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教学辅导教案
学生姓名
年
级
初一
学
科
科学
上课时间
教师姓名
课
题
第二单元总复习
初一(上)
教学目标
区分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生物体;
显微镜的使用以及注意事项;
了解常见动植物的认识、繁殖方式;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
了解单细胞,知道单细胞动物的特点,知道单细胞生物是一个独立的生物体;
通过学习提高对关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和环保意识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第1节:生物与非生物
一、生物的基本特征
1、自然界物体分为生物和非生物两大类;
2、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
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是因为生物有许多基本特征,如生物能呼吸、能生长、能繁殖后代、对外界刺激有反应、能遗传变异、能进化等。
二、观察蜗牛:蜗牛有视觉、触觉、嗅觉、味觉,没有听觉。
第2节:细胞
一、细胞的发现和细胞学说
1、胡克发现了细胞,他发现的其实是_细胞壁__,细胞的大小一般是几微米~几十微米。
2、_显微镜__的发明让发现细胞成为可能。
3、德国科学家_施旺_和施莱登_在总结前人大量的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归纳提出细胞学说,其主要内容是: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相同的基本单位——__细胞_所构成;
4、细胞学说主要内容:①所有的动物和植物都是由_细胞_构成的;②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_的单位;③细胞是由_细胞分裂_产生的。
二、细胞的结构
1、细胞的基本结构分别是_细胞膜_、_细胞质_、__细胞核_,它们的作用分别是:细胞膜:保护并控制细胞与外界的_物质交换_;
细胞质:是细胞进行_生命活动_的场所;细胞核:内含遗传物质_,起传宗接代作用,是细胞生命活动的_控制_中心。
2、植物特有的结构是:_细胞壁、叶绿体、液泡;它们的作用分别是:
细胞壁:具有_保护与_支持植物细胞的作用,使植物细胞具有一定的形状。
它是由纤维素组成的。
叶绿体:内含_叶绿素_,是进行_光合作用_的场所;液泡:内含细胞液_。
三、显微镜的使用:1.认识显微镜的结构:
①说出右图显微镜主要结构的名称:
⑴名称_镜座;⑵名称_镜臂_
;⑶名称_镜柱_
;⑷名称__载物台_;
⑸名称_压片夹_;⑹名称遮光器_;⑺名称反光镜_;⑻名称物镜转换器_;
⑼名称_粗准焦螺旋_;⑽名称_细准焦螺旋_;⑾名称_目镜和物镜_;
②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
2.显微镜的使用:一般步骤为:安放、对光、放片、调焦、观察
(1)安放:左手托镜座,右手握镜,将显微镜安放在接近光源,身体的_前方略偏左侧;
(2)对光:转动物镜转换器,使_低_倍物镜正对通光孔。再转动遮光器,让较大的一个光圈对准_通光孔。用_左_眼通过目镜观察,右眼要_睁开_,同时调节反光镜,光线强时用_平_面镜,光线暗时用_凹_面镜,直到看到一个明亮的_圆形视野;
(3)放片:1)将载玻片放在载物台上,两端用压片夹压住,使要观察的部分对准通光孔;2)从侧面观察_物镜_,向_前_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下降,物镜靠近载玻片时,注意不要让物镜碰到载玻片;
(4)调焦:用左眼朝目镜内注视,同时要求右眼张开,慢慢向_后_调节_粗_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上升。当有物像时,停止调节粗准焦螺旋,然后轻微来回转动_细_准焦螺旋,直到看到物像清晰为止。
(5
)观察:一个带有“F
