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节 汽化和液化2
[课前导学]
1、沸腾:在 一定 温度下,在液体 表面
和 内部 同时发生的汽化现象。沸腾是比蒸发更加剧烈的 汽化 现象。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做 沸点 。液体的沸腾条件:① 达到沸点 ;② 不断地吸热 。
2、液化:物质从 气态 变为 液态 叫液化。方法:① 降低温度 ;② 压缩气体 。
好处: 体积缩小,容易携带 。
作用:液化 放 热。
3、电冰箱工作的原理是:主要用到了 汽化吸热 和 液化放热 。在冰箱内(即冷冻室)要吸热使温度降低,在冰箱外(散热器)要把吸收的热放出。故在冰箱内冷冻室里是利用 液体汽化吸热 ,使液体变成气体。而在冰箱外通过压缩机把气体压缩并在散热器放热使之 液休
变成液体又流到冰箱内,再又汽化吸热变成气体。如此反复循环,从而达到制冷效果。
4、取一支大注射器,拉动活塞使注射器里吸进一些乙醚,取下针头,用橡皮帽把注射器的小孔堵住。再向外拉动活塞,到一定程度时,注射器里的液态乙醚消失,这是 汽化 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然后推动活塞,可观察到又有液态乙醚出现,这表明用 压缩体积 方法可以使气体液化。
[课堂讲练]
例1、在“探究水沸腾”的实验中,时雨观察到图(a)、(b)所示的两种情景。
(1)图 (a) 是水沸腾时的情景。
(2)写出实验中你还观察到的两个实验现象。
沸腾前水的响声大,沸腾后水的响声变小;沸腾前温度计的示数不断升高,沸腾后继续加热而温度计的示数保持不变;沸腾时水的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剧烈的汽化现象。 。
(3)为了减少从开始加热到沸腾时的时间,可以采取哪些措施。(至少写出两条措施)
适当减少水量;给烧杯加盖子;适当提高水的初温等。 。
例2、夏天,时雨将冰水和热水分别注入常温下的两只透明烧杯中,如图。一会儿发现两只烧杯的杯壁上都有一部分出现小水珠,变得模糊了。针对这一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甲、乙两杯都在内壁出现了水珠
B.甲、乙两杯都在外壁出现了水珠
C.甲杯内壁出现了水珠,乙杯外壁出现了水珠
D.甲杯外壁出现了水珠,乙杯内壁出现了水珠
例3、如图的“水浴”加热装置中,M容器和N容器中盛的都是水,当M容器中的水被加热至沸腾时,对N容器中的水的情况判断正确的是(气压为一个标准大气压)( C )
A.N容器中的水不会随之沸腾
B.N容器中的水将一直不断吸收热量
C.N容器中的水温达到100℃后不会沸腾
D.N容器中的水温度不会达到100℃
[课后练习]
1、妈妈说:被100℃的水蒸气烫伤比100℃的水烫伤更严重,开锅时要注意安全。时雨很想知道为什么,你认为是( D )
A.水蒸气比水温度高
B.水蒸气液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
C.水蒸气比水传热快
D.水蒸气液化时要放出大量的热
2、在“观察水的沸腾现象”的实验中,需要加热约150mL的水,要用到的仪器有( )
A.①④⑥
B.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①④⑤⑥
3、液体在蒸发过程中,如从外界吸收不到热,那么液体( A )
A.蒸发能进行,液体本身温度降低
B.蒸发不能进行
C.蒸发不能进行,液体温度不变
D.蒸发能进行,液体温度不变
4、寒冷的冬季,人们洗脸后总爱往脸部或手上抹些油脂护肤品,这是为了( D )
A.防止紫外线照射皮肤
B.防止有害气体污染皮肤
C.防止脸或手上的热散出去
D.防止脸或手上的水分蒸发,使脸或手上的皮肤变干而受冻
5、用蒸笼蒸馒头,是上层还是下层蒸格中的馒头先熟呢?小明仔细观察后发现:高温的水蒸气经过多层蒸格向上升,遇到冷的蒸笼盖时,大量水蒸气发生 液化 现象, 放出 很多热量,使 上 层蒸格中的馒头先熟。有经验的师傅拿刚出笼的馒头前,先将手沾点水,这样做主要是利用 水蒸发吸热 ,使手不会被烫伤。
6、下表是时雨在1个标准气压下做“观察水沸腾”实验的记录:
(1)在图中作出水沸腾的图像。
(2)在前 6 分内,水的温度随时间而升高。
(3)水温达 100 ℃后继续加热,水温 不变 。
(4)1个标准气压下水的沸点是 100 _℃。
(5)实验结论: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 汽化 现象,液体沸腾过程中要 吸收 热量,温度 不变 。
[拓展提升]
7、在通常情况下,液氧的沸点是-183℃,液氮的沸点是-196℃,液氦的沸点是-268.9℃,工业上利用液化空气提取这些气体,随温度升高而先后分离出来的次序是( D )
A.氧、氦、氮 B.氧、氮、氦
C.氦、氧、氮 D.氦、氮、氧
8、有甲、乙、丙三只温度计,其中有一只示数不准确。如图,测量发现三只温度计示数相同,则不准确的温度计是( B )
A.甲
B.乙
C.丙
D.无法确定
9、时雨为了完成某项探究任务,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将烧瓶内水沸腾时所产生的水蒸气通入试管中,试管A放在装水的容器B内,过一段时间,可以看到的现象是:
①试管A中 出现不雾 ,原因是 水蒸汽遇冷液化 ;
②温度计示数 升高 (填“升高”、“不变”或“降低” );
③时雨所做的这个实验说明了 水蒸汽遇冷液化,并且液体时放热 。
[课堂笔记]
[作业评价]
导学 作业 笔记
一批
二批
年 月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