无直接关系,但有保护作用。在室壁下方,还有与室襞平行的另一对皱襞,叫声襞,也叫声带。声带较室襞更向喉腔内突入。两条声带之间的空隙叫声门裂。当空气通过声门裂时,能使声带振动而发出声音。因此,声带是发声器官的主要部分。声调的高低,主要决定于声带的位置、长度和紧张度,以及呼出的气流作用于声带上的力量。声带的位置、长度和紧张度主要由喉肌的运动来控制。呼出的气流作用于声带上的力量的大小,主要由呼气时胸腔压力的大小所决定。女子的声带较短,男子的声带较长,因此,女子的声调比男子高。男孩子到了青春期,喉部骤然发育,声带面积显著增大,所以单调变低,这叫变声。
二、气管、支气管和肺
气管长10~12 cm,在食道前面,气管下端分成两条气管。气管和支气管的管壁中都排列着一些半环状的软骨。软骨环具有支架作用,且有弹性,使气管腔保持开放状态而管壁不致坍陷,从而保证了气流畅通无阻。半环关软骨的缺口部分是柔软的膜,由平滑肌和结缔组织构成,位置在气管和支气管的背面。气管背面这一条柔软的膜是靠着食道的,当我们吞咽食物的时候,不至于妨碍食物在食道内的通过,而且这种膜有一定的舒缩性,这有助于食道中的食团顺利下行。
支气管入肺后反复分支,愈分愈细,形成许多树状的分支,这些分支的结构与气管相似,但随其管径变小,管壁变薄,软骨环逐渐变小,平滑肌则相对地逐渐增加。分支到细支气管(口径在1 mm以下的小管)时,管壁的软骨环消失,管壁几乎全部由平滑肌构成,它的收缩和舒张影响着细支气管口径的大小,从而控制进出肺内的气体量。细支气管再分支到呼吸性细支气管时,其管壁的某些部分向外突出,形成肺泡。因此,呼吸性细支气管兼有呼吸通道和气体交换的作用。呼吸性细支气管的分支为肺泡管。肺泡管是几个肺泡囊的共同通道,四周都是肺泡的开口。肺泡囊是几个肺泡共同开口的地方,由许多肺泡围绕而成。肺泡是多面形有开口的囊泡,与肺泡囊、肺泡管、呼吸性细支气管相通,壁很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相邻肺泡之间的组织叫肺泡隔。肺泡隔中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以及与肺的弹性回缩有关的弹性纤维。此外,还含有肺泡吞噬细胞,它能吞噬吸入的灰尘,对肺起净化作用。肺泡之间还有小孔,空气可以通过小孔从一个肺泡进入另一个肺泡,在肺感染时,微生物也可以经过小孔而在肺内扩散。
三、体育活动与胸围差的关系
经常参加体育活动,使得呼吸系统加强工作,久而久之,呼吸肌经受了锻炼,收缩力得到加强,胸廓的活动幅度也加大了,表现出胸围差增大。(如下表)
某城市普通学校学生与体校学生胸围差的比较
年龄 男性胸围差 女性胸围差
普通学生 体校学生 差值 普通学生 体校学生 差值
10 63.4 65.8 2.4 62.0 65.1 3.1
11 65.3 68.0 2.7 64.6 68.3 3.7
12 67.8 70.8 3.0 67.7 72.1 4.4
四、爱护嗓子莫喊叫
有些青少年喜欢大声喊叫,女孩子兴奋时更喜欢尖叫。这种习惯不好,不仅造成了噪声污染,还会引起一些喉部疾病,影响发声甚至影响呼吸。
慢性喉炎是一种常见的喉部疾病,主要因用声过度、过强或发声不当引起。检查患者声音就会嘶哑,有的患者由于长期发声过度或用声不当,甚至患者带小结和声带息肉。那么,青少年应当怎样保护声带呢?
