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大自然的声音
教学目标:
1.
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2.
初步掌握中心句的概念和作用。
3.
学会拟声词,并使用拟声词来写话。
4.
培养学生的说话和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
聆听雨声,用朗读表现水的调皮、活泼、灵动。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欣赏自然大自然图片,导入新课
1,同学们,大自然是一个神奇的魔法师,他创造了很多美妙的作品,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2.(点击观看幻灯片)大自然不仅带给我们视觉上的享受,也充满了各种各种的声音。
这节课,我们继续聆听——大自然的声音(学生齐读课题)。
二、理解中心句,形成课文脉络
1.大自然有哪些声音呢,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找找吧!老师范读课文
2.请同学们找出统领文章内容的句子。这种统领文章内容的句子叫做中心句,中心句有时候神气地站在文章的前面,有时候低调地站在队伍的后面。
3.中心句在后面的举例(东方之珠 庐山的云雾)
4.回到本文的中心句,根据中心句给课文梳辫子,即要求学生找出自然段中的中心句回答:大自然美妙的声音是谁创造的。板书,形成文章的脉络。
三、以第三段为重点,指导学生理解课文
1.(出示幻灯片)我们一起来听雨(看着画面,倾听雨声)回答:你们听到了什么?
2.(雨姑娘有时候是那么温柔,她下起毛毛细雨,滋润着万物;有时候啊,会很暴躁,下起倾盆大雨,让雷公公会敲着大鼓呐喊助威。所以水的声音是多变的,我们一起看课文怎么描写水的歌声的?)学生朗读第三段。
3.这是一位什么样子的音乐家?抓住第二句来回答。(调皮 可爱 爱热闹 等等)
4.这位音乐家是怎么唱歌的呢?(学生找出表示声音的词语,揭示概念,像这样模拟声音的词语叫做拟声词。)
一起唱拟声词——滴滴答答 叮叮咚咚 淙淙 潺潺 哗啦啦 方式多样,先唱给同桌的小朋友听,再唱给大家听。
5、它们同为拟声词,你唱的时候声音会有什么样的变化?
出示: 小溪 河流 大海的图片,辅助理解: 淙淙 潺潺 哗啦啦 (声音越来越大,越来越有气势。)学生一起唱。
6、把拟声词送回到课文中去读。
这样调皮的音乐家你喜欢吗?(个别读) 这样贪玩的音乐家你喜欢吗?(个别读) 这样神奇的音乐家你喜欢吗?(个别读)
这样调皮、贪玩又可爱的音乐家你们喜欢吗?(大家齐读) (在此过程中老师及时指点)
四、拓展文本,模拟声音
1.可别忘了,在深深的海底,也有一群特殊的音乐家呢。
2.(1)老师引读: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师生共读
(2)男女生合作朗读。(中心句一起读,第二部分女生读,第三部分男生
读。)
(3)老师读中心句,再次引读,不同的生物发出不同的声音——
即使同一种生物,在不同的时候,也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3.你知道自然界还有那些无师自通的音乐家呢,他们会唱出什么样的歌声呢?模仿声音,猜想动物
五、运用拟声词拓展说话,升华主题
1.(音乐幻灯片)一起谱写《晨曲》 早晨,一群小动物醒了, 他们为大自然谱写了美妙的晨曲, 你听——
东方露出一抹淡淡的晨曦,天上的白云醒了,地上的花儿醒了,小动物们也从睡梦中醒来了。小麻雀三五成群,唧唧啾啾,好像在迎接新一天的到来。大公鸡扬起脖子,___________地打鸣,好像在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鸡们跟在鸡妈妈后面,________地叫,好像在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青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们的歌声别有一番趣味。
2. 我们都是大自然的孩子,让我们感恩大自然,保护大环境,在大自然的怀抱里,尽情地欢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