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0】中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2 学案 统编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备战2020】中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2 学案 统编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12-27 16:22: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历史中考第一轮复习导学案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苏联的社会主义道路建设
一、新经济政策(1921年)
1、背景
随着国内战争的结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阻碍社会发展和生产恢复
2、主要内容
(1)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2)允许使用雇佣劳力,允许出租土地,实行自由贸易
(3)中小企业允许国内外资本家经营(4)按劳取酬工资制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余粮收集制,实物配给制,劳动义务制,取消自由贸易,全部工业国有化。
3、作用
从国情出发,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
二、苏联的工业化
1、苏联的成立:1922年,俄、白俄、乌和南高加索联邦成立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苏联)
2、社会主义工业化:
(1)重点:优先发展重工业 (2)措施:两个五年计划(1928——1937)
(3)成果:落后农业国 → 强大工业国
(4)作用:短期内,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实现工业化。排斥市场和商品经济的模式固化,使苏联经济僵化。
三、农业集体化
1、背景:1927到1928年苏联发生严重粮食危机
2、目的:解决粮食问题,适应工业化需要。
3、方法:消灭富农,支持建设集体农庄,组建拖拉机站。
四、苏联模式(又称“斯大林模式”)
1、形成标志: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制定(确立社会主义制度,铲除了人剥削人的现象)
2、特征: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
3、影响(评价斯大林体制)
(1)积极作用:短时间内实现工业化,为后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显示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赢得巨大国际声誉。
(2)消极作用:
弊端也令苏联付出沉重代价。党政不分,民主与法制匮乏,个人崇拜和家长制作风盛行;排斥市场调节和价值规律,造成经济部门发展的严重失调和农业长期停滞不前等问题。
亚洲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一、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1、背景:一战期间,印度提供了人力、军费、物资。因饥荒大量死人。导致英印矛盾激发。
2、领导人:甘地。时间:1920年
3、内容:抵制在殖民政府和法院工作,拒绝在英国学校读书,提倡手工纺织以抵制英国商品,拒绝纳税等。
4、文明不服从运动(1930年)
主要方式:采取不服从方式。
内容:要求降低田赋、释放政治犯、废除食盐专卖
5、影响:动员了广大群众,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民众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控制群众斗争方式,防止了暴力革命,保证了资产阶级对运动的领导权。
二、埃及华夫脱运动
1、直接原因:扎格鲁尔等人向英国政府提出让埃及完全独立的要求遭拒绝。
2、结果:英国被迫有条件地承认埃及独立
三、墨西哥的卡德纳斯改革
1、性质:墨西哥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改革
2、地位:墨西哥革命后的护宪运动发展到顶点的标志。
巩固练习
选择题
1.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苏俄在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实行的一种特殊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有关它的内容叙述不正确的是(? ? ? ? )
A.实行粮食税 B.实行余粮收集制 C.取消自由贸易 D.普遍实行工业国有化?
2. 列宁说,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导致这一错误的根本原因是(? )
A.扩大了无产阶级专政的范围 B.认为资本主义制度很快就会灭亡
C.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D.帝国主义仇恨苏俄,对其实行经济封锁?
3. 1921年初俄国农民对苏维埃政府说:“土地属于我们,但面包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为了解决该材料反映出的问题,苏维埃政府采取了什么政策(? ? ? ?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推行农业集体化 C.新经济政策 D.斯大林模式
4. 苏联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发展的重点是( )
A.农业 B.轻工业 C.农业 D.重工业
5. 安德烈?纪德在《从苏联归来》一书中写道:“苏联是生虫的红苹果,虽然光鲜亮丽,但不能吃了。”以下哪项不是他发出该感叹的依据(? ? ? ? )
A.苏联不再是世界上落后的农业国 B.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取得了巨大成就
C.苏联当时的政治经济体制存在严重弊端 D.1929年经济危机对苏联经济造成重创?
6. “新经济政策一执行,混乱和饥荒马上就开始平息下去了,城市恢复了生机,市场上的商店又开始有了产品的供应,物价也随之下降。”材料中反映新经济政策的影响是(? ? ? ? )
A.促进了经济的迅速恢复 B.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
C.迅速实现了苏联工业化 D.导致了苏联的最终解体?
7. 列宁认为,既然俄国无法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那么就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这里的“中间环节”就是后来的(? ? ? ?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农业集体化政策 D.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8.“长期以来,苏维埃政权一直把农民出售粮食和其他农产品的行为宣布为投机倒把,甚至视为反革命行为而予以惩办。现在既然允许农民完税以后拥有余粮,那么他们处置自己的农产品的行为就不能再叫做投机倒把了。出现这改变的主要原因是苏俄实行了(? ? ? ?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优先发展重工业 C.新经济政策 D.指令性计划经济?
9. 埃及“华夫脱运动”的结果是(? ? ? ? )
A.英国有条件地承认埃及独立 B.取消了英国在埃及的特权
C.埃及争得彻底独立 D.运动遭到英国当局的残暴镇压
10.“当正面攀登受到阻碍、不能前进到山顶时,就要有勇气走一段困难、危险的下山路,去寻找能够登上山顶的新路线。”列宁这段话中的“下山路”应是(? ? ? ? )
A.优先发展重工业 B.把社会主义同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联系起来
C.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D.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1、大国兴衰与大国关系的变迁,对实现我们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有着重大的现实借鉴意义。
材料一:


材料二:“威胁近在眼前”,因而“必须不是走,而是在最短的历史时期内跑完由手工业和农村村社到发达的工业化的距离”,因此,“党不能选择除了加紧实现工业化之外的另外的历史道路”。
——冯绍雷《20世纪的俄罗斯》
材料三:“美因真正的天赋在于,它懂得改变。”
——英国总统奥巴马
整个20世纪,美国一直不断地进行渐进的改良,这是美因一大特色,也是一大强项。
——资中筠《20世纪的美国》
(1)材料一的图片表明美苏两国关系怎样的变化?图2反映当时怎样的国际关系格局?

变化:从二战时期的盟友(同盟)变为战后的对手(敌人)。国际关系格局: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


(2)材料二中,苏联为“加紧实现工业化而形成怎样的发展模式?结合材料和所学,概括这一模式对苏联前期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

斯大林模式。促进了苏联经济的发展,通过前两个五年计划,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转变成强盛的工业国。

(3)依据所学结合材料三回答,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进行了一次“渐进的改良”是什么事件?做出这一改变的原因是什么?

罗斯福新政。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


(4)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说美苏两国的历史发展经验能给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哪些借鉴。
?
借鉴:①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我们的政策制定应当结合本国的国情,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②要坚持改革开放,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提高综合国力,坚定社会主义的方向;③要实行科教兴国战略,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事业,采用先进科技成果,适时调整产业结构等。(能写出2点,言之成理即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