(1)平时养成不高声讲话的好习惯;(2)声音嘶哑后一定要小声说话、少说话或禁声,以便使声带充分得到休息;(3)初患的声带小结,适当休息后会慢慢消失,情况严重时应及时请医生治疗;(4)辛辣及过热、过冷的食物对嗓子有刺激,应当少食。保护嗓子应当做到:咽喉疾病要预防,高声喊叫不应当,声音嘶哑及时治,禁声休养音洪亮。
五、选择防尘口罩的基本原则
粉尘是在固体物料的粉碎过程中产生的,比如铺沙、碾磨、压碎、打磨等操作过程中就会产生大量的粉尘。粉尘颗粒越小,它在空气中停留的时间就越长,被人体吸入的可能性就越大。小于5微米粉尘,叫做呼吸性粉尘。这样的粉尘进入鼻腔后,能直接进入肺泡并且积聚于肺泡内,日久便破坏了肺泡的换气功能,导致各种肺积尘病发生。这些肺积尘病一般很难治愈,给患者的日常工作及生活带来很大痛苦。
防护粉尘危害的方法有工程治理和个体防护两种,其中的个体防护就是通常所说的佩戴防尘口罩。防尘口罩的选择有三个原则:第一是口罩的阻尘效率要高。一个口罩所阻尘效率高低是以其对微细粉尘,尤其是对5微米以下的呼吸性粉尘的阻尘效率为标准的。一般的纱布口罩,其阻尘原理是机械式过滤,也就是当粉尘冲撞到纱布时,经过一层层的阻隔,将一些大颗粒粉尘阻隔在纱布中。但是,微细粉尘尤其是小于5微米的粉尘,就会从纱布的网眼中穿过去,进入呼吸系统。现在市场上有一些防尘口罩出售,其滤料由充上永久静电的纤维组成,那些小于5微米的呼吸性粉尘在穿过这种滤料的过程中,就会被静电吸引而吸附在滤料上,真正起到阻尘作用。第二是口罩与脸形的密合程度要好。当口罩与人脸不密合时,空气中的粉尘就会从口罩四周的缝隙处进入呼吸道。所以,人们应选用适合自己的脸形的防尘口罩并正确佩带防尘口罩。第三是佩戴要舒适,包括呼吸阻力要小,重量要轻,佩戴卫生,保养方便,如佩戴拱形防尘口罩。
六、流鼻血怎么办
鼻腔黏膜的血管分布丰富,黏膜表面很浅,离外鼻孔很近,因此很容易遭受外界的刺激或损伤而出血。流鼻血的时候,很多人习惯把头仰起,误以为血不外流就是不出血;还有的甚至认为血是宝贵的,应当咽下去再吸收。其实这都是不正确的做法。鼻出血时,有条件的应该到医院进行全面检查,如果当时条件不允许或来不及去医院,可用下面几种方法临时止血:
(1)首先要保持镇静,不要紧张,头部保持直立位。头低可引起头部充血,头仰可使血液流到咽部,咽下会刺激胃部引起呕吐。(2)如果出血量不多,可以先用干净棉花堵塞鼻孔,再用手指捏住两侧鼻翼,稍用力压迫,过5~10分钟就能止住出血。(3)把适量的云南白药、麻黄素等药物放在棉球上,再填塞在出血的鼻腔内,止血效果较好。(4)其他原因引起的出血,除了注意局部处理外,还必须积极诊治全身性疾病。遇有大量出血时,那就必须及时到医院救治。
七、打呼噜也是病
打呼噜的人以前被认为是睡得香,但现在人们已经逐渐认识到这是一种病态。打鼾的人时常被别人抱怨,令打鼾者烦恼。然而打鼾更大的危害是引起呼吸暂停。打鼾者的呼吸道通常比正常人的狭窄,白天清醒时咽喉部肌肉代偿性收缩使气道保持开放,不发生堵塞。当夜间睡眠时神经兴奋性下降,肌肉松弛,咽部组织堵塞,使呼吸道塌陷,当气流通过狭窄部位时,产生涡流并引起振动,从而出现鼾声,严重时呼吸可以暂时停止,从而影响人的身体健康。打鼾的儿童,由于气道阻塞性病变较为明显,容易发生呼吸暂停,从而出现缺氧,影响儿童的正常发育和学习,已经有报道称:严重的打鼾可以引起儿童的痴呆。所以,打鼾的人应及早到医院检查治疗第三章、人体的呼吸
第一节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教学目标
(一)知识
1. 描述呼吸系统的组成。
2.了解呼吸道的作用,并认识到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
(二)能力
通过资料分析,说出呼吸道的作用,并认识到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的能力是有限的。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同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应自觉地维护环境中空气的清新、清洁。
2.关注自身呼吸系统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资料分析,掌握呼吸道的作用。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查阅有关呼吸系统疾病的资料。自编小品《三心二意》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事例,引如新课. 通过思考,描述感觉,回答问题. 通过生活中的事例,如捏鼻子,闭嘴。请学生谈谈感受,引起学生思考。然后引出呼吸的重要性。
