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古诗二首 登鹳雀楼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8 古诗二首 登鹳雀楼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9.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12-27 09:24: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登鹳雀楼》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它属于第四单元的首篇课文《古诗两首》。本课所在的第四单元,围绕家乡这一主题,以两首古诗、三篇课文,从不同角度表现了祖国的辽阔和美丽,激发学生认识家乡、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所作的一首五言绝句。前两行营造了景色辽阔、气势雄浑的意境,后两行寓理于诗,写了诗人积极向上的精神,描绘出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人生哲理。?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字,会写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想象诗句画面。?
3.体会“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
4.用思维导图记古诗。???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有感情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想象诗歌画面,体会“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
教学方法?
讲授、自主探索,同桌交流、读书指导。?
教学辅助手段?
多媒体(图片、音频、视频)、贴画。?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一、地理与历史,激趣引课题?
1.?PPT出示卡通地图,引出作者。?
师:孩子们,这个单元可好玩了,它会带着我们去看很多很多的风景,想跟着老师一起去旅游吗?好,出发了。第一站——(山西)?师:山西有什么美景呀??
师:我国唐朝,也就是1200年前,有一名很厉害的大诗人,名叫王之涣?(播放介绍王之涣的卡通视频)?
?介绍鹳雀楼,指导读诗名。?
师:是哪首诗让他笑傲诗坛呀??
生:登鹳雀楼?
师:老师发现有同学读成?登鹳/雀楼,谁来纠正??
生:登/鹳雀楼?到底是不是这么读呢?看完一个小视频来告诉我。?
师:刚刚的女孩子读的对不对呀??
生:对。?
师:谁能解释一下为什么这么读?(预设:鹳雀楼是名词,登是动词)?
师:你观察的真仔细。全班再试读一遍。?
师:这座就是鹳雀楼,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风景。为什么叫鹳雀楼呢?首先请观察一下“鹳雀”这两个字有什么相似之处?(隹)?师L它和什么有关?(预设:鸟)?
师:(出示鹳雀图片)?
相传这座楼经常有鹳雀在上面休息,所以就叫它“鹳雀楼”?
二、自读古诗,读准字音?
1.?自由读古诗,不会的字多读几遍。要求:用手指着读。?
师:王之涣到底写了什么内容?让这座楼变得如此有名?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诗。?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不会的字多读几遍,把诗句读顺。?
2.?带拼音,请同学读。?
师:读的真流利,字音也读准了,为你点赞,还有谁愿意试试??
师:请个别读,分组读。
3.?去拼音,同桌互读。?
师:难度升级,老师把拼音去掉,你们还会读吗?请读给同桌听。?
4.?生字抽离,重复读?
依山尽、黄河、欲穷、一层楼(指名读、小老师领读、全班读)?
师:读准了诗句,如果把这些词抽出来,你们还认识吗??
归纳共同点,书写“尽、层”?
1.归纳共同结构易错字?
师:请同学们用自己的火眼金睛找找,这里面有两个字,容易记错,但有共同点。你们知道是哪两个吗?(“尽、层”半包围,注意捺要舒展,半藏半露)?
2.?师范写,生书空?
3.指导书写?
4.解析字义,拓展类似词?
师:“尽”有到头的意思,比如说:穷尽、山穷水尽????
“层”有重叠的意思,比如:层叠、层林叠翠?(全班读,男女比拼,指名读)
三、再读古诗,韵律入情?
过渡:每个汉字都有自己的结构,每首古诗也有自己的节奏和韵律,王老师帮你们画出了整首诗的节奏,同学们试试能不能读出诗句的美感。?
1.花式朗读(自由读,指名读)?
2.老师领读,指导节奏(故易读的感情不是那么充沛)?师:老师带大家一起读,一起感受这首诗的韵律。?师:老师觉得自己读的还不够有感情,谁能读的更有感情??
3.?请个别读,全班读?
4.?带动作读(个别试,师生共演)?
师小结:同学们之后在读故事就可以加上动作了。?
