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5 乘法分配律 北师大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5 乘法分配律 北师大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9-12-28 08:01: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乘 法 分 配 律
【教材分析】
1、通过学生经历数学规律的探索过程,体验乘法分配律(a+b)×c=a×c+b×c的内容。
2、按照分析题意、列式解答、讲述思路、观察比较、总结规律等层次的教学,意在突破让学生掌握乘法分配律的教学难点。
3、乘法分配律的变化形式是多样的,只有深刻掌握了基本定律前提下才能解决不断变化的运算。从而达到优化的目的。
【学生分析】
1、在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初步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2、乘法分配律是学生以后进行简便计算的前提和依据,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归纳、概括出乘法分配律;并掌握乘法分配律能的内容。并能用字母表示。
2、经历“自主探索”和“发现概括”的过程,发展学生对规律运算的概括能力。能初步进行乘法分配律的简单应用。
3、使学生欣赏到数学运算的简洁美,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难点:乘法分配律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关于乘法的运算定律你都知道什么?
(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用字母表示---)
你能写出道有关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的算式吗?
(学生写,师巡回)
学习乘法的运算定律有什么好处呢?
(生说,师小节)
那么,我们这一节课继续来研究乘法的运算定律。
二、讲授新知
1、出示情景图:
让学生估计墙面上贴了多少块瓷砖。(让学生计算,并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验证。讨论:为什么方法不同结果却一样,这里面蕴含着什么样的规律呢?
2、举例验证
将学生分成两组算一算,说说看发现了什么?
(14+86)×7 14×7+86×7
(25+11)×4 25×4+11×4
(100+1)×48 100×48+1×48
根据算式特点,通过全班交流,建立乘法分配律的模型
3、你能写出一组这样的等式吗?写这样的式子有什么要求? (生写,师生共同讨论,)
观察比较:
师提问:这两个算式的左边、右边有什么共同特点?每个算式的左右两边有什么特点?两边的结果怎样?
学生可能回答:
(1)两个算式 :左边都是三个数,并且是两个数先加,再和另一个数相成;
右边都是两边相乘,中间相加,并且都乘以同一个乘数。
(2)每个算式 :左边是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
右边是这两个加数都与这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3)结果:左右两边的结果相同
4、得出结论:乘法分配律就是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等于这两个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最后把他们的积相加。(板书:乘法分配律)
5、用字母表示:(a+b)×c=a×c+b×c
6、强化记忆:如果把a看做是爸爸,把b看做是妈妈,c看做是我,那么乘法分配律可以理解成:爸爸和妈妈爱我就等于爸爸爱我加妈妈爱我。
三、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1、学习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可以使计算简便,那么学习了乘法分配律能否简便,比较上面两个算式,看哪边的计算简便,为什么?
2、利用乘法分配律,计算下列各题
 (80+4)×25 34×72+34×28
 (做后说做题依据及为什么这样简便?)
四、课堂总结
谈收获。这节课,通过探索你发现了什么?乘法分配律有什么特点?在什么情况下,怎样使计算简便?比较乘法结合律与分配律的异同。
五、练一练
1、判断
(1) (20 + 4)×25 =20 ×4 + 4 ( )
(2) 35×(2 + 20)=35×2×20 ( )
(3) (80 + 4)×125 = 80×125 + 4×125 ( )
2、填一填
(1)(10+7)×6=□×6+□×6
(2)8×(125+9)=8×□+8×□
(3)7×48+7×52=□×(□+□)
(4)25×(4+8)=□×□+□×□
3、应用
在运动会之前,老师为二年级48名同学购买了运动服。一件运动上衣37元,一件裤子13元。老师买运动服共花了多少钱?

《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


教 师: 孟 媛 媛
单位:陕西省华阴市岳庙办中心小学
时 间: 二0一六年十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