呼吸系统的组成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看书43页图Ⅳ-25,思考:呼吸系统是由哪些器官组成的?呼吸道有什么结构能保证气流通畅?讨论捏鼻子,张嘴;不捏鼻子,闭嘴;捏鼻子,闭嘴的感受。明确鼻、咽都与外界相通,是外界气体进入肺的门户。根据不同的感觉来推测呼吸道的作用。 演示课件:呼吸系统的组成,呼吸道和肺。鼻、咽、喉、气管、支气管组成一个通道,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叫呼吸道。组织学生比较捏鼻子,张嘴;不捏鼻子,闭嘴的感受,来推测呼吸道的作用。从而引出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三、呼吸道的作用1、气体进出的通道。2、具有温暖、湿润、清洁空气的作用。3、发声 学生阅读资料,讨论45页的讨论题,明确:1、骨与软骨作支架,使整个呼吸道畅通。2、用鼻呼吸,黏液能湿润空气,鼻毛能清洁空气。鼻黏膜内具有丰富的毛细血管,温暖的血液流经鼻腔时,散发出许多热量,可以温暖吸入的空气。3、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如果生活在空气污染较严重的环境,就可能患呼吸系统疾病。增强保护环境,减少空气污染,尤其是不要随地吐痰的认识。 组织学生阅读44页资料分析,以小组的形式讨论以下问题:1.呼吸道有什么结构能保证气流通畅?演示图片:气管呈C型的软骨、喉部的软骨、鼻骨与软骨。2.呼吸道除了保证气流的通畅外,还有哪些作用?情景:在冬天张大嘴巴呼吸和用鼻呼吸感觉有什么不同?演示图片:鼻黏膜3.有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人体就能完全避免空气中有害物质的危害吗?为什么?4.痰是怎么形成的?为什么不要随地吐痰?演示:气管壁纵切图结合SARS对学生进行卫生教育。通过资料分析,你能概括出呼吸道有什么功能?咽、喉有什么作用?请欣赏小品:三心二意为什么吃饭时不要大声谈笑?演示课件:呼吸与吞咽的关系,示会厌软骨的作用。演示课件:声带的发音,示喉的作用。
四、小结 学生思考,阐述自己的认识。 引导学生回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都掌握了哪些知识?对呼吸道的作用有哪些新的认识?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如果你捏鼻子,闭嘴,有什么感受?学生回答:憋气,不能呼吸。人体每时每刻都在进行气体交换。从空气中获取氧气,排出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也就是呼吸。(板书:第三章 人体的呼吸)人的呼吸是由呼吸系统来完成的。首先,我们来了解呼吸系统的组成。(板书:一、呼吸系统的组成)
请看书43页图Ⅳ-25,思考:呼吸系统是由哪些器官组成的?演示课件:呼吸系统的组成。鼻、咽、喉、气管、支气管组成一个通道,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叫呼吸道。
请学生谈谈捏鼻子,张嘴;不捏鼻子,闭嘴;捏鼻子,闭嘴的感受。根据不同的感觉来推测呼吸道的作用。(板书:二、呼吸道的作用)
请阅读44页资料分析,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寻找答案。
1.呼吸道有什么结构能保证气流通畅?
演示图片:气管呈C型的软骨、喉部的软骨、鼻骨与软骨。
学生讨论得出:骨与软骨作支架,使整个呼吸道畅通。
2.呼吸道除了保证气流的通畅外,还有哪些作用?
情景:在冬天张大嘴巴呼吸和用鼻呼吸感觉有什么不同?
演示图片:鼻黏膜
用鼻呼吸,黏液能湿润空气,鼻毛能清洁空气。鼻黏膜内具有丰富的毛细血管,温暖的血液流经鼻腔时,散发出许多热量,可以温暖吸入的空气。
可见,呼吸道能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到达肺部的气体温暖、湿润、清洁。
演示图片:北欧人和赤道人的鼻子。提问:北欧人鼻子的特点与他的生活环境有关吗?
