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统编版】15 自相矛盾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统编版】15 自相矛盾 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1-03 16:58:21

文档简介

(共15张PPT)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
第15课
自相矛盾
课题导入
寓言,就是借用比较短小、易懂的故事来表达深刻的、重要的道理的一种文学体裁。
中国古代的寓言故事通常也是成语的来源。
韩非(公元前280年-公元前233年),又称韩非子,战国末期韩国人。杰出思想家、哲学家,法家代表人物。其思想指导秦始皇统一六国,影响深远。其文学功底深厚,为后世留下了大量名言名著。代表作《韩子》《韩非子》。
作者简介
生字广场




认读园地




多音字运用


文言文发语词或助词
fū(农夫)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子”是孔夫(
)子,这句话是他在河边感叹时间过得像流水一样快。


重点词语
自相矛盾
课文学习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读一读,讲讲故事大意。
理解大意
内容详解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
解释:楚国有个卖盾和矛的人。
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解释:夸耀他的盾说:“我的盾非常坚固,任何东西都不能穿透它。”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解释:又夸耀他的矛说:“我的矛非常锋利,对于任何盾来说没有不能穿透的。”
理解大意
内容详解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解释:有人说:“用你的矛,去穿透你的盾,结果会是怎样的呢?”
其人弗能应也。
解释:这个人无法回答这个问题。
这个人为什么会“弗能应也”?
理解大意
内容详解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解释:无法被刺穿的盾牌和刺得破所有盾的长矛,是不可能共同存在的。
领悟主题
领悟主题
自相矛盾,比喻说话、做事相互抵触
·说说你对“自相矛盾”这个成语的认识?
·学完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世界上没有牢不可破的盾,也没有无坚不摧的矛。这个楚人片面地夸大了矛和盾的作用,也就出现了自己说的话前后互相抵触的尴尬局面。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不要言过其实,互相抵触。
拓展练习:
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什么?生活中有类似的事情吗?

拓展练习
本文通过写楚人卖矛与盾,结果陷入自相矛盾的境地,告诉我们说话、做事前要思考,不能让自己的话和行为前后不一致、相互抵触。
课文小结
誉曰
盾→物莫能陷
矛→于物无不陷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
板书设计
言过其实
自相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