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小学音乐四下《5森林的歌声》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音小学音乐四下《5森林的歌声》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音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19-12-27 10:24: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5森林的歌声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乐曲的曲式结构。?
2.熟悉乐曲的三段主题旋律,听辨并记忆各段主题出现的顺序以及出现的次数,培养学生的音乐记忆能力和想象力。
3.了解竖笛不同音高的吹奏方法并熟练掌握,感受乐器音色的丰富表现力。
4、运用不同乐器为主题伴奏,引导学生关注不同伴奏乐器带来的不同效果,培养学生的自主创编能力及创新意识。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思维敏捷,接受能力较强,在感受聆听、识谱、音色听辨、音乐记忆、竖笛吹奏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基础,对于音乐活动的参与有较强的兴趣。随着学生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发展,体验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在这一课的学习中,教师需要学生联系起以往学习的知识经验,迁移到这首作品的学习中,让学生重点感受、体会、思考、鉴别。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重在启发学生思考、领悟,适时点拨,还要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空间,搭建展示的平台,提供合作学习的机会。
三、重点难点
1、熟悉乐曲的三段主题旋律,听辨并记忆各段主题出现的顺序以及出现的次数,培养学生的音乐记忆能力和想象力。
2、介绍竖笛吹奏方法“缓吹法”、“急吹法”和“超吹法”,指导学生练习并熟练掌握。
3、运用不同乐器为主题伴奏,引导学生关注不同伴奏乐器带来的不同效果,培养学生的自主创编能力及创新意识。
四、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4.1.1新设计
1、竖笛游戏—— 唱反调。
老师用竖笛吹奏几个音,学生把这几个音倒过来吹。
2、欣赏第一乐章:
思考问题:听到这段音乐你仿佛置身何处?你听到了哪些声音?
3、欣赏第二乐章:
思考问题:音乐的结尾为我们营造了怎样的氛围?音乐让你联想到了一个怎样的森林情景?
4、主题1教学:
(1)初听主题1,感受情绪,为主题1编个名字。(青蛙主题)
(2)随教师琴声唱一唱旋律,同时模仿青蛙的歌唱。
(3)随音乐为“青蛙主题”伴唱,注意力度变化。
(4)用打击乐器随音乐为“青蛙主题”伴奏,强调力度变化。
(5)竖笛吹奏“青蛙主题”。竖笛吹奏方法指导,控制口风的练习,介绍 “缓吹法”和 “急吹法”。
?5、主题2教学:
(1)初听主题2,感受情绪,创编名字(小鸟主题)。
(2)复听一次,听到了哪些小动物的歌声?
(3)学生自主视唱。
(4)“竖笛接龙”小游戏。
(5)竖笛齐奏“小鸟主题”。竖笛吹奏技巧提示。
(6)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模仿小鸟轻巧的歌声,为“小鸟主题”伴唱。
6、主题3教学:
(1)初听主题3,感受情绪,创编名字(联欢主题)。
(2)学生借助小帮手竖笛自主视奏“联欢主题”。竖笛吹奏方法指导,介绍超吹法。
(3)竖笛齐奏“联欢主题”,教师钢琴伴奏。
(4)任意选择一种乐器为“联欢主题”创编节奏,丰富音响效果。
(5)个人创编展示。
(6)集体创编展示,教师钢琴伴奏。
?7、完整欣赏《森林狂想曲》:
教师提出欣赏要求:学生分组负责不同的主题卡片:青蛙、小鸟、联欢。仔细聆听,当听到本组的主题出现,就派一名代表上台粘贴卡片,直至把整首乐曲的三个主题按出现顺序排列完成。(音效部分教师负责)
8、森林音乐会:
在这场音乐会中,想为乐曲演奏主题旋律的同学,拿出竖笛演奏;想为乐曲伴奏的同学,拿出小乐器为乐曲伴奏;老师来担任指挥和音响师。“森林音乐会“的结构是:音效、青蛙主题、小鸟主题、联欢主题、音效。
9、小结:
合适的伴奏会让我们的音乐更加丰富多彩。这节课,在音乐的伴随下,有了同学们的演唱和演奏,《森林狂想曲》显得更加丰满。老师从你们的脸上,看到了你们欣赏音乐和参与音乐时的快乐。其实,在我们生活当中,美妙的声音无处不在,只要你用心聆听,你会发现,生活到处都是美好的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