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南亚次大陆的冲突 课件 3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课 南亚次大陆的冲突 课件 3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12-27 21:17: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5张PPT)
泰姬陵,是印度知名度最高的古迹之一,世界文化遗产,被评选为“世界新七大奇迹”。泰姬陵全称为“泰姬·玛哈尔陵”,是一座白色大理石建成的巨大陵墓清真寺,是古印度莫卧儿皇帝沙贾汗为纪念他心爱的妃子于1631年至1648年在阿格拉而建的。
阿格拉“红堡”,外围由高十二米的红色砂石城墙围成,曾经是莫卧儿王朝的皇城所在地,现在是伊斯兰教建筑的代表之作,著名世界遗产和印度著名的旅游之地。距离泰姬陵西北2.5公里,结合了印度和中亚的建筑风格。
埃洛拉石窟,位于印度西部,境内有34座的石窟,佛教石窟共12座,印度教石窟有17座,耆那教石窟有5座,全长约2公里,是公元7世纪至11世纪时期的宗教建筑,埃洛拉以雕刻著称。其中第16窟凯拉萨神庙,呈现出天人合一的完美景致,堪称建筑艺术史上的绝色,令人叹为观止。
布里哈迪希瓦拉神庙,位于印度泰米尔纳德邦的坦贾武尔地区的一座供奉湿婆的印度教神庙,由朱罗王朝的国王罗阇罗阇一世建于1000年左右,是印度现存最高的神庙。1987年成为世界遗产。
2019年2月14日,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发生爆炸袭击,至少40名士兵身亡。印巴双方仍在相互炮击,均称炮击造成己方平民伤亡。3月4日早上,巴基斯坦和印度军队在克什米尔争议地区彼此向对方阵地开火。



第5课 南亚次大陆的冲突

null
南亚次大陆:喜马拉雅山脉以南,亚欧大陆的南延部分。

因喜马拉雅山脉的阻隔,使其在地理上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单元,但面积小于洲,故称次大陆。又称印巴次大陆、印度次大陆。包括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尼泊尔、不丹、锡金等国家。
1947年8月,印巴分立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印度
1、宗教冲突
(印度教 VS 伊斯兰教)
一、背景
右图:英属印度中印度教徒和伊斯兰教徒的分布(粉色是印度教,绿色是伊斯兰教,黄色是佛教)时间约为1909年 。
(一)印度(20世纪初期)
2、政党分歧(国大党 VS 穆斯林联盟)
印度国民大会党:1885年由印度民族资产阶级、地主组成的以印度教徒为主的政党。
穆斯林联盟:由穆斯林组成的政党。1906年12月成立,当时的成员大部分分布在印度西北部和东部穆斯林聚居的地方。
(一)印度




甘地(1869-1948)
尼赫鲁(1889-1964)
真纳(1876-1948)
☆印度自18C成为英国殖民地
*1600年,英国入侵印度,建立东印度公司。
*1757年,印英普拉西大战,印度战败而逐步沦为英国殖民地。
*1849年,英国占领印度全境。
☆印度民族独立简史
1858—1859年,印度民族大起义
1905—1908年,印度民族反英大起义
1919—1922年,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1928—1930年,印度独立运动。
1945—1946年,印度第四次民族独立运动高潮。
1947年,印巴分治。
材料一:
(二)英国:
材料二:
《蒙巴顿方案》规定:印巴两个自治领的划分主要根据英属印度居民的宗教信仰。西旁遮普、信地、西北边省、俾路支组成西巴基斯坦,居民2500万人,其中穆斯林占800万。东孟加拉、阿萨姆的西尔赫特县组成东巴基斯坦,人口4400万人,其中穆斯林3100万人。其余各省组成印度联邦,共22500万人。原有的562个土邦在移交政权后享有独立地位,可以通过谈判自行选择加入巴基斯坦和印度,共8100万人口,面积占印度的2/5。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下卷
根据宗教信仰来划分领土(以教定土)
《蒙巴顿方案》中划分领土的标准和原则是什么?
《蒙巴顿方案》将英属印度划分为几个区域?
西巴基斯坦、东巴基斯坦、印度、土邦
土邦:自行选择
(三)印巴分治
……从蒙巴顿方案公布至1951年,约720万伊斯兰教徒成群结队迁往巴基斯坦;在巴基斯坦约90万印度教徒也携儿带女迁往印度
……
移民迁徙浪潮
在短时间内的大规模人口流动引发了大混乱,特别是在旁遮普地区,两教徒之间发生了难以计数的冲突和暴动、屠杀以及报复。据理查德·西蒙兹的研究,即使是最保守的估计,也有至少50万人在冲突中丧生,一千二百万人无家可归。
美国援助巴基斯坦:
1954.5,美巴签定共同防御协定;
1954.9,巴基斯坦与美英法等8国签署了《东南亚集体防御条约》
1954.9,巴基斯坦加入地区性军事联盟组织---巴格达条约组织
苏联向印度提供经济和武器援助
→使南亚次大陆成为冷战的延伸场

(四)大国干涉
印巴双方都曾使用的苏制PT-76坦克
巴基斯坦使用的
美制“巴顿”式坦克
印度飞行员和苏制米格-21战斗机
二、三次印巴战争
1、第一次印巴冲突
“没有克什米尔,印度就不会在中亚的政治舞台上占据一个重要的位置”
- --------印度总理尼赫鲁

“克什米尔就像是巴基斯坦头上的一顶帽子。如果我们允许印度取走我们的帽子,那就会永远受印度的摆布”