过渡:读得太棒了!光是用耳朵听,王老师就感受到了这首诗的韵律之美。可这首诗若只是韵律美,还不至于流传千古,它这么有名还在于它的画面。?
四、抓关键词,画面入境,思维导图帮记忆?
师:都说一句诗就是一幅画,读一读,你看到了哪些景物??
1.?生说景物?
白日、山、黄河??是的,来瞧瞧:?
2.逐句分析
①白日依山尽?
从这句我们仿佛看到了“白日、群山”,什么是“白日”?PPT显示“旭日”“落日”图片,让学生选择。体会诗中“白日”就是“落日”。?
师:为什么选择第二幅图呢?(预设:“依”这个关键字)?
师:你能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吗??
师:因为太阳是缓缓地、慢慢地靠着山上落下,所以这个“依”也要读的??(慢一点、轻一点)谁能把“依山尽”读出这种感觉?全班试一次。?
师:请孩子们想象一下,太阳缓缓落下(板书思维导图)
②黄河入海流?
让我们的目光往下移,这次我们看到了什么画面?(黄河)?
师:黄河是怎样流的?(生:奔腾)真壮观!你能读出壮观的感觉吗?
?师:谁还能读得更壮观一些?真是波澜壮阔啊!?
师:看到这样的美景,你们的心情怎么样?(激动、开心、兴奋)
师:想不想再看看更好的风景?(想)?
师:那要怎么办呢?(爬高一点)你跟我们的大诗人王之涣一样聪明!?
③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此时,王之涣站在鹳雀楼看到如此壮观的美景,他想道:?
生:(图片)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师:“欲”是什么意思呀?(想)
?师:诗人想做什么?(看更多的风景)?
师:这幅图是什么?(我们班)现在的目光是只能看到这些对吗??如果你想看的更远要怎么办?(再上一层楼)?有句俗话说得好:站得高,看得远。?
五、整合诗句,入情背诵?
1.师生共复述,完成思维导图?
师:真是太美了。刚刚我们在楼上看到了?想到了?完成思维导图?
2.想象与古诗相结合?
师:请闭眼感受,加入我们穿越了。让时光穿梭到1200年前,这个时候,你看到一位诗人,他是?(王之涣)他表情有些不愉快,于是他决定去看看风景,于是他走到了??
生:鹳雀楼?
师:请睁眼,终于,他登上了鹳雀楼,看到了傍晚的太阳挨着群山慢慢地落下,直至消失,奔腾的黄河流向了大海,他不禁说道:?
生: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师:正在这时,他想看到更美更壮阔的风景,于是他想到:?
生: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师:想到这里,他瞬间心胸也变得开阔起来,心中的郁闷与不快也随着黄河奔涌而去。?
?借助思维导图,背诵古诗?师:谁能借助思维导图背出整首诗??
师:能不能再加上感情??
师:如果能表情加动作就更好了。?
师:师生共背诵。这个方法,课后也可以用到,在读其他诗可以像老师一样画个思维导图,如果添些内容,加上色彩,就更完美了。?
六、掌握道理?
这一首诗让鹳雀楼成了名楼,也让王之涣成了著名的诗人,就是因为有一句写的格外出色,让读诗人心胸开阔,豁然开朗,得知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大家猜猜是哪一句??
生: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师:是的。这句话可不仅仅可以用在登楼看风景,也可以用在学习上激励自己呢。比如说:当你想取得更大成就的时候,你可以用“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激励自己。当你遇到困难,难以作出决定的时候,你可以用“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鼓励自己。当然它也可以用来批判那些“坐井观天”“鼠目寸光”的人。(卡通图片)?
七、介绍四大名楼?
古往今来,赞叹亭台楼阁的诗词比比皆是,不胜枚举,而其中闻名于世的当属中国的四大名楼:山西的鹳雀楼、江西的滕王阁、湖北的黄鹤楼、湖南的岳阳楼。而今天我们了解的“鹳雀楼”,是四大名楼之首。那其他三大名楼还有什么故事,又有什么千古佳话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份喜欢和兴趣,在课后多阅读其他的经典好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