”字样的玻片标本,在显微镜下的物象是“
”,这是因为显微镜下的物像是倒像。
四、观察细胞
1、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_擦、滴、取、展、盖、染、观;
(1)把洋葱鳞片切成大小约0.5
厘米见方的小块;
(2)在干净的载玻片上滴一滴_清水_,用镊子撕下洋葱内表皮,放在载玻片上用镊子展平;
(3)盖玻片与载玻片成_45_度夹角,盖上盖玻片,防止产生_气泡_;
(4)在盖玻片一侧加1~2
滴红墨水(或碘液),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水进行染色;
(5)用显微镜观察,绘图。
2、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_擦、滴、刮、涂、盖、染、观_;
第3节: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一、细胞的分裂、生长和分化
1、一个母细胞分成两个子细胞的过程叫_细胞的分裂_。在此过程中,最显著的特点是母细胞核内出现_染色体_,最后这些物质会_平均分配_到两个子细胞中去。细胞分裂的意义是:使单细胞生物的个体数增加,使多细胞生物的体内细胞数目增加;
2、子细胞吸收营养物质,合成自身的组成物质,不断地长大的过程叫细胞的生长,其结果是使细胞体积增大;
3、有些子细胞在生长过程中会发生变化,
形成具有不同_形态_和_功能_的细胞,这个过程称为细胞的_分化,其结果是形成不同的组织。所以一个受精卵要经过_细胞的分裂、生长和分化才能发育成一个新个体。
二、组织:由许多形态结构_相似、_功能___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细胞群(组织是由于细胞的分化而形成的);
1、植物组织和结构特点、分布、功能:
组织名称分布结构特点功能保护组织植物体的表皮细胞扁平,排列紧密保护作用输导组织根茎叶脉中分导管、筛管呈管状运输营养组织叶肉细胞细胞壁薄,液泡大储存营养物质机械组织根、茎中的纤维、石细胞细长形,细胞壁增厚支撑和保护作用分生组织根尖、茎、茎的形成层细胞小,排列紧密,无细胞间隙具有分生作用
2、植物叶的结构:植物的叶的表皮属于__保护__组织,叶脉属于_输导_组织,叶肉细胞群属于营养组织;可见,植物的叶是由多种组织按一定次序构成的叫器官。
3、动物组织和结构特点、分布、功能
组织名称结构特点功能分布上皮组织由上皮细胞构成,排列紧密保护、分泌、吸收皮肤、内脏结缔组织细胞间隙大,细胞间质多支持、运输光,形态多样肌肉组织由肌细胞组成收缩或舒张四肢,躯干,心脏、胃,肠神经组织由神经细胞构成接受刺激并传导兴奋脑,脊髓,神经
4、皮肤的结构:人的皮肤分_表皮、真皮_和_皮下组织_三层,皮肤中有感受触摸的触觉小体,反应冷感的冷敏小体,反应热感的热敏小体,反应痛感的痛觉神经末梢,它们主要由_神经_组织构成;血管
内流动着的血液,属于_结缔_组织;立毛肌由_肌肉_组织构成;皮下组织主要是脂肪,能缓冲_撞击、储藏能量,主要由_结缔_组织构成;可见,皮肤是由多种组织按一定次序构成的叫器官(是全身最大的器官)。
三、器官和系统:
1、器官:由不同的_组织_按照一定的次序联合起来,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
①皮肤具有_保护、感受各种刺激、调节体温等_的功能;
②叶具有光合作用_的功能;
③被子植物由六大器官构成,其中根、茎、叶属于_营养_器官,花、果实、种子属于_生殖_器官。
2、系统: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_,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在一起构成系统。
①
人体由_八_大系统组成,它们是_神经_系统、内分泌_系统、_呼吸系统、消化_系统、_循环_系统、
泌尿_系统、_运动_系统、_生殖_系统。人体之所以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主要是由于_神经系统和_内分泌系统_的调节作用。
②人体消化系统组成:
消化器官分成两大类,分别是消化道和消化腺;
口腔
咽
食道
胃
小肠
大肠
肛门。(消化道)
(唾液腺分泌唾液)(胃腺分泌_胃液)(肠腺分泌肠液,肝脏分泌的胆汁,胰腺分泌的胰液)(消化腺)
