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
教育科学出版社五年级下册
提出问题
作出猜想
同一个马铃薯,
在同样的量杯、
同样多的液体中,
为什么出现一沉一浮的现象?
验证猜想
你有什么方法证明你的猜想呢?
液滴加热
酒精灯2盏、打火机1个
胶头滴管2支、铁勺2把
(2)取3、4滴液体
(3)外焰加热
(5)观察痕迹
(1)点燃
(4)灯帽盖灭
说说发现
我发现:
1号杯中的液滴加热后___________;
2号杯中的液滴加热 。
没有留下痕迹
留下白色颗粒
这说明了什么?
两杯水性质不一样
得出结论
我们发现:2号杯(魔法水)
中溶解了其他物质,
使马铃薯浮了起来。
小结:液体中溶解了其他的
物质,会改变液体的性质,
从而改变物体的沉浮。
深入探究
新的猜想:这种白色颗粒可能是什么 ?
生活中有类似的物质吗?
是不是只要加了这些物质就能使马铃薯浮起来?
设计方案
材料:食盐、味精、白砂糖(每组研究一种);
勺子1把、 马铃薯1块、 玻璃棒1根、 200ml温水、量杯
(1)每勺量相同(舀满抹平)
(2)玻璃棒搅拌至完全溶解;
(3)液面稳定后,观察沉浮现象;
(4)一边观察一边记录。
注意事项:
“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记录表 小组长_________
活动名称 调制一杯能使马铃薯浮起的液体
(200ml水为例)
小组分工 记录员 汇报员 操作员
加入的量 沉浮情况
第1勺
第2勺
第3勺
......
我们
发现 我们组加的是__________,在200毫升的水中,
加了_______勺后,马铃薯浮起来了。
总结
当水中溶解的物质达到足够量时,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
溶解
足够量
知识拓展——死海
死海在约旦与巴勒斯坦之间,它的含盐量比普通的海水高出六七倍。即使不会游泳的人在死海里也不会下沉。
人能在死海的湖面上漂浮,还可以悠闲地躺在水面上读书看报、打乒乓球呢!
生产运用:盐水选种
中国“死海”——古海
课后延伸:
请将今天的探究活动记录下来,完成一篇研究性报告。
研究性报告
研究主题
参与人员 时间
研究内容
(探究的过程、遇到的问题、解决的办法、当时的心情等)
谢谢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