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庄头小学导学案
学科:数学
年
级:三年级
备课人杜开义
审核人:
课型:
展示课
课
题:《24时计时法》
日期
教学目标
1.了解24时计时法,知道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的关系,会进行两种计时法之间的转换。2.经历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学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3.在探索活动中,感受24时计时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生活能力。
教学重难点
1.理解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的关系。2.会进行两种计时法间的转换。
处理方法
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
课前准备
课件
导学过程
备选方案与意图
创设情境,激趣引入揭示课题。1、认识普通计时法。师:现在明白两人为什么没能准时见面了吧!一天中有2个7时,分别是早上7:00(板书)和晚上7:00(板书)。你能说一个像这样带有时间词的时刻吗?
创设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使学生初步感受普通计时法,同时体会到24时计时法产生的必要。在以前的学习和本课的教材中都未曾提及普通计时法,所以设计此环节使学生认识普通计时法,同时结合
录像,感知时间词的重要性。
导学过程
备选方案与意图
生举例,师选择性板书。师:像这样表示时间的方法就是普通计时法。(板书:普通计时法)2、点明课题。师:除了普通计时法外,生活中还有一种计时方法,这就是我们后面要认识的24时计时法。(板书)读书探究,学习新知(一)引导学生读书。师:请大家看学案纸的知识阅读版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读书前咱们先来看阅读提示,谁来读一读。<出示阅读提示>看书后教师组织学生同桌间相互交流。(本课知识点多,所以设计了“读一读,画一画,说一说你认为重要的地方”这一阅读提示。此时教师可以对阅读提示进行讲解,使学生明白要画什么,怎么画。)(在指导学生读书时,教师要去巡视,并且要注意引导学生按一定顺序去读,使学生在感知了24时计时法后再去理解两种计时法之间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顺应学生的认知规律,而且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二)学生在交流、讨论中加深理解。通过电视节目预报表,认识24时计时<课件:钟面>1、认识0时。2、认识1时。师:从0时开始,过1个小时,该是什么时刻了?用动作告诉大家这时你在做什么呢?学生做动作。3、师:这样吧,后面的时刻就请大家边说出是几时边用动作告诉大家这个时刻你在做什么?
感知以下几个时刻:6时、8时、12时、13时、
明确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对于未知事物学生总存有好奇心,所以在揭示了本课学习内容后及时引导学生读书,使学生自主地感知新知,并且可以在与同学及老师的交流中掌握新知,解决疑惑,从而完成本节课的知识目标。交流看书后学到的知识是本节课突破教学难点的重要环节。在交流的同时配合课件演示,可以加强学生对24时计时法的认识以及学会两种计时法的转化。
导学过程
备选方案与意图
16时、19时、21时、24时(0时)。(三)掌握两种计时法间的转化。1、师:现在明白什么是24时计时法了吧。刚才同学们已经知道下午2时,用24时计时法表示就是14时,那你知道普通计时法是如何转化成24时计时法的吗?2、学生举例说明。3、练习:将黑板上的普通计时法时刻转化为24时计时法。4、师:如果把24时计时法转化为普通计时法又该怎么办呢?
知识运用,巩固提高学生个人制作自己的作息时间表。对于安排合理的给予指导性表扬;同时对用两种计时法表示的时刻进行点评。5、展示作息时间表。学生展示自己的时间表,全班同学相互学习。四、概括总结1、师:同学们有自己的作息时间,商场、超市和景点也有他们的营业或游览时间,下面咱们一起去看看它们是用哪种计时法表示五、下课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两种计时方法都有所了解,此环节在感知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去讲解,使这一知识得以内化,完成本课教学目标。 使情感目标得到落实。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与数学的联系,体验到24时计时法的好处。学有所用,既能巩固新知,又能增加趣味性。
导学过程
备选方案与意图
。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学内容
《24时计时法》导学案
东庄头小学
杜
开
义
20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