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可逆变化与不可逆变化过程以及某些物体混合后能够生成新物质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物体燃烧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而设计的。
教材选择学生比较熟悉的蜡烛燃烧能生成什么这一问题,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现象、整理资料等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了解到蜡烛燃烧能生成新的物质,燃烧过程是不可逆的。
最后让学生知道燃烧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的正反两方面的影响,并让学生认识一些防火标识。增强学生的安全用火意识。
教学目标
1、能说出燃烧过程中生成了哪些新物质。
2、能通过实验发现燃烧的过程是不可逆的。
3、探究燃烧过程中出现的现象以及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4、能把自己知道的其他安全标识介绍给其他同学。
5、能分别从正反两个方面列举2个以上的实例说明燃烧的利与弊。
三、重难点
教学重点:探究“蜡烛燃烧后生成了什么”
教学难点:蜡烛燃烧生成的物质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实验
四、教法与学法
教法:
1、以燃烧轻小的物体为线索,以实验探究为重点,了解物体燃烧后生成了新的物质,燃烧过程是不可逆的。2、结合生活实际,认识燃烧的双面性,增强安全用火意识。3、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学法:采用自主探究与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方法。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步步深入,了解燃烧的实质,初步掌握燃烧的知识。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燃烧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因此本课导入从生活入手,出示有关燃烧的图片并提问:大家见过燃烧现象吗?让学生充分感知燃烧现象。
(二)燃烧物体,观察现象 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记录燃烧产生的基本现象。首先让学生选择比较熟悉的材料,如木片、纸片、布片等,让学生在燃烧中观察并记录现象。实验的材料小且薄,这样选择的目的是物体在短时间内能够烧完,不易引起火灾,较安全。在实验过程中要及时纠正操作中的错误,排查各种不安全因素。实验结束后及时组织学生交流,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同时及时给予小组恰当的评价。
(三)亲历过程,探究秘密 这一环节主要是通过实验探究蜡烛燃烧生成了新的物质,燃烧过程是不可逆的,它既是教学的重点,又是教学的难点。
教材中有一个让学生对“蜡烛燃烧后生成了什么”进行猜想的环节,对于小学生来说根本无法猜测出蜡烛燃烧后会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所以这种猜测是没有意义的,因此我把这一环节去掉。给学生准备了充足的材料(蜡烛、火柴、烧杯、石灰水、干布),提示步骤,继而引导学生实验并观察现象。学生通过动手实验,观察到烧杯壁上有水珠,说明蜡烛燃烧后生成了水;也会发现倒过石灰水的杯壁上有一层白色物质,但不知是什么。这时,我为学生补充一个小实验,让学生向两个杯中吹气,一个杯中是清水,一个杯中是澄清的石灰水,观察现象,从而明白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
(四)走进生活,认识燃烧 这一环节我设计了两个活动,一是通过一组燃烧对人们有利的图片、一段燃烧造成危害的录像使学生加深对燃烧的了解和认识:燃烧既给我们的生活提供了方便,如烧水、做饭、燃烧毛线辨别真假等,也给我们带来了危害,造成了经济损失和人身伤亡,使学生懂得科学的利用燃烧尤为重要。
第二个活动是认识有关燃烧的标识,如易爆品、易燃品、禁止烟火等,增强学生安全用火的意识。(五)布置作业,培养创新 设计安全用火的标识,挂在合适的地方。设计此作业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并把课堂中学的知识用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