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3张PPT)
课前回顾
明朝的建立
朱元璋强化皇权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学习目标
1.掌握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等基本史实,掌握明朝对外关系的概况;
2.通过分析戚继光抗倭取得成功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泰国
三宝公寺
印尼
三宝庙
云南
郑和公园
纪念郑和的邮票
郑和:
云南人,小名三宝,回族,本姓马,1381年冬明朝军队进攻云南,被明军掠走至南京,
阉割成太监,进入朱棣的燕王府,后在靖难之役中立下赫赫战功,被赐郑姓,后被封为“三宝太监”。
郑和下西洋
文莱
印度洋
西洋:指现在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和印度洋及沿岸地区。
郑和下西洋
郑和下西洋
郑和的宝船
读教材,回答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条件。
15世纪初,明朝经济逐步繁荣,国力雄厚,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强国。
明成祖派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
①为了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
“示中国富强”
②换取海外的奇珍
明成祖朱棣
三宝,朕派你出海溜溜,怎么样?
明成祖
遵命!
明惠帝(建文帝)
朱元璋之孙
提高我朝威望,也别忘了找惠帝!
时间
次数
规模
人数
到达范围
1405~1433年
先后7次
最大的海船44丈,宽18丈。每次航行大小船只200多艘。
每次出海2.7万人左右
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郑和下西洋
特点:规模浩大,在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
郑和浩大的船队
郑和下西洋
人物
郑和
哥伦布
达·伽马
麦哲伦
时间
1405-1433年
1492-1504年
1497-1498年
1519-1522年
次数
7次
4次
2次
1次
船队规模(第一次)
大船62艘(连小船共有200多艘),最大的有1500吨左右
3艘,最大船120吨左右
4艘,最大船110吨左右
5艘,最大船130吨左右
到达范围
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
美洲
印度
环球航行
15-16世纪中西方主要航海活动比较表
郑和远航是人类航海史上空前的壮举、一次海上强国的辉煌!
151.8米
24.5米
郑和宝船
哥伦布旗舰
郑和下西洋
郑和下西洋路线图
刘家港
红海沿岸
非洲东海岸
1405-1433年七下西洋
规模大,货物多
装载物品:优质丝绸、精美瓷器、上等茶叶和漆器等各类物品,以及大量的金银货币。
物品用途:有的是用于慷慨送礼,展现大国风度,发展相互之间的友好关系;有的是用于贸易,互通有无,互补互利。
意义:①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
②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
③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
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郑和下西洋的意义:
郑和航海途中会遇到哪些困难?
巨大的风浪,恶劣的海上天气;
缺少淡水、食物等海上物资;
可能遇到来自敌对力量的攻击(海盗等)。
放飞你的想像
议一议
你认为郑和远航
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明朝政府的支持
造船技术的发达
明朝前期国力强盛
指南针的广泛运用
郑和有吃苦耐劳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
戚继光抗倭
戚继光抗倭
戚继光抗倭图
倭
“倭寇”指日本海盗、武士和不法商人
戚继光
明朝抗倭名将,杰出的军事家、书法家、诗人、民族英雄。
戚继光的军队训练有素,纪律严明,能征善战,被人们誉为“戚家军”。
戚继光在东南沿海抗击倭寇十余年,扫平了多年为虐沿海的倭患,确保了沿海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戚继光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戚继光
读了戚继光的诗句,你有何感想?
抗倭形势图
戚继光抗倭
台州九捷
明朝中期,国力减弱,海防松弛,倭寇与中国海盗、奸商相互勾结,不断骚扰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他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百姓的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
福建、广东
1、背景(为什么要抗倭)
2、经过
3、结果
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
评价戚继光
戚继光抗倭是一场反侵略的战争,保障了东南沿海地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他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英雄。
戚继光抗倭胜利原因:
1、抗倭的正义性。
2、戚家军纪律严明,英勇善战。
3、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4、戚继光杰出的指挥才能。
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葡萄牙殖民者与中国大明朝在贸易的过程中产生了邪念,派遣葡萄牙舰队入侵珠江口,那时候的中国是世界强国,很快就将葡萄牙赶了出去。
1553年,一队葡萄牙商船谎称遇到风浪,以晾晒衣物和货物的理由借住澳门,广东官员接受贿银五百两,允之。葡萄牙人得以上岸,自此入住、盘踞澳门,在这一住就是几百年。
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到祖国的怀抱
大三巴
葡萄牙侵占澳门
1.郑和第一次出使西洋的时间是
(
)
A.1402年
B.1405年
C.1417年
D.1421年
B
2、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
(
)
A.印度洋沿岸和红海沿岸
B.印度洋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C.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D.满刺加和红海沿岸
C
3、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明朝中期,倭寇开始骚扰我国沿海地区
B.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为了宣扬国威
C.郑和远航比欧洲航海家远航早半个多世纪
D.戚继光抗倭在台州取得九战九捷的业绩
A
4.“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荡平倭寇,实现“海波平”的英雄人物是(
)
A.岳飞
B.郑成功
C.戚继光
D.邓世昌
C
5.“以和为贵”、“和平交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古代对外开放中体现这一优良传统的是(
)
①丝绸之路
②鉴真东渡③郑和下西洋④戚继光抗倭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A
主要知识点:
1、郑和下西洋:
当时皇帝:明成祖
目的:①为了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②换取海外的奇珍
经过:1405—1433年,郑和七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意义:①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
②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
③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2、戚继光抗倭:在浙江台州九战九捷
意义(评价):
戚继光抗倭是一场反侵略的战争,保障了东南沿海地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他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英雄。
3、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侵占澳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