③消化系统功能:
_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
四、结构和层次
1、植物的结构层次:细胞
组织
器官
植物
2、动物的结构层次:细胞
组织
器官
系统
动物体或人体。
第4
节常见的动物
1、植物和动物的主要区别:能否_光合作用_(即:获取_营养_的方式不同)
植物通过_光合作用_自己制造有机物来获取营养;动物通过摄食来获取营养。
一、动物的分类
1、分类的意义:为了更好地研究_与识别_它们。
2、分类的方法:要先进行仔细的观察和研究,然后根据它们的_特征_进行分类。
3、分类的方法有许多种,由于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结果也__不同__。
4、科学的分类方法:是以生物的_形态结构、生活习性以及生物之间的亲缘_关系等为依据进行分类;
并根据它们之间的差异大小,由大到小依次以:
界、门、纲、目、科、属、种构成分类的7
个等级,其基本单位是种。两种生物的分类等级越低,所包含的生物间的共同点越_多_;分类等级越高,所包含的生物间的共同点越_少_。同纲不同目的生物,比同科不同属的生物之间的共同点就少。
二、常见的动物
1、根据有无_脊椎骨_,动物可以分为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两大类。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又分别可称为低等动物和高等动物。
2、脊椎动物的五大类群及特征
种类共同特征生活环境生殖方式体温呼吸器官典型动物鱼类体内有一条由脊椎组成的脊柱终生水生卵生不恒定鳃鲫鱼两栖类幼体水生,成体水或陆生卵生不恒定幼体用鳃,成体用肺和皮肤青蛙爬行类陆生卵生不恒定肺蛇鸟类飞翔生活卵生恒定肺鸡哺乳类分布最广泛卵生恒定肺人
3、无脊椎动物的分类:无脊椎动物的共同特征是体内没有脊椎骨,它们的形态各异。
4、节肢动物门的特征:
身体和足都_分节_,并且具有_外骨骼__。
5、昆虫的特征:
昆虫的身体可分为分头、胸、腹三部分,有_3_对分节的足,一般有_2_对翅,
1
对触角,体表长着一层保护身体的_外骨骼_。有些昆虫对人类有益,如蜜蜂、蚕蛾;有些是害虫,如苍蝇、蚊子、蝗虫、蟑螂。
第5节:常见的植物
一、种子植物:
1、能产生种子的植物叫_种子_植物;
2、有种子的植物包括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它们的主要的区别是:
种子外有无果皮包被;
①被子植物(即绿色开花植物)的主要特征:种子_有果皮包被,具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被子植物是植物界中种类最__多_,分布最_广的最_高等_植物;
②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
种子_没有_果皮包被,只有根、茎、叶、种子四大器官;裸子植物一般植株_高大_,根系_发达_,抗寒能力_强__。常见的裸子植物有_松、柏、衫、铁树、银杏_,而绿色开花植物都属于_被子_植物。
二、孢子植物:
1、无种子植物分三大类:
①蕨类植物的特点是:生活在_阴湿_环境,有真正的根、茎、叶三大器官,没有花、果实、种子,用_孢子繁殖后代。(如:
蕨、胎生狗脊、满江红、卷柏、桫椤)
②苔藓植物的特点是:
生活在更阴湿的环境,只有矮小的茎、叶,
用孢子繁殖。如:葫芦藓、地钱
③藻类植物的特点是:结构简单,没有根、茎、叶的分化,也没有花、果实、种子;用细胞分裂或_孢子生殖。(如:水绵、海带、紫菜、衣藻、团藻)
三、植物的分类:自然界的植物共可分为五大类,即_被子植物、_裸子_植物、蕨类植物、苔藓_植物、
_藻类_植物。它们的特征如下。
种类形态繁殖方式典型植物藻类植物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细胞分裂孢子水绵、海带苔藓植物××××××孢子葫芦藓、地钱蕨类植物×√√×××孢子蕨、胎生狗脊裸子植物√√√××√种子松、柏、杉铁树、银杏被子植物√√√√√√种子绿色开花植物
第6节:物种的多样性
一、单细胞生物和单细胞生物:
1、单细胞生物的特点是:个体微小,全部生命活动在一个细胞内完成;一般生活在水中,常见的单细胞植物有衣藻、小球藻,常见的单细胞动物有_草履虫、变形虫。(细菌、酵母菌属于单细胞微生物。)
2、常见的动、植物都是_多细胞_生物
①最简单多细胞动物是_海绵_;②最简单多细胞植物是_紫菜、水绵;③最早出现的陆生植物是苔藓、
葫芦藓;④最高等植物是_被子植物;⑤最高等动物是哺乳动物;⑥种类最多动物是昆虫;
二、生物物种的多样性和物种的多样性保护:
1、地球上现存生物约有500万种,其中有文献记载的约有_175
万_种。
2、不同地区的生物物种多样性是不同的;
3、物种多样性复杂程度较高的区域都位于温暖_地带(如:热带雨林、珊瑚礁、大型热带湖泊)
4、我国气候复杂多样,有丰富的_物种资源,有许多珍稀的动物和植物。珍稀植物:_银杉、银杏、珙桐、水杉、_;珍稀动物_大熊猫、朱鹮、扬子鳄_。
5、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与生物的多样性息息相关,我们应该保护生物生存的__环境和__种类;大多数生物的灭绝都是因为_丧失栖息地而造成。保护珍稀动植物的最有效措施是_设立自然保护区。
1、要将如图所示显微镜下的视野“甲”变为视野“乙”,下列正确的是( )
A.换用高倍物镜,再向右上方移动装片B.换用高倍物镜,再向左上方移动装片C.向右上方移动装片,再换用高倍物镜D.向左下方移动装片,再换用高倍物镜
2、衢江区杜泽镇种植的枇杷,品质优良,口感好。我们食用的枇杷属
A.果实B.种子C.根D.茎
3、“美人鱼”的学名叫儒艮,母兽给幼崽喂奶时常浮出水面。你认为“美人鱼”属于
A.鱼类B.软体动物C.哺乳动物D.两栖类
4、通过“观察蜗牛”的活动,可以知道蜗牛对下列何种刺激不产生反应( )
A.触觉B.强光C.米醋D.拍手声
5、下列几组物体中,不属于生物的是
A.鸟和蝴蝶B.恐龙化石和昆虫标本C.树和草D.细菌和病毒
6、下列特征中,能作为生物与非生物的分类依据的有
①能否生长
②能否呼吸
③是否需要营养
④对外界刺激能否做出一定的反应
A.①②B.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
7、人体的皮肤属于( )
A.细胞B.组织
C.器官D.系统
8、下列依次属于系统、器官、组织、细胞的一组是( )
A.神经系统、心脏、血液、衣藻B.运动系统、果实、花、甘薯C.呼吸系统、种子、茎、鸭蛋D.消化系统、肝脏、萝卜、香菇
9、组织形成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 ( )
A.细胞伸长B.细胞生长C.细胞分裂D.细胞的分化
10、能分泌消化液,帮助消化,并具有解毒功能的器官是 ( )
A.肝脏B.口腔C.小肠D.胰腺
11、在动植物细胞进行分裂时,染色体出现在 ( )
A.细胞膜上B.细胞核上C.细胞质D.细胞壁上
12、下列关于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B.只有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C.烟草中的尼古丁存在于细胞液中D.遗传信息的载体——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
13、一个受精卵经过4次分裂,能产生多少个子细胞( )
A.8B.12C.16D.24
14、下列植物结构中,属于果实的是 ( )
A.杏仁B.绿豆C.西瓜子D.玉米粒
15、人体具有而被子植物没有的结构层次是( )
A.系统B.组织C.器官D.细胞
16、动物的皮肤由外到内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层。
(1)________位于皮肤的外表,细胞排列________,主要有________组织构成;
(2)真皮内有许多________,还有汗腺、触觉小体、毛囊、立毛肌、热敏小体及冷敏小体等。________小体、________小体和________小体能接受皮肤的触碰、挤压、冷或热等外界刺激,主要有________组织构成。而血管内流动着的血液,则属于________组织。另外,当人体遇到寒冷或某些刺激汗毛会竖起来,这是________在起作用,它主要由________组织构成;
(3)皮下组织主要有________组成,能缓冲撞击,并储藏________。