人类在长期的计划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这种适应环境的特点。
3.有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人体就能完全避免空气中有害物质的危害吗?为什么?谁来谈谈你所查阅到的有关呼吸系统的疾病?学生进行信息交流,汇报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尘肺、肺炎等。
学生讨论得出:呼吸道的作用是有限的,如果生活在空气污染较严重的环境,就可能患呼吸系统疾病,如尘肺等。
因此,我们要保护好环境,减少空气污染,尤其是不要随地吐痰。
4.痰是怎么形成的?为什么不要随地吐痰?
演示:气管壁纵切图
痰中含大量的病原体,如流行性感冒、肺结核、肺炎、麻疹、百日咳以及白喉等都可以通过痰来传播。痰干燥后,其中的细菌就会随灰尘漂浮到空气中。结合SARS对学生进行卫生教育。
通过资料分析,你能概括出呼吸道有什么功能?
学生讨论得出呼吸道的功能:气体进出的通道,并对进入体内的空气具有温暖、湿润、清洁的作用。
咽、喉有什么作用?请欣赏小品:三心二意
人物:孩子、妈妈
妈妈:不要看球了,吃饭了。(端菜放到桌子上)
孩子:哇!土豆丝、纸包鸡翅这些都是我爱吃的。一边吃饭一边看球。手舞足蹈,好球!加油!射门!(沮丧状)真臭!
妈妈:吃饭时不要大声说笑。
孩子:哇!好球!射门!进!(欢呼,起立、鼓掌)猛烈咳嗽。
妈妈:呛着了?吃饭时,不要大声说笑。
看完小品后,学生讨论:为什么吃饭时不要大声谈笑?
学生回答:吃饭时大声说笑,就会使会厌软骨来不及盖下,食物进入气管,引起咳嗽。
因为呼吸时,空气通过咽进入喉,再进入气管。吃饭时,食物通过咽进入食道。演示课件:呼吸与吞咽的关系,示会厌软骨的作用。
演示课件:声带的发音,示喉的作用。
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都掌握了哪些知识?对呼吸道的作用有哪些新的认识?引导学生总结。
教学后记:《第1节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和学生分析
1、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本章的第一节,是学生探究本章内容的基础,特别是呼吸系统的组成,这部分内容是贯穿本章的主体,同时对学生探究呼吸系统卫生保健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另外,呼吸道的作用这部分内容,教材安排的资料分析和讨论题,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进行探究,学生可以自主活动意识到生活中的卫生保健,是学生自主探究的好素材,安排合理,能达到《课标》的标准要求。
2、学生分析:学生已有一定的认知基础:一是知道人的生命与呼吸息息相关,且在作剧烈运动时,呼吸会更加急促;二是大体知道呼吸系统的组成。但是学生对呼吸与生命活动的本质联系认识不清,各呼吸器官的实际结构与功能了解不深。另外,通过上学期新课程标准与本课题研究的实验,学生对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等学习方式已有一定的基础,班级已具备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教学目标:
1、理解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是人体生命活动和体温恒定的能量来源;了解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
2、通过分析有关资料,知道呼吸道的作用,并认识到呼吸道对空气处理的能力是有限的,从而提高信息的处理能力。
三、重点和难点:
重点:呼吸道的作用。
难点:呼吸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四、课前准备:课堂学习卷、人体呼吸系统结构模型、本节内容ppt。
五、教学过程:
引言:出示“婴儿出生时啼哭”和“人体呼吸”的图片,说明我们的身体每时每刻都在与周围的空气进行气体交换,引出呼吸与生命息息相关。究竟有什么关系?
新课:
(一)、探究人体呼吸作用与生命活动的关系
请同学们根据下面两段资料,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
资料1:长跑运动员在跑步过程中,不仅四肢和全身在活动,而且胸腹起伏剧烈,嘴张开,呼吸急促。
资料2:一个人在冰天雪地的环境中,测得体温是37℃
讨论题:提供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和维持体温相对稳定的能量从哪里来?
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教师在巡视过程中作适当提示:植物的呼吸作用是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
讨论结束,选择部分学生交流汇报,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得出结论。
大屏幕展示并要求学生作笔记:呼吸作用的概念:人体每个细胞利用氧气将葡萄糖等有机物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呼吸作用的意义:细胞通过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一部分用于推动各种生命活动,另一部分用于维持体温的恒定。
(过渡)通过上述分析,如果人停止呼吸,则人体一切生命活动都将停止,体温也不能保持恒定,则人的生命也就终止。那么人体依靠哪些器官来进行与外界气体交换的呢?
