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美版七上美 13会动的图画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冀美版七上美 13会动的图画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美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19-12-27 21:29: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会动的图画》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会动的图画》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河北美术版七年级上册第十三课的教学内容,属于设计制作课。动画是现代社会颇具影响力的艺术形式,是科学技术与绘画艺术相结合的产物。
【学情分析】
依据本课的性质及学生的识别能力以及接受能力的程度,我主要采取启发讨论法,以大量实例为线索,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将制作实例及影像资料让学生欣赏。在实例的引导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自觉性,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使每个学生都能参加到动脑的积极思维中,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运用投影、挂图现场演示,优化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针对学生在制作中遇到的困难,本课利用大量的实例和制作过程的演示,使学生沿着形象简洁、手法概括的思路前提下,发展学生创新思维。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明白静止的图画是人们运用视觉暂留的现象使他们动起来的。
能力目标:善于动手,能够自己设计制作一个让图画动起来的小机器。
情感目标:使同学们了解艺术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加深对艺术的理解,提高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有关动画的相关知识,在制作过程中体验动画的妙趣。
【教学难点】
自己设计制作一组动画,并能够演示效果。
【教学手段】
电教设备、多媒体教学课件等。
【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好的幻盘,相关工具。
【学具准备】
学生课前搜集动画图片、卡纸等绘图用品。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由情景导入,讲授新课,学生制作、教师指导、作业展评五个环节组成。
一、多媒体教学课件情景导入
1、看一看:
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可能曾经有过许多好奇的实验和探索,比如:手影是我们少儿时代都曾玩过的游戏;过年时节快速晃动手中的烟火,观察光点在夜空中划出的道道光弧,有时还会改变它的路径,感受不同效果的惊奇;也曾独自为不经意划过黑夜的流星而心中一动……时至今日,我们又喜欢上了看动画片,每每为精彩的节目而陶醉。(看一看,说一说,增强直观性。)
2、说一说:播放动画,引起学生兴趣,讨论自己喜爱的动画片。
二、讲授新课
1、什么是动画,动画的含义。
动画是现代社会颇具影响力的艺术形式,是科学技术与绘画艺术相结合的产物。
让静止的图像动起来,表现出具有运动感的生命,是人类一个古老的梦想。
2、动画制作的原理
动画是通过连续播放一系列画面,给视觉造成连续变化的图画。它的基本原理与电影、电视一样,都是视觉原理。动画片其实是由一幅幅单独、静止的画面组成的,为什么放映动画片时,我们的眼晴会感觉到银幕上的影像却是连续、活动的呢?这主要是人们的视觉暂留和心理作用所造成的。3、分析、欣赏幻盘、卷纸动画、诡盘(课件出示)
重点欣赏分析制作材料及幻想产生的原理。
欣赏三组动画例作,归纳制作方法。
(1)卷纸动画:在一张图画纸上画一只飞翔的鸟,另一张纸上画一只和第一幅图相差不大的飞鸟 ,当你用铅笔把第一幅图画快速反复卷起、放下时,一只忽闪着翅膀的飞鸟就出现在你的眼前了。
(2)手翻书动画:
a.把一摞纸裁成小块,装订成书状。(或用一本厚书)
b.依次在每一页的相同位置的书角上画上连续的图画,动作的分解尽可能细一点。
c.用手的大拇指压住书角,使画纸一页页地从你的眼前翻过,这时你会发现,图画上的人物或动物“动”起来了。
(3)幻盘:
a.取一张卡纸,裁两个大小相等的圆形。
b.圆盘上分别画上鹦鹉和鸟笼。
c.在圆盘的左右两端分别穿一小孔,用线穿过,捻动拉绳,让纸盘迅速翻转,你会发现鹦鹉“入笼”了。
自己动手制作动画片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说不定会带给我们一份意想不到的惊喜。(利用课件演示,采用欣赏、启发、归纳相结合的方法,调动学生积极性,形象直观地了解制作过程。)
5、分组配合制定计划
动画制作的方法步骤为:①设计原画,动画的最基本单位;②由原画设计简单动作,分解动作为“帧”;③合作绘制;④组合帧;⑤用合适的方式演示,最终合成动画。(观看示范作品,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动画的方法和步骤。)
三、学生作业
1、合作完成一个动画作品。
2、要求:画面清晰完整,作品演示有运动效果。
四、学生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重点:指导学生利用书上的图例,分解一些简单的动作。发现有创意的作品及时进行讲评和鼓励,以便同学之间相互沟通信息,互相启发。(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创作激情。)
五、作业展评
表扬鼓励效果突出的小组, 让小组同学把制作的快乐与成果和大家共享。(通过作品展评,为学生搭建展示制作成果的舞台,使学生体验到美的价值。)
《会动的图画》教案教学目标: 一、显性内容与目标 1、应知:初步认识动画原理及制作方法。 (1)动画的艺术特点 (2)视觉暂留现象
(3)让图画动起来的几种常用方法 2、应会:采用课本提供的方法进行制作。 二、隐性内容与目标 分组制作简易动画的方式,锻炼和培养学生养成乐于团结协作,善于听取他人意见,总结吸取他人经验的习惯和能力。使学生正视我国动画事业的现状,激发起学生奋发图强的学习热情。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让学生对动画的基本原理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 2、难点:运用教材提供的几种方法制作出有特色的动画作品。 四、教学用具 1、教具:各色彩纸、白纸、剪刀、胶棒、水彩笔、幻盘、手翻书、电脑等。 2、学具:各色彩纸、白纸、剪刀、胶棒、水彩笔等。 五、课前准备: 收集各种有关资料、图片等等。 六、教学设计: 一、场景导入 (多媒体播放) 1、同学们,这周末过得快乐吗?老师和大家一样,也特别喜欢在家里看看电视,请大家猜猜看,老师这天都看些什么有趣的动画! (看课件演示,播放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 2、。同学们,你们都喜欢哪些动画片,有谁知道这些动画片是怎样制作的吗?(引导学生对动画制作原理进行思考。) 二、新授: (一)揭示课题 我们这么喜欢动画片,那么什么是动画,人们又是怎样进行制作的呢?
(二)探究动画制作的原理 示范自做的“幻盘”、“诡盘”和 “手翻书”,引导让学生分析。 1、共同探讨“视觉暂留“现象的原理。
2、对比分析“幻盘”、“诡盘”和 “手翻书”
“幻盘”的画面只是重合但无动感。
“诡盘”和 “手翻书”的画面给人感觉是运动的。(揭示电影放映胶片画面格式原理)
小结:静止的画面会动的另一个关键所在——动作的分解。 (三)引发创作 (指导学生分组合作,制作小动画) 1、描摹书上的图例,进行剪贴。 2、用简笔画的的形式,示范简单的动作,加强学生对动作分解的认识表现能力。 3、利用简单的数字字母或图形来作为形象。
(四)提创作要求 1、设计一组动作 2、分解开,画成“帧”; 3、用合适的方法演示。 (五)学生创作 1、巡视,针对学生的具体问题给予具体指导; 2、鼓励学生用最适合的形式,合作完成动画小制作。 (六)展示评价 采取自评、组评和教师评的方式。评价导向: 1、评价自己或组作品是否动起来; 2、小组创作的过程中的点滴体验。 (七)小结 表扬鼓励效果突出的小组, 让小组同学把制作的快乐与成果和大家共享。
结束本课,师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