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 科学入门 辅导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 科学入门 辅导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15.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12-27 17:32: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学生姓名


初一


科学


科学入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知道科学的研究对象;
2.
了解实验室常用仪器,并掌握基本的实验器材的操作方法;
3.
学习科学的方法
能力目标:
使用辨证的观点认识科学技术;
2.形成科学探究的意识
情感目标:
1.
激发学习科学的兴趣,形成辨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2.
了解人的感官对认识事物的局限性
3.通过生活实例和实际测量体会长度和体积对生活的重要意义,形成严禁、细致的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科学并不神秘
(一)科学在我们身边
1.
大自然中有许多奇妙的科学现象,科学并不神秘。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观察各种各样变化着的自然现象(通过课本出现的自然现象进行生动的讲述:火山爆发,地震
、不明飞行物、含羞草、雨后彩虹、弯曲的铅笔、人造彩虹等)。
科学就是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的一门学科。
科学研究是从疑问开始的,并通过观察和实验等方法寻求问题的答案。
科学技术改变了世界
科学的发展是无穷尽的,人们会不断地发现和提出新的问题。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对环境的认识,使人类利用和保护环境的能力逐渐提高,科学技术使人们的生活越来越方便和舒适。介绍先进的科技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变化:①交通工具的变化
②通讯方式、工具的变化
③家用电器给生活带来的便捷
④登月,探索海底、地球内部
5.
科学技术促进了人类文明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了负面影响,需要和谐发展科学技术。
(二)走进实验室
小练习:
取少量液体的器皿:
化学实验室
加热的仪器:
化学实验室
测量的仪器:
物理实验室
观察的仪器:
生物实验室
重点掌握:
仪器主要用途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①盛放少量固体或液体;
②用作少量物质的反应容器。
1.试管可以直接加热,加热时外壁不能有水。
2.装液体时不超过试管容量的1/2,加热时不超过试管容量的1/3。
3.加热时先使试管均匀受热,然后在试管有药品的部位集中加热。
4.加热液体时试管应与水平面成45°,管口不要对着人。
5.加热固体时,管口应向下倾斜。
6.加热后的试管不能骤冷,防止炸裂。
①用于搅拌;

②过滤时引流;

③蘸取少量固体或液体。
1.实验中使用的玻璃棒必须洁净,用过的玻璃棒必须用水洗涤后才能与另一种物质接触,以免污染试剂。
2.使用玻璃棒搅拌液体时,应右手持棒,转动手腕,使玻璃棒在容器内绕圈转动,速度不可太快,且不要使玻璃棒和容器撞击,以防将容器打破或损坏玻璃棒。
3.若用玻璃棒帮助转移液体时,应将盛放液体的容器口贴紧玻璃棒,棒的下端靠在接收容器的内壁上,使液体沿玻璃棒缓缓流下。
酒精灯是化学实验加热时常用的热源。1.使用前应检查灯芯,灯芯顶端要平齐,其下端一定要浸润在酒精中。
2检查灯壶中酒精的量是否合适,酒精量应在灯壶容积的1/4到2/3之间。
3.向灯壶内添加酒精时要使用漏斗,绝不能向燃着的灯内添加酒精。
4.点燃酒精灯要用火柴或木条点燃,不准用燃着的另一个酒精灯去点火,以防使酒精洒出而失火。
5.加热时应用酒精灯的外焰。
6.熄灭酒精灯时应用灯帽盖灭,决不能用嘴吹灭酒精灯。
7.实验时酒精灯应放稳,不要碰翻。万一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应立即用湿抹布盖住或撒砂土扑灭。
8酒精灯不用时应及时熄灭,盖好灯帽,以免酒精挥发。
胶头滴管用于吸取或滴加少量液体,滴瓶用于盛放液体药品。1.胶头滴管握持方法是用中指和无名指夹住玻璃管部分以保持稳定,用拇指和食指挤压胶头以控制试剂的吸入或滴加量。
2.胶头滴管加液时,不能伸入容器,更不能接触容器。
3.不能倒置,也不能平放于桌面上。应插入干净的瓶中或试管内。
4.用完之后,立即用水洗净。严禁未清洗就吸取另一试剂。
5.胶帽与玻璃滴管要结合紧密不漏气,若胶帽老化,要及时更换。
①固定和支持各种仪器;

②铁架台上铁圈放置漏斗进行过滤。
1.旋动螺丝时不可用力过猛,以防夹破仪器
2.铁夹固定外径较小的容器时,可在铁夹两边套上胶管或缠上布条,以缩小铁夹的口径。
3.在铁架台上固定仪器时,必须使零件跟铁架台的底座在同一侧,以免整个装置的重心超出底座而使铁架台翻倒。
量筒是用于度量液体体积。1.使用量筒量液时,应把量筒放平,读数时视线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不可用手举起量筒看刻度。
2.量取指定体积的液体时,应先倒入接近所需体积的液体,然后改用胶头滴管滴加。
3.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是一种粗略的计量法,在使用中必须选用合适的规格,否则会引起较大的误差。
4.量筒是厚壁容器,绝不能用来加热或量取热的液体,也不能在其中溶解物质.稀释和混合液体,更不能用做反应容器。
①收集或贮存少量气体;
②进行有关气体的化学反应;
③也做洗气瓶。1.不能加热。
2.物质在集气瓶中燃烧时要在瓶底铺细沙或水,以防炸裂。
3.实验产生有害气体时,应在里面留水吸收。
①配制溶液;

