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5张PPT。中国的毛笔和书法汉字文化毛笔知识书法艺术中国的毛笔毛笔是书法练习的关键,通常毛笔分软毫、硬毫、兼毫三种。软毫指羊毫、兔毫等;硬毫指狼毫、鼠须等;兼毫则是软毫与硬毫的结合,常见的有“七紫三羊”、“白云”等。此外毛笔还有长锋、短锋之分。长锋毛笔作书,线条富有弹性,节奏感强,但对书写者的腕力要求较高,较难控制。短锋毛笔作书,点画浑厚、粗壮,但如控制不当,容易产生缺乏灵动之气的弊病。对于初学者而言以软毫作书为宜,笔锋的长短也应适中,不宜过长或过短,这样有利于锻炼腕力。不同的书体,应选择的毛笔也不同,楷、隶、篆三体应以软毫书写为宜,行书可选择兼毫,大草则可选择长锋书写 。 毛笔的品种与历史从笔毫的原料上来分——有兔毛、羊毛、马毛、鹿毛、麝毛、獾毛、狸毛、貂鼠毛、鼠须、鼠尾、虎毛、狼尾、狐毛、獭毛、、鸡毛、猪毛、。
??? 从性能上分——有硬毫、软毫、兼毫。??? 从笔管的质地来分——有竹类、紫檀木、鸡翅木、檀香木、楠木、花梨木、雕漆、绿沉漆、象牙、犀角、牛角、、玉、水晶、琉璃、金、银、瓷等,不少属珍贵的材料。
最早的毛笔,大约可追溯到2000多年之前。西周以前没有毛笔的实物,但史前的彩陶花纹、商代的甲骨文等上存有用笔的迹象。东周的竹木简、缣帛上已广泛使用毛笔来书写。湖北省随州市擂鼓墩曾侯乙墓发现了春秋时期的毛笔,是目前发现最早的笔。选择毛笔的几个要素笔锋尖。只有笔锋尖的毛笔才能表现细腻的用笔,做到笔锋收、放、藏、露自如。
??? 笔锋铺开时笔毛齐平。
??? 笔毛呈圆锥形,只有圆锥形的笔锋形状才能保证毛笔八面使转自如,书写的线条有立体感。
??? 笔锋有弹性,笔尖透明段“锋颖”一般越长越好,这样容易表现用笔的抑扬顿挫和节奏感。
??? 对于选择书写毛笔的大小,一般我们应把握“宁以大笔写小字,勿以小笔写大字”的原则,这样既有利于保护毛笔,也能较好地表现用笔的连贯和气势。
书法历史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的艺术,从甲骨文、金文演变而为大篆、小篆、隶书,至定型于东汉、魏、晋的草书、楷书、行书诸体,书法一直散发着艺术的魅力。
??? 中国书法史的分期,从总的划分,可将唐代的颜真卿作为一个分界点,以前称作“书体沿革时期”,以后称作“风格流变时期”。书体沿革时期,书法的发展主要倾向为书体的沿革,书法家艺术风格的展现往往与书体相联。风格流变时期的书体已经具备,无须再创一种新的字体。于是书法家就提出“尚意”的主张,“书体”已经固定,而“意”是活的,这就进一步加强了作者的主体作用。 书法的起源 书法是汉字的书写艺术。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而且在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独放异彩。汉字在漫长的演变发展历史长河中,一方面起着思想交流、文化继承等重要的社会作用,另一方面它本身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造型艺术。近代经过考证,关于中国文字起源,一般认为在距今约五六千年左右中国黄河中游的“仰韶文化时期”,已经创造了文字。仰韶文化因1921年首先在河南渑池仰韶村发现而得名的。近40余年,陆续又有许多发现。
??? 世界上各民族的文字,概括起来有三大类型,即表形文字、表意文字、表音文字。汉字则是典型的在表形文字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表意文字。象形的造字方法即是把实物画出来。不过画图更趋于简单化、抽象化,成为突出实物特点的一种符号,代表一定的意义,有一定的读音。我们的汉字,从图画、符号到创造、定型,由古文大篆到小篆,由篆而隶、楷、行、草各种形体逐渐形成。在书写应用汉字的过程中,逐渐产生了世界各民族文字中独一的、可以独立门类的书法艺术。 史前至夏——混沌萌生的书法 中国的书法艺术开始于汉字的产生阶段,“声不能传于异地,留于异时,于是乎文字生。文字者,所以为意与声之迹。”因此,产生了文字。书法艺术的第一批作品不是文字,而是一些刻画符号——象形文字或图画文字。汉字的刻画符号,首先出现在陶器上。最初的刻画符号只表示一个大概的混沌的概念,没有确切的含义。