(二)呼吸系统的组成
出示人体呼吸系统结构模型,让学生进行指认。然后每个学生在课本P43的呼吸系统的组成图上进行填空,然后答案在ppt上展示。
(过渡)大家已经知道呼吸系统有两部分组成:呼吸道和肺。呼吸道是空气的通道,肺是人体组织细胞与外界气体进行交换的场所。那么呼吸道是不是仅仅是空气的通道?它还有其他作用吗?
(三)呼吸道的作用
请同学们根据呼吸道各个器官的结构特点,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推测它们具有什么功能?
展示:1、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作支架。(讨论得出:保证气流畅通。)
2、鼻腔前部生有鼻毛;鼻腔内表面的黏膜, 可以分泌黏液,黏膜中还分布着丰富的毛细血 管。(讨论得出:鼻毛和黏液吸附空气中的尘粒,鼻腔温暖和湿润空气。)
3、气管和支气管树的构造:纤毛、黏液、腺细胞等。(讨论得出:腺细胞分泌黏液,可使气管内湿润并能抵抗细菌和病毒。纤毛向咽喉方向不停地摆动,把外来的尘粒、细菌等和黏液一起送到咽部,形成痰通过咳嗽排出体外。支气管在肺叶中一再分支,成为各级支气管,越分越细,越分管壁越薄,可以增加外界空气与肺组织细胞的接触面,增加气体交换量。)
讨论结束,选择部分学生交流汇报,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得出结论。
概括呼吸道的作用:1、气体进出的通道。
2、具有温暖、湿润、清洁空气的作用。
小结与环境教育:人体呼吸系统有呼吸道和肺两部分组成。呼吸道不仅是空气的通道,而且对吸入的空气进行温暖、湿润和清洁等处理。但是有了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人体就能完全避免空气中有害物质的危害吗 (不能) 我们在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时,仍然可能得各种呼吸系统疾病,(展示:例子)说明呼吸道对空气处理的能力是有限的。保持环境中空气的新鲜清洁(如不要随地吐痰等),对我们的身体健康很有好处。
板书设计:
第三章第一节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1、 探究人体呼吸作用与生命活动的关系
二、呼吸系统的组成
1、呼吸道:鼻、咽、喉、气管、支气管
2、肺
三、呼吸道的作用
1、气体进出的通道。
2、具有温暖、湿润、清洁空气的作用。
附件1:
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及病变器官对照表
疾病名称 病变器官
鼻炎 鼻
咽喉炎 咽喉
气管炎 气管
支气管炎、哮喘 支气管
感冒 呼吸道
肺炎、尘肺 肺
附件2: 《第一节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课堂学习卷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探究人体呼吸作用与生命活动的关系
资料1:长跑运动员在跑步过程中,不仅四肢和全身在活动,而且胸腹起伏剧烈,嘴张开,呼吸急促。
资料2:一个人在冰天雪地的环境中,测得体温是37℃
讨论题:提供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和维持体温相对稳定的能量从哪里来?
讨论结果:
其他问题:
(二)呼吸系统的组成
在课本P43的呼吸系统的组成图上进行填空,然后在下面写出呼吸系统的组成:
(三)呼吸道的作用
请同学们根据呼吸道各个器官的结构特点,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推测它们具有什么功能?
1、 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作支架。
你得出的结论是:
2、鼻腔前部生有鼻毛;鼻腔内表面的黏膜, 可以分泌黏液,黏膜中还分布着丰富的毛细血管。
你得出的结论是:
3、气管和支气管树的构造:纤毛、黏液、腺细胞等。
你得出的结论是:
4、你小组还有其他问题吗?
