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三上美 17剪纸(一 )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三上美 17剪纸(一 )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少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19-12-27 21:40: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剪 纸
教材分析
本课为江苏省小学美术第十七课的教学内容,剪纸是中国流传的民间艺术之一,在我国的很多地方都有自己独具特色的剪纸艺术,内容和题材来自于现实生活。人们以自己熟悉的小动物、植物、花卉、民间传说、戏曲人物以及日常生活、劳动场景等为主要题材,创造出极其丰富的、具有浓郁生活气息的剪纸艺术作品,于“朴质中见灵巧”,是人们喜爱的一种艺术形式。苏教版编辑让剪纸艺术进课堂足以证明对文化遗产的珍惜和重视,意欲通过剪纸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民间文化的兴趣和热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三年级学生好玩,好表现的天性,通过看看、做做、玩玩、演演等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剪纸的艺术之美,从而激发学生对剪纸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目标
认识目标:通过观看剪纸动画片,欣赏剪纸作品,了解剪纸这种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特色。
技能目标:学会运用剪纸的基本技法制作具有个人风格的团花作品并将其应用于生活。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欣赏美、表现美、创造性思维的能力,激发学生对民间艺术的热爱。
三、教学重点
了解剪纸图案的特点和用途,运用折、剪等技法进行团花的制作,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四、教学难点
团花剪纸折的方法与画纹样相接的完整性
五、教学准备
剪纸作品若干、各色彩纸、剪刀、刀子各一把、课件等。
六、组织教学
学生欣赏剪纸动画片《八仙与跳蚤》
七、教学过程
(一)谈感受,说应用
喜欢这部动画吗?看出用了什么民间艺术表现的?
(二)看区别,找共识
教师:一把剪刀几张纸,就能剪出如此生动有趣的形象,老师也想剪出一个,小朋友们注意观察老师的方法和步骤。(教师示范)
1.利用对称的形式画一只蝴蝶。
2.应用剪纸中常用的纹样。
3.剪(讲解一些剪的技巧:掏、刻、打孔)。
4.轻轻打开粘贴(粘贴的技巧)。
教师展示剪好的蝴蝶和另外一只蝴蝶(示范剪剩的纸)
学生讨论:发现了什么?剪纸在方法上有什么不同?(同学们纷纷说出自己的看法)
教师总结:老师剪的这一幅是阴剪, 线条不一定是相互连接的,而是以面为主,块状的。
学生通过对比讨论另外一只蝴蝶是以什么形式表现的?
总结:这一幅是阳剪,它的特点恰恰与阳剪相反,以线为主,每根线条都是相连的,千一发而动全身。这里还有一只蝴蝶,它是阴阳结合的方法,人们通常更喜欢使用这种手法,这样能使画面更丰富,主次更分明。
板书:阴剪、阳剪、综合方法(阴阳结合)
(三)走进传统,了解剪纸
1.学生说一说生活中见过的剪纸
教师引领欣赏
其实,每逢过节结婚生子或祭祀的时候,人们都喜欢用纸剪刻出吉祥喜庆的纹样,装饰在门窗室内,以增加喜庆的气氛。中国的民间剪纸在晋代已经形成,到了宋代出现了专门的剪纸艺人,其种类繁多,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美妙的剪纸世界吧!是用象征的手法表现的吉祥喜庆的窗花剪纸。(引导生活中常见的各种窗花的象征意义)
1.是用象征的手法表现的吉祥喜庆的窗花剪纸。(引导生活中常见的各种窗花的象征意义)
2.是反映老百姓生活的风俗剪纸这些作品出自农民之手,它不仅表现了人们喜闻乐见的事物,也反映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丰富的艺术想象力。
3.地域特色中国的剪纸分为南方、北方,北方的剪纸粗犷朴拙,天真浑厚,南方的剪纸精巧秀丽、玲珑剔透。
4.现代剪纸的作品,内容和表现题材更加的丰富。
(四)欣赏制作,构思尝试
1.法国作家马蒂斯的作品说“剪刀比铅笔更敏捷”,利用剪五角星感受折的重要性。
教师展示一剪刀剪五角星,引出“折”。板书:折
2.欣赏我国最早运用折的方法表现的剪纸团花“对马”和“对猴”。
3.小组讨论探究:八折剪纸的外形设计与其折的方法。
学生反复尝试感受折:拆——合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折的方法
途径:
1)根据课件图片再次学折
2)求助老师
3)求助会折的同学
学生再次表现折
1.教师示范画纹样,剪团花,装饰生活。
2.欣赏同学们剪纸团花装饰的生活图片及生活的应用。
3.学生制作团花,并进行装饰。
作业要求:
设计团花纹样,进行团花的制作. 2 .耐心、细心,注意安全,不要让剪刀扎到自 己或同学。 3.卫生,不要随地乱扔剪下的纸屑。 4 .打开智慧的火花,行动起来,装饰到生活中
(五)展示评价
1.学生完成创作,要求将作品贴在教师准备的背景图片上,其他同学要求创意粘贴到其他地方。
2、奖励最先完成的同学一件小礼物:五角星的折剪方法,进行指导研究。
3.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整体评价)
4.公布本节课成功聘请的小老师,课后将教会大家折剪五角星。
(六)拓展延伸,艺术升华
1.欣赏剪纸与其它民族元素的艺术碰撞。
2.视频欣赏《剪纸娃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