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0】中考历史一轮复习 解放战争 学案 统编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备战2020】中考历史一轮复习 解放战争 学案 统编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12-27 16:25: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历史中考第一轮复习导学案
解放战争
内战爆发
1.重庆谈判背景:①国内:抗战胜利后,全国人民渴望和平民主,国民党阴谋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②国际上:美帝国主义为把中国变为其殖民地,积极扶蒋反共。
目的:①蒋介石:为准备内战进一步赢得时间,赢得政治主动。 ②毛泽东: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
结果:国共达成了和平建国的“双十协定”。
影响: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诚意,在政治上赢得了主动。
2.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对中原解放区发动疯狂进攻,全面内战爆发。
3.1947年3月,国民党全面进攻被粉碎,开始发动对陕北解放区与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进入战略防御阶段)
4.敌强我弱,毛泽东提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论断,号召全解放区军民发动自卫反击,以运动战为主,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目标。
5.针对重点进攻,毛泽东主动撤出延安,转占陕北,彭德怀率领西北野战军取得青化砭、沙家店等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对陕北的重点进攻。
6.华东野战军在孟良崮消灭了国民党王牌部队,粉碎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1.1947年,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 ,彻底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地土地。随后,制定了土改总路线: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有分别的消灭封建土地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2.解放区土改意义:①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②为人民解放战争胜提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3.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翼鲁豫解放军主力,千里挺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战略进攻)
4.三大战役: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发动了举世闻名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①.辽沈战役:由林彪、罗荣桓指挥,首先攻占锦州,切断敌人向关内的退路。随后,解放军攻克长春、沈阳,解放东北全境。
②.淮海战役:由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等指挥,以徐州为中心。淮海战役的胜利,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淮海战役是三大战役中歼敌最多的战役。
③.平津战役:1949年初,北平和平解放。率领北平国民党军队接受和平改编的是傅作义,平津战役的胜利,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战役名称 时???? 间 歼敌数 结?? 果 意义
辽沈战役 1948.9——1948.11 47万 解放东北全境 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淮海战役 1948.11——1949.1 55万 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
平津战役 1948.11——1949.1 52万 华北全境解放
5.渡江战役: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过大江,23日解放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守台湾。
作用:南京解放标志着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
胜利原因:中共中央正确的战略部署;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持;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奋战。
附表:人民战争发展的过程
时?? 间 阶?? 段 标志性事件
1946.6 战争爆发(全面内战爆发) 蒋介石派军进攻中原解放区
1947.3 战略防御 蒋介石对解放区发动重点进攻
1947年夏 战略进攻 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
1948.9—1949.1 战略决战 三大战役
巩固提高
选择题
1.“依靠贫雇农,团结中衣,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性甜的的上,们电战剥削的土地制度,发展农业生产”,此项土地改革总路线制定于
A. 北伐战争时期 B. 抗日战争时期
C. 解放战争时期 D. 土地革命时期
2.“十一天内,蒋介石三至沈阳,救锦州,救长春,救廖兵团……蒋介石到什么地方,就是他的可耻事业的灭亡。”这段材料是毛泽东对哪次战役的新闻评论( )
A. 辽沈战役 B. 淮海战役 C. 平津战役 D. 渡江战役
3.三大战役中,由于中国共产党的争取,和平解放的城市是( )
A. 北平 B. 南京 C. 沈阳 D. 天津
4.某校戏剧社的同学正在排演反映解放战争历史的课本剧,准备分为以下四个部分,其出场顺序应该是( )
①千里跃进大别山 ②百万雄师过大江 ③大军决战扭乾坤 ④转战陕北歼强敌
A. ①②③④ B. ④①③② C. ①③②④ D. ④①②③
5.某连环画中的一页写道:“杜聿明集团被围困在陈官庄一带方圆10余里的地区,……30余万国民党军和随军而来的家属,吃饭成了大问题。撤出徐州时,只带了几天的粮弹。于是,30余万人的生命全系在飘飘忽忽的降落伞上了。”该文字所述的战役是( )
A. 辽沈战役 B. 淮海战役 C. 平津战役 D. 徐州会战
6.徐州淮海战役纪念馆的一根刻满了地名的扁担特别醒目。支前农民唐和恩用这根扁担挑着百十斤重的粮食,走过的鲁、苏、豫三省88个村庄,把粮食送到战场最前线。这根扁担最能说明解放战争的胜利是由于( )
A. 国民党军队作战时物资匮乏 B. 共产党军队深得民心,人民大力支持
C. 国民党军队作战不够勇敢,妥协投降 D. 共产党军事战术指挥得当
7.“它使亿万农民在政治上、经济上获得了解放,并由此迸发出难以估量的革命热情,为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力、物力支持。”文中的“它”指的是( )
A. 挺进大别山 B. 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C. 土地改革 D. 发动三大战役
8.抗日战争胜利后,美蒋发动的全面内战开始于国民党军队进攻( )
A. 中原解放区 B. 陕甘宁解放区
C. 山东解放区 D. 上党地区
9.下列内容不符合1947年解放区土地改革总路线内容的是( )
A. 依靠贫雇农 B. 团结中农
C. 消灭地主阶级 D. 发展农业生产
10.“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毛泽东的这首诗写于哪次战役胜利之后( )
A. 挺进大别山 B. 渡江战役 C. 三大战役 D. 解放华东
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11、[民族耻辱]
材料一:从1995年开始,沈阳市每年都会在9月18日鸣响防空警报,以示不忘国耻。
材料二: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无理要求进入宛平城内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的拒绝,日军悍然向驻守卢沟桥的中国守军发起进攻,中国守军奋起抵抗。
(1)材料一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这一事件发生后,当时的蒋介石政府采取了什么政策?导致怎样的结果?
九一八事变 不抵抗 东北三省沦陷
(2)根据材料二提供的内容,请你说出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是什么?在此之前,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取得了怎样的成果?
卢沟桥事变(或七七事变);北伐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伐的统治
[兄弟阋墙]
1936年10月21日,蒋介石对张、杨(指张学良和杨虎城)进行训话,要分清敌人的远近,事情的缓紧。不“安内”,而轻言抗日,便是是非不明。 ——《中华民族抗日全史》
我跟蒋显示(指蒋介石)的冲突,就是他是要“安内攘外”,我是要“攘外安内”。
——《张学良口述历史》
(3)1936年,为了让蒋介石由“安内”转向“攘外”, 张学良、杨虎城采取了什么行动?这个事件是如何解决的?当时起调停作用的共产党领导人主要是谁?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周恩来
[同仇敌忾]
毛泽东说:“直到现在国民党还是一个大政党,拥有庞大的军队,这个军队在抗战头两年打仗打得比较好,现在总算也还在打日本…… ——《同赫尔利的谈话》
(4)请列举国民党军队“在抗战头两年打仗打得比较好”的一次战役。
台儿庄战役(第三次长沙保卫战)
[全面内战]
1946年6月蒋介石发动了全面内战。1948年9月到l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发动了举世闻名的三大战役,与国民党军队展开战略大决战。
(5)请问这三大战役分别是什么?三大战役有何意义?在解放战争时期直接导致国民党政权垮台的事件是什么?
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进程;南京解放(或渡江战役)
[归纳总结]
(6)通过以上探究,你认为国共两党应该怎样相处才更有利于中国革命的发展?
国共两党和则两利,斗则惧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