(四)课堂练习
1.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按顺序排列应当是( )
A.鼻 咽 喉 支气管 气管 肺
B.鼻 喉 咽 气管 支气管 肺
C. 鼻 口腔 咽 喉 气管 支气管
D.鼻 咽 喉 气管 支气管 肺
2.下例各项试图论述用鼻呼吸的优点,但有一项不正确,应该是( )
A.鼻粘膜内的嗅细胞可以感受气味的刺激
B.鼻粘膜具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能温暖吸入的冷空气
C.鼻毛能阻挡吸人的空气里的尘埃
D.鼻粘膜分泌粘液可以清洁湿润吸人的气体
3.边说笑边吃东西,食物容易误入气管,其原因是 ( )
A.气流冲击,声门裂开大 B.气流冲击,喉腔扩大
C. 会厌软骨没能盖住喉的人口 D.环状软骨扩大
4.吞咽食物和呼吸空气都必须经过的器官是( )
(A) 口腔 (B) 鼻腔 (C) 咽 (D)喉
5.冬天,教室若长时间不开窗,很多同学会感到头晕,注意力不集中,这是因为教室里 ( ) A.二氧化碳浓度太高,缺氧 B.温度太高
C.氧的浓度太高 D.病毒和细菌太多
6.痰生成的部位是 ( )
A.鼻腔黏膜 B.喉腔侧壁
C.气管和支气管黏膜 D.食道黏膜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三章《人体的呼吸》说课稿
本章位于《课标》的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的第二个主题:人体生命活动的能量供给。主要包括以下三个目标:
1、 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
2、 概述人体肺部和组织细胞处的气体交换过程。
3、 说明能量来自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1、 教材分析:
本章的主要内容是:分析人体内的细胞是通过怎样的结构和过程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探究空气质量状况和人体健康的关系。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当能够概述人体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以及肺部通过呼吸运动和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过程,了解空气质量与人体健康的密切关系,并积极参与防治大气污染的活动。
本章通过实验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获取测量、取样和测算等基本方法,这些都属于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是学生应当学会的。
第一节: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
2、能通过分析有关资料,说出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作用。
3、能认识到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
(二)能力目标:
1、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归纳总结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1、 让学生认识到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自觉维护环境中的新鲜清洁。
2、 让学生关注自身呼吸系统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学重点:
1、 通过资料分析总结呼吸道作用。
2、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归纳概括的能力。
3、 何防止呼吸道疾病。
教学难点: 通过资料分析总结呼吸道的作用。
教学方法: 分析法、综合法
教学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
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创设问题情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为什么新生儿总是啼哭着来到人间? 学生思考、讨论后发言。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我们是通过哪些器官进行呼吸的?对学生回答不表态,继续设疑:是不是这样呢?进一步设疑:请同学们想一想,呼吸道仅仅是气体进出的通道吗?对学生的回答及时评价。给与鼓励。吃饭是为什么不能大说大笑?或问你知道会厌软骨吗?它的作用是什么? 学生自己回答。学生边看图边回答。学生阅读资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呼吸道有什么结构保证气体畅通?呼吸道除了保证气体的通畅外,还有哪些作用?这些作用是如何实现的?鼻内部有什么结构特点?有了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人体就能完全避免空气中有害物质的危害吗? 4、北欧的冬天非常冷,在那里生活的人和赤道附近生活的人相比,鼻子的形状可能有什么特点?为什么?
学生总结 本节课学到了什么。
教师总结 同学们的阅读能力、思维能力、观察 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很棒。
课堂练习:
1.食物和气体的共同通道是( ) A口腔 B咽 C 喉 D食道
2.气管能保持敞开的原因是( )
A有“C”形的软骨支架 B肌肉较松弛 C气管比较硬 D周围有肌肉牵拉
3.能使吸入的气体变得清洁的结构有( )
①声带②气管支气管内表面的纤毛③鼻黏膜④会厌软骨⑤鼻毛⑥嗅细胞
A ③⑤⑥ B ①②④ C ②③⑤ D ①④⑤
4.吃饭时说笑,若吞咽时_______来不及盖下,会使食物进入_______,引起剧烈咳嗽
A软腭 B会厌软骨 C 气管 D食道
5.平常所说得痰来自( ) A 鼻 B咽 C喉 D气管支气管
6.北欧人的鼻子较大,其作用是 A使人漂亮 B使鼻孔较大 C使鼻腔较长D 使鼻毛较大
7.小英和平平在放学的路上遇到沙尘暴,小英马上戴上口罩,而平平没有带,请问到达小英肺部的气体与到达平平肺部的气体比较,结果为( )
A 到达小英肺部的气体与到达平平肺部的气体一样清洁
B 到达小英肺部的气体比到达平平肺部的气体清洁
C 到达小英肺部的气体比到达平平肺部的气体粉尘多 D无法确定谁肺部的气体清洁
9.呼吸系统由_______和________组成,后者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它是______的场所;前者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共同组成,主要作用是将吸入的空气变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减少对肺的刺激。
作业:书46页练习题1、3。
板书设计: 第一节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鼻
咽
喉 气体的通道,并使气体温暖、湿润、清洁
呼吸系统 呼吸道 气管
支气管
肺: 气体交换的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