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亮月光光
一、教学目标
1、感受歌曲《月亮月光光》优美如歌般的风格,体会作者对家园的深厚感情和对生活的热爱。
2、运用聆听、想象、模唱等环节开展教学,通过感受、体会理解歌曲的意境并演唱。
3、初步感受纵向和声效果,学唱二声部合唱《月亮月光光》。
4、创编故事,用乐器为歌曲伴奏。
二、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四年的歌唱训练,已经有了初步的和声概念,并能进行简单的识谱及试唱,所以本节课难易度适中,通过努力能达到教学目的。
三、重点难点
1.能保持建立合作意识,学唱二声部合唱。
2.气息的连贯和饱满,声音的圆润与柔美,领会歌曲朦胧恬静。
四、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月亮月光光
一、发声练习
1.单声部练习。
2.双声部练习。
4∕4?? 1 = ?E??
5 | 5? — —? 55? |? 3? —? —? 3? | 5? —? —? 55? | ?3 — — ||
3 | 3? — — ?33? |? 1? —? —? 1? | 3? —? —? 33? | ?1 — — ||
【设计意图】通过双声部发音练习,使学生进入正确的发声状态,体会纵向和声的美感,提前解决低声部1、2乐句的音准及节奏,为双声部演唱做铺垫。
二、节奏导入,初步感受歌曲旋律。
1、教师拍节奏,学生模仿。??
?? 4∕4??? X — X —? | X — X —? ||
2、老师弹奏歌曲单旋律,学生使用碰钟为歌曲伴奏。
3、出示课题,总结四四拍的强弱规律。
【设计意图】通过节奏模仿及乐器伴奏,使学生初步体会歌曲旋律,感受合作的乐趣,丰富歌曲伴奏形式,创设意境,为最后的合作环节做铺垫。
三、初步感受音乐,学唱低声部。
1.第一次聆听
师:同学们可以闭上眼睛,一边安静地听,一边想像一下歌曲的情景。可以随音乐轻轻律动。。。
提问:速度?情绪?
????? 听完后你有怎样的感受?
?2.低声部乐段训练。
?? 师:夜晚到来,一切都是那么的安静和谐。,听。。。月亮出来了。。。
3.二次聆听,介绍二重唱。
师:同学们唱的真好听!仿佛进入了朦胧月色中,享受这清爽浪漫的一切。。。《月亮月光光》是一首根据台湾民谣整理、创作的童声歌曲。接下来我们再次欣赏一遍,听听是几个人演唱的?仔细体会歌曲勾勒出怎样的一幅画面?。。。。。。
? ? ? 总结: 由两个人演唱的两个声部,叫二重唱。
4.带领学生哼唱歌曲旋律,体会优美深情的意境。
同学们的声音非常轻柔,那歌曲旋律带给你们怎样的感受呢?
【设计意图】通过聆听、感受、想象、哼唱等方式由浅入深让学生真正体会并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及意境。
四、学唱歌曲第一段。
1、解决并理解难点歌词。
?? (1)学生自己读歌词,找出难点字词。
?? (2)老师讲解并介绍台湾闽南方言。
厝:“错”房屋??? 树仔橄:树上开满了鲜花?? 亲像:好像(美丽的花园)
2、欣赏课件,再次深入的体会歌曲情感。
?? (1)通过图片欣赏,老师描述音乐情景,勾勒歌曲所表达的优美画面。
(2)师生跟着伴奏轻唱歌曲。
(3)呈现板书,前奏 — 旋律 — 尾声。
3、介绍乐理知识
???? 用提问的形式了解乐理知识。连音线、一字多音、换气
4、跟琴完整演唱歌曲。
? ???纠正不足之处,启发情感,用轻柔的声音进行歌唱。
【设计意图】将学唱歌曲与音乐感受相融合,层层递进,用歌声表达出优美的月夜。然而,轻柔的歌唱状态为二声部合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五、二声部合唱。【课件5】
1.用“lv”唱低声部旋律,复习巩固。
2.带词唱低声部。
3.双声部合唱,教师根据学生情况,调整声音状态及音准节奏等问题。
4.完整演唱全曲,碰钟伴奏。
六、情景创设,用打击乐为歌曲伴奏。
1.出示乐器:? 雨声、? 沙蛋、? 蛙桶、? 三角铁
2.想象:这些乐器像什么声音?
3.创编故事:? 关键词“下雨、风声、青蛙、落叶、歌声”
4.进行情景表演唱。
七、总结
?? 听着大家的歌声,感觉此时的月夜是那样和谐优美!同学们想一想,这个月色下的水上花园除了景色优美,还会有哪些声音?。。。课后,大家可以尝试着用身边的材料自制乐器来表现这些声音,下节课我们一起来演奏,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