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6张PPT)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沉与浮单元第七课
1号
2号
↑
↓
同一个马铃薯,在一个杯中沉,在另一个杯中浮,我们怎么解释这种现象?
液滴加热实验
1、说出实验器材名称。
2、根据以上器材,设计液滴加热的实验。
A、在给物质加热时,应用酒精灯的外焰。
B、铁勺中液体不要太多,用滴管滴4滴就可以了。
C、在加热时我们拿铁勺的手要远离勺柄,小心烫手。
D、先加热1号液体,再加热2号液体,观察现象,并记录。
E、填写好实验记录单中的内容。
实验要求
液体编号
我们的发现:使马铃薯上浮的原因是( )。
实验时间: 第( )组, 记录人
液体的加热实验记录表
加热后的结果 估计是何种液体
1号
2号
液滴的加热实验视频
实验材料:水、筷子、烧杯、马铃薯 、盐、铁勺
要求:小组分工合作,实验员认真操作、观察员仔细观察、记录员认真书写,实验完毕,小声讨论发现。
调制一杯能使马铃薯浮起来的液体
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
1、加盐时要一勺一勺地加,每次满勺,保证每次盐的份量相近。
2、用筷子对加入的物质进行充分地搅动,加速其溶解速度,但不要用力过大,谨防液体溢出杯外 。
3、加入的物质完全溶解后,等到液面平静时,观察马铃薯的沉浮情况,取出马铃薯,再加盐。
4、随时做好实验记录,直到马铃薯浮起来为止。
5、实验时随时记录现象,可用文字或符号记录,实验完毕清理实验器材。
实验要求
我们
实验时间: 第( )小组 记录人:
马铃薯在200毫升水中的沉浮情况记录表
我们的发现:加入( )勺食盐,马铃薯浮起来了,这说明( )才会使马铃薯浮起来。
食盐数量( )勺 沉浮情况(可以文字或符号记录,
沉用“↓”,浮用“↑”)
马铃薯放入清水中
没有浮起来
添加物质
还是没有浮起来
继续不断添加物质
马铃薯终于浮起来了
水中溶解了足够多的食盐时,马铃薯能够浮起来。足够多就是液体达到了一定的浓度。
实验证明:
调制小苏打、白糖、味精的液体实验视频
在约旦与巴勒斯坦之间。有一个名叫死海的咸水湖。死海里的水咸极了,含盐量比普通的海水高出六七倍。因为水太咸了,湖边很少
长草,水里没有鱼,一片死气沉沉,所以得了个死海的名称。可是死海却淹不死人。即使不会游泳的人在死海里也不会下沉,人能在死海的湖面上漂浮,要是有兴致的话,还可以悠闲地躺在水面上读书看报呢。
淹不死人的湖 — 死海
中国的“死海”
“中国死海” 位于四川省大英县蓬莱镇,其海水含盐量超过了22%,类似 “死海”,人在水中可以轻松地漂浮不沉。海水中富含40多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对一些疾病具有理疗作用。
(四)拓展延伸
1、你们能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让人浮在液体中吗?
2、你能使刚才浮起来的马铃薯沉下去吗?
?????
当堂检测
一、我会填:
1、不同的液体产生的浮力大小是( )的。
2、实验发现马铃薯在清水中会( ),在浓盐水中会( ),这说明不同的( )也能改变变物体的沉浮状况。
3、“死海”能使人浮在水面上,是因为水里含有大量的( )。
二、我会选
1.要使浮在液面的马铃薯下沉,可在液体中( )。
A、加清水 B、加糖 C、加盐
2.马铃薯放入( )中会浮起来。
A、淡盐水? B、清水 ?C、浓糖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