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的创造与表现》教学设计
?????????????????????????????????????????????
?《声音的创造与表现》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走进音乐世界》七年级上册的“综合、探索、实践”课,它以宋词《西江月》为载体,理念极富新意。根据初中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本课主要采用了有主题的体验、模仿、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
【教学对象分析】:
初中时期的学生想象力非常丰富,也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力、想象力,兴趣广泛,关注一切新异事物,同时,自我表现意识有进一步的发展。他们对声音的模仿、创造有一定的基础,而且有浓厚的兴趣。但他们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团队合作意识、自我控制能力也较弱。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聆听、感受、表现生活中的各种声音活动中,养成在生活中注意观察,注意倾听的习惯。
??? 2、通过对宋词《西江月》的吟诵,理解宋词的内涵,感受宋词所表现的音韵美、节奏美、意境美。
??? 3、让学生自主探索、寻找合适的音源表现《西江月》的意境,并对音源有一个新的认识,真正体会到生活是音乐的源泉,在潜移默化中 ,加深学生对生活对自然的热爱。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求异思维、创新思维及自我控制能力。
??? 4、在表现声响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自信心,获得成功感。
【教学重点】:
??? 用心感受、细心揣摩《西江月》里所表达的意境,发掘诗词的音源,开阔思路,充分发挥想像力和创造力,利用多种不同的声音表现《西江月》的意境。
【教学难点】:
让学生自主探索、寻找合适的音源表现《西江月》的意境,并对音源有一个新的认识,真正体会到生活是音乐的源泉,在潜移默化中 ,加深学生对生活对自然的热爱。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求异思维、创新思维及自我控制能力。
【教学方法】:
通过聆听、比较、情境创设、实践体验等方法感受音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创设情景。
????? 请同学们听听《苗岭的早晨》有些什么声音?
???2、从观察生活的声响入手。
?? 其实,我们在生活中能听到很多很多的声音,我们的周围是一个多姿多彩的声音世界。那什么是你最熟悉的声音呢?你能把它们模仿出来吗?
??表演展示
?(1)牛叫声、猫叫声
?(2)雷电暴雨声
?(3)枪声、警车声
?(4)用杯调音演奏〈〈两只老虎〉〉
诗歌是最早、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通常人们会通过诗歌来表达所见所闻所产生的感受。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宋词《西江月》。
(一)寻找声源。
??1、请学生用讲故事的形式简单讲述作家的创作背景。
?? 2、请学生朗读《西江月》。(老师和学生一起欣赏此词的音韵美并提醒学生要用表现古诗的音韵美的声音来朗读)
???语文课也学过〈〈西江月〉〉从文学的角度去体会这首词的语言之美,词可以吟、诵、唱,今天我们就从音乐的角度去体现诗人所表达的意境和情感。
???请同学想一想:我们在吟诵的基础上,还可以加什么表现形式来加深古诗的意境?
???3、为古诗寻找另一种表现形式——配乐朗诵。(其他同学可以配上声音)启发学生自主从词里寻找声源。
???请同学们看一下这首词,从词里你能感受出多少种不同的声音?
? ?创作表现:
???1、一边分析,一边想象,一边用生活中的物品、打击乐等模仿出这些声音是怎样的?(摸索、讨论,学生独立思考)
??(1)先找出描写声音的词。
??(2)再举例模仿一二种声音的特点。
???2、学生自由分组讨论创作声源。启发学生开阔思路,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创作。
? ??下面,我们分组讨论创作声源,各组同学可以出来摸索一下老师提供的这些物品发出的声音的特点,还有很多同学也带来了一些物品,看一下它可以用来模仿词里的那种声音呢?
【活动小组一(表现小溪流水)】:
老师提供的有水盆,还有一些小杯子,你们想想怎样做更好?
1:溪水是流动的,不能有停顿,所以要多用几个杯子轮流倒水。
2;溪水会碰到石头,(我可以用手轻轻拍打水面。)
3:我想象水里有鱼,它们有时会跳出水面,我可以用杯子发出“咕噜、咕噜”的声音表示。
?4:我发现用杯子倒水的声音不均匀,不好。我想到用我们平常淋花的水壶,来我们试一下。会有什么样的效果,等等。
【拓展】:创作交响诗。
【总结】:自主、合作学习、主动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