17、试分辨下述结构属于生物体什么结构层次:
①鸡蛋黄;
②切断莲藕的丝;
③血液;
④耳朵;
⑤手;
⑥叶片
细胞:________ 组织:________ 器官:________。
18、人体的八大系统在________系统和________系统的调节下,相互________,使人体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并能及时对环境做出反应。
19、人体的消化系统有两部分组成:
(1)消化道,包括口腔、咽、_________、胃、_________、_________、肛门,它们是食物的通道;其中人体消化食物和吸收养料的主要场所是_________;
(2)消化腺,包括口腔中分泌唾液的_________,胃壁中分泌胃液的_________,小肠壁中分泌肠液的_________,另外_________分泌胆汁,__________分泌胰液。这些消化液能消化食物中不同的营养成分。
20、下列为四类植物的特征资料,表中“+”表示有,“-”表示没有。请回答:
根、茎、叶花果实种子A+--+B+---C----D++++
请回答:(1)上表中表示裸子植物的是________。(填字母)
(2)从四类植物构造分析排出由低等到高等的顺序是________。(填字母)
21、小明同学在制作和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玻片标本”的实验时进行了如下操作:
①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
②用凉开水漱口后,用消毒牙签的一端在口腔内侧壁轻轻刮几下;
③将牙签上附着的碎屑涂在水滴中,并用镊子分散;
④盖上盖玻片;
⑤用稀碘液染色;
⑥用低倍镜观察。
请你根据小明的操作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小明的操作过程中有一处明显错误,请你指出来并更正。
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更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过程②中,取材料之前,要先用凉开水漱口,你能说出这是为什么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与植物细胞比较,口腔上皮细胞的结构中不具有
( )
A.细胞膜B.叶绿体C.细胞核D.细胞质
22、(1)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看到了一个小黑点,移动载玻片,小黑点不动,移动目镜,小黑点移动.由此可以判断小黑点可能在 上.
(2)如图两图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两个视野,则用低倍镜观察的图是 (填甲或乙);如果a表示标本的同一位置,则从左图得到右图的操作步骤是 .
①将玻片向右上方移动使a移至视野中央
②将玻片向左下方移动使a移至视野中央
③转动转换器,把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
④转动转换器,把高倍物镜换成低倍物镜
⑤调节细准焦螺旋至物像清晰
(3)从观察到的细胞形态来看,它应该是 .
A.洋葱表皮细胞
B.人口腔上皮细胞
C.都有可能
(4)下图是制作洋葱表皮临时装片的实验操作图,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23、(1)用显微镜观察临时装片时,在视野中已经找到观察物,如果要使物像更清晰些,应调节显微镜的[9] 。若果要观察的物像不在视野中央,而是在视野的右上方,应该把载玻片向 移动,使物像位于视野中央。
(2)在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装片时,在载玻片上所滴的液体是 。如图是A、B两位同学制作并观察到的效果图:A同学效果欠佳是因为在制作时哪一操作步骤欠规范: 。
(3)右图: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是物体的倒像,若在显微镜下观察到黑藻叶细胞中细胞质的流动方向是逆时针方向(如图),则其实际流动方向应是 .