②可用作较大量试剂的反应容器。
1.给烧杯加热时要垫上石棉网。防止受热不均而引起炸裂。
2.用烧杯加热液体时,液体的量以不超过容积的1/3为宜,以防沸腾时液体外溢。
3.加热时,烧杯外壁须擦干。
4.加热腐蚀性药品时,可将一表面皿盖在烧杯口上,以免液体溅出。
5.不可用烧杯长期盛放化学药品,以免落入尘土和使溶液中的水分蒸发。
学习科学的方法:观察和实验——观察分为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
1.直接观察就是用感觉器官进行观察,直接观察并不可靠,有一定的局限性。
2.间接观察就是用仪器和工具进行观察,可以扩大观察范围。
1.在用酒精灯加热时,不能将玻璃仪器与灯芯接触,其原因是(
)
 A.灯芯温度太高会使玻璃熔化破裂 B.灯芯温度低,会使玻璃受热不均而破裂 C.酒精灯会熄灭 D.造成酒精大量挥发浪费
2.
实验室里,盛放配制好的食盐水的仪器是(
)
A.烧杯
B.广口瓶
C.试管
D.细口瓶
3.要把试剂瓶里的食盐放进试管,正确的方法是(
)
A.
用镊子夹取送入试管
B.
直接向试管中倾倒
C.
先倒在手上,然后再塞进试管
D.
用药匙或纸槽将食盐放进试管
4.
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
洗涤玻璃仪器一定要连洗几次,直到干净
B.
加热试管中的冷水,可以不预热直接对准试管底部加热
C.
滴瓶上的滴管是不能用来吸取其他试剂的
D.
熄灭酒精灯,只能用灯帽盖灭
5.
用剩的药品应(

A.
放回原瓶
B.
带出实验室
C.
放到指定容器内
D.
抛弃
6.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
可以用手拿药品
B.
固体氢氧化钠放在纸上,在天平上称量
C.
取完药品后,应盖好试剂瓶塞,标签向外放回原处
D.
给试管中液体加热,试管中液体一般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2
7.
下列使用酒精灯的操作中,正确的是(

A.
使用酒精灯前,应先把酒精添满
B.
点燃酒精灯时用火柴点燃
C.
用酒精灯内焰加热
D.
熄灭酒精灯时,用嘴吹灭
8.
做完实验后,对于用过的废酸,你认为正确的处理方法是(

A.
拿出实验室
B.
留在实验台上,准备下次实验用
C.
倒入废液缸中
D.
放回原试剂瓶
9.
下列化学实验的操作不正确的是(

A.
给烧杯加热时,要垫上石棉网
B.
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
C.
用托盘天平称量易潮解的药品时,药品应该放在玻璃器皿里称量
D.
实验中剩余的药品都要放回原试剂瓶
10.
下列化学仪器,相信你已多次使用过,请按下列要求把仪器填在横线上:a.量筒,b.玻璃棒,c.药匙,d.托盘天平,e.胶头滴管,f.试管(填序号)
(1)称量固体药品的是_______________;
(2)取用固体药品的是_______________;
(3)量取液体体积的是_______________;
(4)可用于搅拌液体的是_______________;
(5)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是_______________;
(6)少量溶液相互反应时,需要用_____________。
1.
许多科学发现和重大发明都是从实验室得来的,由此说明实验室的作用是(

A.
科学探究的基础
B.
重大发明的基地
C.
科学发现的起源地
D.
提供观察物理现象的基地
2.
在实验室中,小明要测量一水杯的体积和质量,他要用到的测量仪器为(

A.
刻度尺、秒表
B.
千分尺、天平
C.
量筒、天平
D.
量筒、弹簧测力计
3.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
B
C
D
4.
有一本杂志名叫《科学世界》,推荐同学们在课余阅读。张辉同学就很喜欢《科学》课程,要进入科学的世界,请告诉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从探究身边的问题着手
  
B.
留心观察,认真思考
C.
书本上的知识肯定是对的    
D.
运用以前积累的科学知识解决问题
非选择题
1.
学校实验室的仪器中,用来加热的是
,取用少量固体药品的是
,滴加少量液体的是
,用作少量物体反应的容器的是
,常用来搅拌的是

2.
实验室里常用的加热仪器有


等。
3.
滴管使用后,不经清洗不能用于吸取其他液体,其原因是
4.
当手上沾了实验试剂时,应该
5.
科学是研究各种
,并寻找它们
的学问。每个小小的疑问,都可能引发科学发现。牛顿好奇于苹果落地而发现了

好奇于水的沸腾发明了

6.
经过长期科学探索,人们对自然界许多问题已经找到了答案,对许多大自然奥秘有了合理的解释。但科学的发展是
的,人们会不断

如非典的出现、如何预防等,都需要人们去
、去
,推动科学不断的发展。
7.
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环节。单凭人的感觉器官对事物的观察有一定的
因此我们经常要借助于
来帮助我们做出准确判断。人们直接运用感觉器官的观察叫
,借助仪器工具的观察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