??? 距今八千多年前,黄河流域出现了磁山、斐李岗文化。在斐李岗出土的手制陶瓷上,有较多的符号,这种符号,是先民们的交际功能、记事功能与图案装饰功能的混沌结合,这些虽不是真正的汉字,但确是汉字的雏形。紧接着距今约六千年前的仰韶文化的半坡遗址,出土了有一些类似文字的简单刻画的彩陶。这些符号已区别于花纹图案,把汉文字的发展又向前推进了一步。这可以说是中国文字的起源。接着有二里头文化和二里岗文化。二里头文化考古发掘中发现有刻画记号的陶片,其记号共有24种,有的类似殷墟甲骨文字,都是单个独立的字。二里岗文化已发现有文字制度。这里曾发现过三个有字的骨头,两件各一个字,一件十个字,似为练习刻字而刻。这使得文明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 原始文字的起源,是一种模仿的本能,用于形象某个具体事物。它尽管简单而又混沌,但它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审美情趣。这种简单的文字因此可以称之为史前的书法。 商至西汉——浑然入序的书法 从夏商周,经过春秋战国,到秦汉王朝,两千多年的历史发展也带动了书法艺术地发展。这个时期内各种书法体相续出现,有甲骨文、金文、石刻文、简帛朱墨手迹等,其中篆书、隶书 、草书、楷书等字体在数百种杂体的筛选淘汰中定型,书法艺术开始了有序发展。 书写姿势 ? 书写姿势对学好书法来讲十分重要。书写姿势一般分坐和站二种。通常我们根据字写得大小来选择坐姿或者站姿。
??? 一般写小楷、中楷时我们选择坐姿。坐时要求头微侧、肩平、含胸,胸口不要紧贴桌子,双脚平放与肩同宽,左手平放在桌面,右手执笔、运腕。运腕根据字的大小亦可分为三种,即枕腕、提腕、悬腕。枕腕宜写小楷,提腕宜写中楷,悬腕则宜写大楷。悬腕时应注意肘部低于肩,手腕低于肘部。
??? 写大字、榜书、行草时宜采用站姿。站时应注意肩臂配合,双脚微分开,这样有利于扩大书写的范围,增加书写的灵活性。 ??? 要学好书法,掌握一个正确的执笔方法是关键。只有执笔方法正确才能灵活地使用毛笔。通常我们要求用五指执笔法来执笔,其要点如下:
??? 1.大拇指、食指、中指提笔,无名指以指背抵笔杆,小拇指抵无名指,五指捏管的距离不宜分得太开。
??? 2.指尖捏笔,通常根据人的生理结构,手指第一个关节之内对外界的反应比较敏感,容易表现运笔的细腻变化。 ??? 3.大拇指关节微凸,虎口张开,指实掌虚。
??? 4.执笔时应保持掌竖,腕竖。
??? 5. 执笔的松紧应保持适度,过松会使运笔无力,过紧则会使腕部僵硬,运笔不灵活。
??? 6.执笔的高低一般以笔杆的中间偏下为宜,写行草时执笔可略高一些。
执笔方法用笔法笔法是指书写点画、线条的方法和技巧。书法中任何点画的书写都包括起笔、运笔和收笔三部分,其中起笔和收笔决定了点画的基本形态,而中间的运笔则表现了点画的线条质量。正确的笔法要求起笔肯定果断,忌含糊迟滞;收笔内含,富有变化;而中间运笔则要做到“中实”,切忌浮滑、软弱。通常我们把笔法分为中锋和侧锋两大类。
??? 中锋是指笔杆垂直,笔锋尖在笔画的中间运行,线条两边边线平整,圆润饱满,线条具有立体感,浑厚含蓄。? 侧锋是指笔杆倾斜,笔锋尖偏向笔画一边运行,线条一边齐整,一边毛涩,侧锋易体现险峻、跌宕的笔势。 中锋和侧锋在书法的笔法中是两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两者都不可偏废。通常要求篆书尤其是秦篆应以中锋行笔,表现线条的平匀、圆润、厚重。其他书体则应以中锋用笔为主,适当地使用侧锋以增加用笔的变化,其中行草书在用笔中则更讲究中、侧锋的交替变换。 此外根据点画的基本形态,书法又可以分为方笔、圆笔、尖笔等。这主要是有点画的起、收笔形状决定的书法欣赏行书
草书
隶书
楷书
金文
作业
用墨法在书法中,用墨和用笔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墨法使用得当、准确不但能够增加书法作品的丰富性,更能提高作品的格调、精神和气质。通常墨法可分为焦墨、浓墨、淡墨、干墨、湿墨、涨墨等 ,其方法主要与水分的使用有关。 王羲之
柳公权欧阳询 颜真卿隶书金文体会中国毛笔的用法
欣赏经典的书法作品
临摹一张自己喜爱的书法作品
练习永字八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