24、一位渔民在长江口打鱼时捞到一头“大死鱼”。它身体呈鱼形,体长3米,背呈浅蓝色,头部有一吻,上下颌有牙齿30颗,眼不发达,头顶有一呼吸孔。解剖体内有一脊柱,有肺、心脏、胃、肝、肠等器官,与人相似,还怀有已死亡的幼体。围观村民们议论纷纷,对这“动物”的类别进行探究。
①提出问题:
②建立假设:
Ⅰ村民甲认为此“动物”是鱼类;Ⅱ村民乙认为此“动物”是哺乳类;
③获取证据:
村民甲的证据:Ⅰ ;
Ⅱ 。
村民乙的证据:Ⅰ ;
Ⅱ 。
④结论:根据上述动物的特征和你学过的知识,你认为 (选填“村民甲”或“村民乙”)的假设是正确的。
25、蚂蚁过的是群居生活,它们都有自己的“家”,在天气晴暖的时候,它们常常要走出家门,地面上寻找食物。某科学兴趣小组为探究蚂蚁寻找到食物后是如何回“家”的,进行了以下验:选择30只正要回家的蚂蚁,用剪刀剪掉其中15只蚂蚁的左右侧触角,另外15只不做处然后
(1)该兴趣小组认为蚂蚁寻找到食物后能否回“家”可能与_________有关。
把它们全部放回原地,观察它们的运动情况。
(2)假如实验现象是:剪掉左右触角的15只蚂蚁不能回“家”,而其他15只都可以回“家’根据以上实验现象,你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实验过程中,该小组可能用到的实验器材为______________(填“显微镜”或“放大镜”)。
26、下图为不同因素对哺乳动物和鸟类威胁大小的条形图,根据图回答:
(1)哺乳动物濒危或受威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鸟类受威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写出两条保护动物的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如图为一株棉花植株,我们所穿棉衣所用的“毛”就是采自于它结构中的某一部分,你知道是哪部分吗?________。
28、青蛙是两栖类动物,先比较青蛙的幼体与成体的差异:
比较类型呼吸器官运动器官运动方式生活环境幼体(蝌蚪) 成体(蝌蚪)
再请你谈谈对两栖类动物“两栖”一词的正确理解。
29、伪装之王变色龙学名叫“避役”,长约25厘米,身体侧扁,背部有脊椎,变色龙的表皮上有一个变幻无穷的“色彩仓库”,贮藏着黄、绿、蓝、黑等各种色素细胞,一旦周围的光线、温度和湿度发生了变化,变色龙就随之改变体色。
(1)变色龙属于 (脊椎/无脊椎)动物。
(2)变色龙一旦周围的光线、温度和湿度发生了变化,就随之改变体色始终与环境颜色保持一致。这是(
)
A.环境影响生物 B.生物影响环境
C.生物改变环境
(3)变色龙能随环境的改变而变换体色,这种行为对它来说(
)
A.属于防御行为
B.有利于逃避敌害
C.有利于捕食 D.前三项都有意义
30、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之一。由于人类活动的干扰,生物多样性面临着严重的威胁。下面是动植物生存受到破坏的两个实例。
实例一:20世纪末我国广西崇左县有一种珍稀动物——白头叶猴,它的生活区域与当地农民极为接近,白头叶猴主要以植物的嫩叶、枝条为食,农民靠砍伐的树木烧水、做饭和取暖等。砍伐树木导致白头叶猴的栖息地越来越小,可以食用的植物越来越少,这样就导致了白头叶猴的数量急剧减少。
实例二:红豆杉树皮里含有一种被称作紫杉醇的物质,可以用来治疗癌症,而紫杉醇的价格是黄金的十几倍,所以人们就争先恐后地砍伐这种树木,剥下树皮拿去卖,结果红豆杉的数量迅速减少,致使整个红豆杉属的植物在很短的时间内整体走向灭绝的境地。
依据上述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造成白头叶猴和红豆杉数量急剧减少的原因是什么?
(2)你认为保护白头叶猴和红豆杉最有效的措施是什么?
(3)作为一名中学生,为保护生物多样性,你应该怎样做?
教
学
反
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