---------巴基斯坦总督真纳



1949年1月1日,印巴双方宣布在克什米尔停火,经过漫长的七个多月的谈判,印巴双方终于就停火线达成协议。这条停火线是根据当时双方实际控制的区域划分的,印度占领了克什米尔3/5的地区,人口约400万;巴基斯坦占据了2/5的地区,人口约100万。
3、第二次印巴冲突
印度空军的蚊蚋(rui)轻型战斗机,在1965年空战中为争夺制空权发挥了重要作用
印度前线空军机场,地勤人员正在将蚊蚋战斗机推进机棚,以便加注燃料,补充弹药。从图中人与飞机之间的对比就可看出蚊蚋的尺寸是多么的小
1965年第二次印巴战争中的
巴基斯坦空军
 1965年9月, 四架巴军F-86F” 佩刀(fighter-bombers)”战斗机在完成战场屏蔽任务后胜利返航
3、第三次印巴冲突

1972年1月孟加拉人民共和国成立,首都为达卡
三、印巴战争的影响
材料三:
据参考网消息,巴基斯坦局军方决定要采购360辆俄军的T-90坦克,同时也将自行建造月220辆坦克,也就是说在之后,巴基斯坦陆军将会增加580多辆坦克。据了解,俄罗斯的T-90坦克是第三代坦克中的强者,可以在3至4公里之内精准命中目标,而巴基斯坦一旦完成他们的计划,陆军军事实力将会再上一个台阶,而对此印度军方是坐不住了,他们开始鼓吹巴基斯坦的军事威胁。

据印度国防企业多名消息人士透露,在未来几年之内,为了加强印巴边境印度方向一侧的军事实力,印度将装备464辆T-90S坦克并将其部署到印巴边界地区。据悉,印度方面为此将斥资接近20亿美元,这一装备及部署计划的完成就在2022年至2026年之间。显然,这一计划完成之后,印巴边境印方一侧的陆军实力将大幅提升。
材料四:
在第三次印巴战争中,苏联坚定的站在印度一边,中国则坚决的支持巴基斯坦。由于当时我国正处在“文化大革命”的内乱,以及中印边界已经进入大雪封山期间,因此中国的支持主要是政治、外交上的,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提供一些飞机、常规武器。印军进入达卡后,当时中国认为拉赫曼成立的孟加拉共和国是印度的傀儡政权,一直不予以承认,算是对巴基斯坦的支持。直到1975年中国才正式承认孟加拉共和国。
4、对中国国家安全与中印边界领土争端影响巨大。
印巴:
南亚:
美苏:
中国:
1、严重阻碍了两国的发展,双方矛盾进一步加剧。
2、两国进行军备竞赛,严重威胁南亚乃至世界安全。
3、为美苏干涉该地区事务提供了契机。
合作探究:
南亚次大陆的冲突给

我们带来了什么启示?
1.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信仰居民和平相处的前提是彼此相互尊重
2.在确定民族国家时,要遵循大多数人民的意愿,不能实行自相矛盾的“双重标准”
3.边界和领土的归属尽早确定
4.对大国的干涉提高警惕,独立自主解决内政问题
5.地区霸权主义也是影响世界和平的重要因素


2018年10月11日下午,在边境扫雷行动中,面对复杂雷场中的不明爆炸物,杜富国对战友喊出“你退后,让我来”,在进一步查明情况时突遇爆炸,英勇负伤,失去双手和双眼,同组战友安然无恙。
上图为获得“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称号的排雷英雄杜富国。
2003年8月4日,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一家建筑公司在施工时从地下挖出5个金属桶,其中一个不慎被挖掘机当场挖破。后来,这些金属桶被切割解体,作为废金属卖给废品收购站。在切割过程中,金属桶内毒液外泄,多人被毒液伤害。据统计,这一事件已经导致36人中毒,其中29人住院治疗。伤势严重的3人全身皮肤糜烂、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呼吸困难。经中国有关专家鉴定,这些金属桶是侵华日军战败后遗弃在中国的化学毒剂桶,里面装有剧毒芥子气。
8月7日,齐齐哈尔市毒气事件中的一名受害人正在接受紧急抢救。
铭记历史,珍爱和平!
练 习 题
1.在印巴分治方案中,英国殖民者将宗教信仰作为划分国家的唯一标准,这一做法
A.有利于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
B.极易导致宗教对立与排斥
C.可以加强民族间的交流与融合
D.有利于整个地区的和平与发展
2.下列史实与第一次印巴战争相关的是
①克什米尔王公同意加入印度
②双方展开了激烈的空战和坦克大战
③穆斯林进行“圣战”
④克什米尔归属问题得以解决
A.①③B.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

B
A
3.1947年8月,突如其来的变故使印度新德里附近许多居民慌忙地登上开往巴基斯坦的火车。这些居民
A.是被印度当局强制驱逐到巴基斯坦的
B.是为了宗教信仰而被迫迁徙的
C.是被国际社会强制迁往巴基斯坦的
D.是为了逃避战乱而主动迁徙的
4.在印巴关系史上,双方曾发生过三次大规模的战争。下列有关第三次印巴战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依旧是克什米尔之争导致了第三次印巴战争
B.印度意在通过战争肢解巴基斯坦
C.战后南亚次大陆的政治天平明显向印度倾斜
D.印度通过战争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B
A
5.英国殖民者对印度实行“分而治之”政策的原因是
A.印度的各民族分布相对集中,界限分明
B.印度各教派之间矛盾尖锐不可调和
C.英国企图继续控制南亚次大陆
D.英国和苏联分别支持一个教派,造成分裂局势
6.通过三次印巴战争(  )
A.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得以根本解决
B.印巴双方的争端得以真正解决
C.克什米尔的前景仍然扑朔迷离
D.巴基斯坦保持了印巴分治时的领土现状

C
C
当今印巴关系的发展趋势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