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课件:专题九 第1课 美苏争锋(共1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课件:专题九 第1课 美苏争锋(共1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12-28 09:30: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PK
美 苏 争 锋
——美苏两极冷战对峙格局的形成
美苏战时同盟
美苏两极对峙

PK
美苏争锋
——美苏两极冷战对峙格局的形成
学习目标:
1.两极格局形成原因、过程
2.冷战局面的影响
经济总量排世界第二
相当于美国的30%
苏军总数达1140万
扩展了60万平方公里疆土
49年试验原子弹成功
53年试验氢弹成功
独占鳌头
空前强大
49年前垄断了原子弹
拥有1200多万军队
30艘航空母舰
近500个军事基地
工业生产量占世界2/3?
黄金储备量占世界3/4
战后初期,美苏综合国力对比
材料二:“谁占领了地盘,谁就能把他的那套社会制度推行到他的军队所能到达的地方去。”        —— 斯大林
材料一: “美国今天是一个强大的国家,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比它强大。这意味着,我们拥有这样的力量,就得挑起领导的担子并承担责任。” —— 杜鲁门


思考一:二战后形成两极对峙格局原因:
美国眼中的世界
苏联眼中的世界
提示:二战后国家力量对比变化、美苏战略目标、
美苏反目成仇原因
1.战后:日本、西欧--衰落;美国--资义世界头号大国;
苏联-政治军事大国;美苏势均力敌
2.美国谋求世界霸权,苏联成为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
3. 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冲突日益加剧
根本原因
苏联及其盟国方面
美国及其盟国方面






思考二:美苏两极冷战对峙格局形成过程






两极对峙格局形成
政治
经济
军事

杜鲁门主义(1947.3)标志着冷战开始
“铁幕演说”揭开冷战序幕
“马歇尔计划”的实施(1947.6)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1949)
欧洲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1947.9)
经济互助委员会(1949)
华沙条约组织的成立(1955)
1946年,英国首相丘吉尔 主张西方国家共同遏制苏联和共产主义。
冷战序幕
丘吉尔铁幕演说
“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中欧和东欧的居民无一不处在苏联的势力范围内……”
铁幕演说揭开了冷战的序幕
今日世界已面临严重的局势,……几乎所有国家都必须在两种生活方式中挑选一种,……极权主义之种子……在贫穷与争斗之劣土中蔓延及生长,……重大责任落到我们头上。
我相信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自由国家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我相信我们必须协助自由国家人民依照其自己的方式,造成其本身的命运。
──1947.3杜鲁门
杜鲁门主义是美苏冷战正式开始的标志
遏制苏联 称霸世界

在欧洲的每一处,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支持率都在攀升。……在法国、意大利和芬兰,共产党得到了全部投票的20%……令美国人感到震惊的是,1945年7月,英国的工党夺取了胜利,把温斯顿?丘吉尔赶下了台。
——(美)梅尔文《人心之争——美国、苏联和冷战》
美国应该尽力协助世界回复至经济健全的常态,我们的任务是唤起合理经济的再生,促使政治社会的结构容纳自由制度存在。我相信这种援助,在危机深重的时候,决不能根据零碎解决的办法。美国政府未来的援助,应该不仅是缓和物,而是彻底的治疗。
——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演说
根据以上材料分析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的目的何在
控制西欧

遏制苏联
实现称霸世界


复兴欧洲经济

稳定资本主义秩序
马歇尔计划





苏 联
波 兰
民德
罗马尼亚
保加利亚
南斯拉夫
匈牙利
捷克斯洛伐克
联邦德国
奥地利
瑞士
瑞 典
芬 兰
法 国
意 大 利
土 耳 其
西 班 牙
希 腊
丹麦
英 国
冰岛
挪 威
荷兰
比利时
葡萄牙
爱尔兰
阿尔巴尼亚
中立国
北约成员国
华约成员国
北约和华约的建立,标志两极格局的最终形成

第一回合:美“杜鲁门主义”先声夺人
     苏“工情局”以牙还牙
第二回合:马歇尔巧援欧洲
  莫斯科力组互助
第三回合:组北约,“北美牛”志在必得
     会华沙,“俄国熊”针锋相对

美 苏 争 峰
过程概要:
思考三“冷战”局面下的国际关系

柏林分区占领
德国一分为二
①欧洲:德国的分裂和柏林墙危机
苏占区
美英法 占区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


柏林
被隔开的东西柏林
全长169.5公里。墙高约3.6米。沿墙修建了253个了望塔、136个碉堡、270个警犬桩。它只是一堵墙因为它,对面的亲戚和邻居都不能往来近30年间有239人试图翻越而被
古巴导弹事件的结局反映了什么?
战略优势在美国
②古巴导弹危机(1962年)
(赫鲁晓夫与肯尼迪)
思考三“冷战”局面下的国际关系
  
⑵、局部热战:
①朝鲜战争(1950-1953年)1950年美国打着联合国的旗号侵略朝鲜
②越南战争(1961年—1975年)
美国人永远挥之不去的噩梦
思考三:美苏“冷战”局面下的国际关系
具体事件:
德国分裂、柏林墙危机
朝鲜分裂、朝鲜战争
古巴导弹危机
越南战争
总结:
两个国家的分裂、两个危机、两场战争
材料三、苏联曾经是有用的敌人。美国相信,不仅要和苏联的军事力量竞赛,还要和苏联的成就竞赛……没有苏联的空间计划,美国人就不可能登上月球
1972年,德国 柏林
1952年,朝鲜 平壤
1967年,越南展鹏县
1952年北京
1972年 纽约
1967年 莫斯科
不结盟运动标志
材料一、
材料二、
问题:冷战影响
探究四:美苏“冷战”对峙的影响:
美苏军备竞赛,使国际局势出现紧张

①双方势均力敌→避免新的世界大战
②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长期共存、相互借鉴→世界整体发展
③促使亚非拉国家组成不结盟运动→第三世界崛起
积极:
消极:
紧张、
④促进了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
进步
机遇、
发展、
和平、
精炼概括:

铁幕演说-----揭开冷战序幕
杜鲁门主义(冷战开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马歇尔计划(实施)------经济互助委员会
北约(工具)---------------华约
1、雅尔塔体制的形成;
2、战后美苏实力均衡;
3、美苏国家利益和社会制度的矛盾冲突;
原因:
过程:
影响:

消极:造成国际局势的紧张
积极:1.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2.不同社会制度的互相借鉴,共同进步
3.第三世界的崛起
4.利于科技的进步
两极对峙格局小结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