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军神
【教学目标】
1.认识“沃、匪”等5个生字,会写“庆、诊”等15个字。正确读写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感受刘伯承治疗时的镇定与手术后的坚强,坚定向革命前辈学习的决心。
【重点难点】
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难点:
感受刘伯承治疗时的镇定与手术后的坚强,坚定向革命前辈学习的决心。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
提到军人,大家会想到军人的什么品质?(自由发言)他们都具有坚强的意识、崇高的信念。现在,我们就来跟着一位医生,了解一名军人的故事。他,堪称“军神”!(板书)
二、检查预习情况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认识的字和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出示生字,教师检查生字学习情况。
生字:庆 诊 沃 龄 匪 绷 审 剂 施 吭 崭 衷 慈 祥 荣
2.教师相机指导正音。学生交流识字方法。教师提示易错:“匪”的第一笔是横,最后一笔是竖折。
三、整体感知,理解内容
1.学生通读课文,课件出示问题:课文中出现了几个人物?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2.交流归纳大意,引导:课题“军神”指的谁?为什么?
刘伯承眼睛受伤,他在动手术的过程中不使用麻药,并一声不吭,使沃克医生敬佩地称呼他为“军神”。
3.理清层次。
第一段(1-11)沃克医生发现病人伤势严重,推测他是军人;第二段(12-23)病人拒绝使用麻醉剂,并在手术过程中一声不吭;第三段(24-26)手术后病人说出自己的真名刘伯承。
4.文章中有许多细节描写展现人物的性格个特点,找一找,读一读,读出人物性格。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顾交流,导入新课
沃克医生在手术后,对病人十分敬佩,他说了一句什么话?(齐读)“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
他为什么会这样说,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来看课文
二、学习交流,感受品质
1.学习第一段,概括大意。
沃克医生的变化“头也不抬,冷冷地问、蓝色的眼睛里闪出一丝惊疑、目光柔和下来”对军人敬佩
病人的反应“微微一笑”
2.学习第二段,概括大意。(引导学生抓住细节,结合自己看病打针的实际进行对比感受)
沃克医生的动作变化、病人的反应(病人伤势严重,却丝毫不怯)
“病人一声不吭……被抓破了”说明手术过程对病人来说是痛苦的,但是他一直坚持着,反映出他钢铁般的意志;“七十二刀”准确数出刀数,说明病人冷静和惊人的毅力。“堪称军神”充分流露出医生的惊异与赞叹。
3.学习第三段。
“慈祥”“想说什么又忍住了”“注视着病人”“肃然起敬”细节分析,沃克医生对刘伯承由衷的敬佩。
4.分角色朗读,读出感情。
三、拓展延伸
1.这篇文章的主要人物是谁?(刘伯承)为什么用这么多笔墨描写沃克医生?
侧面描写是为了正面烘托。通过写沃克医生的神态、语言、感情变化来反衬的。通过沃克医生的不可思议和敬佩,让我们感受到刘伯承是位真正的军神,他坚强、勇敢的形象跃然纸上。
2.拓展:当时处于麻醉初期,对药物认识研究不完善,才有了麻醉影响大脑神经的担忧。
3.阅读“阅读链接”,说说感受。
【课文小结】
课文主要讲述了刘伯承眼睛受伤进行手术,不肯使用麻药,忍着巨大的疼痛一声不吭,被沃克医生称为“军神”的事,表现了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表达了作者对刘伯承的崇敬和赞扬。
【板书设计】
伤势严重,伤者从容
初次交流:冷冷的 目光柔和
拒绝麻醉,坚强冷静
军神 实施手术:生气 惊呆 侧面描写
告知真名,友好相待 烘托人物
深入了解:慈祥 肃然起敬
【教学反思】
本课中有大量的动作、语言、神态描写,因此我在教学时有意引导学生去发现细节,根据细节感受人物心情变化,体会人物内心。让学生自由交流自己发现的细节,既给了学生思考的引导,又有助于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在感受刘伯承的坚强时,我让学生结合自己打针看病的经历分析,使学生更真切体会到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