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七上生物 1.2生物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苏科版七上生物 1.2生物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9-12-28 13:03: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生物学的基本研究方法----观察与实验”教学设计
摘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合理调整教材顺序,围绕“观察与实验”,让学生初步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关键词:观察与实验 自主 组内合作
1. 教材分析
“生物学的基本研究方法----观察与实验”是苏科版七年级《生物学》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其中第一课时主要包括尝试观察和学做实验两部分内容。这一节是在第1节生物与生物学的基础上,由“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的话题衍生出来的。既然生物学是通过研究产生和积累的,那么什么是科学研究,怎样进行科学研究的问题必然摆在学生面前。因此学会观察和实验是本节课的重点。本节课对于学生建立科学探究的概念,学习第一个探究技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也可为后面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打下基础。
本课的设计,先在愉快的游戏活动中让学生了解观察的重要性。再通过自主观察鸡蛋使学生掌握科学观察的要点。通过组内观察列表对比广玉兰叶和银边天竺葵叶让其进一步体会并领悟如何科学观察。层层递进,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观。
教学中,适当的调整教材的顺序,将“水分在植物体内的哪里运输”的实验放在“中学生物学实验常用器材”的前面、“尝试观察”的后面,这样既衔接了观察,又让学生体验科学实验的过程,同时引导学生根据现象尝试提问,为后面学习科学探究打下基础。科学实验时常需要实验器材,从而引入中学常见实验器材的学习,符合逻辑。
2. 教学目标
2.1 知识目标 领会“观察”“实验”的基本概念;说出观察与实验常用的器材。
2.2 能力目标 尝试观察和学做实验。
2.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热爱科学的情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勇于实践、勇于探索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3. 教学过程
3.1 游戏“找不同”,导入新课
教师让一位同学到讲桌旁边,面向大家站立,由其他学生观察这位学生30sec,然后这位学生出去片刻,改变身上的3处地方后再进来,让在座的学生找出改变的3处地方。通过游戏不仅可以吸引学生兴趣,吸引其注意力,而且也让其知道观察对于生活很重要,观察对于科学实验同样重要,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生物学的重要方法,引出探究课题。
3.2 自主体验观察,总结观察要点
教师提问:科学观察不同于日常生活中的观察,你知道如何观察吗?我们一起来体验一下吧。让学生拿出提前准备的鸡蛋,让其自主观察鸡蛋并说出这个鸡蛋有什么特征。
学生观察的速度很快,观察的兴趣也很大,但是观察比较草率,没有重点,描述起来也没有方向。学生多数只能说出“形状是椭圆形的”、“颜色是黄色的”来描述,甚至有的根本不知道说什么,也不懂得及时记录,因此需要教师提出观察的要点。全面观察与重点观察相结合;观察要按照从上到下、从前到后的顺序,才不会有遗漏;要从形状、颜色、触觉、味觉等多层次多角度地观察;最好是边观察、边思考并及时记录。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鸡蛋”的活动,让学生感受到科学观察是需要方法的,同时为后面小组观察对比广玉兰叶和银边天竺葵叶打下基础,提高观察效率。
3.3 组内互助观察,列表描述特征
活动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放大镜观察对比广玉兰叶和银边天竺葵叶,要多层次、多角度地观察并及时记录,以表格的形式汇总,每组做好讲解的准备,讲解时面向大家、声音洪亮。
在了解科学观察要点的基础上,学生可以迅速找到观察的切入点,能够多层次、多角度地观察两种树叶,在对比中发现两片叶子的不同,并且有的学生甚至用绘图的方法来展示叶片的形状和叶脉。具体观察对比结果如下表:
颜色
形状
触觉
叶脉
嗅觉
广玉兰叶
正面:墨绿(发亮)
反面:黄褐色
披针形(叶基较宽,先端尖细,长度约为宽度的3—4倍)
正面光滑
反面粗糙,有绒毛
羽状
网脉
清香
银边天
竺葵叶
边缘:黄白色
中间:绿色
肾形(形如肾脏,基部凹入,先端钝圆,宽度大于长度)
粗糙
透明绒毛
掌状
网脉
清香
表1 观察对比广玉兰叶和银边天竺葵叶
设计意图:在学生了解如何科学观察的基础上,通过观察对比广玉兰叶和银边天竺葵叶,让学生进一步领悟如何科学观察,在活动中发展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能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体验科学过程,同时也为后面学习科学探究打下基础。
3.4 组内学做实验,激发探究欲望
教师引导:我们成功尝试了观察,除了观察外,实验也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下面就用一个简单的实验来体验实验的实施过程。
活动要求:以小组为单位,拿出课前根据课本P9实验步骤完成的实验材料百合花或芹菜,仔细观察百合花的花瓣或芹菜叶有什么颜色变化,用小刀将百合花或芹菜的茎横切或纵切,有什么现象。
学生根据实验材料观察到百合花的花瓣和芹菜的叶被染红了,若将两种植物的茎横切或纵切,可以发现横切面上染红的部位是点状的,纵切面上染红的部位是线状的并且从茎一直延伸到花和叶上。教师追问:“根据现象,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
学生根据现象提出问题:“这些被染红的点状、管状结构有什么功能呢?”小组讨论交流得出结论:植物体内运输水分的结构是管状的,它贯穿于植物的各个器官之中。甚至有的学生联想到刚刚观察过的叶片上的叶脉是否就有这个功能。此时,教师点拨运输水分的管状结构是导管,叶脉中就含有导管。
设计意图:通过组内实施实验并观察、讨论、交流,让学生体会实施实验的过程。根据现象提出问题、积极思考、得出结论,可以使学生初步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同时也激发学生乐于然所生命的奥秘,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3.5 组内讨论交流,认识实验器材
教师引导:实验是学习生物学的重要方法,在实施实验时我们往往需要使用一些实验器材,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下常用的实验器材吧。
活动要求:以小组为单位,每组分发一套中学生物学实验常用器材,对照课本p8中学生物学实验常用器材的图,认识桌上的实验器材,讨论、交流其名称、功能和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任务发布:① 对照实物,说出各实验器材的名称;② 演示酒精灯燃烧、熄灭;③ 演示加热烧杯和试管。教师让不同组的三名学生上讲台完成这三项任务,若有不足之处,其他学生可以补充。
教师总结强调:在使用酒精灯时一定要注意安全,绝对不能用一盏燃烧的酒精灯点燃另一盏酒精灯。若使用时灯内的酒精洒出,使桌面或其它物体着火,不要慌张,要迅速用湿抹布盖灭。在熄灭酒精灯时,切忌用口吹,要用灯帽先盖上,再拿起,最后再盖上,以防再使用时无法打开灯帽。
设计意图:通过对照图片、实物,认识实验器材的活动,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读图能力和学习效率。同时各实验器材的功能、使用时的注意事项这部分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这就引起了学生激烈的讨论交流,这样思维得到碰撞,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三项任务,可以检查学生合作效率究竟如何。最后教师着重强调酒精灯的使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4. 教学反思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领悟科学的本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积极思考,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即将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本节课中教师主要作为一个引导者、组织者的存在,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并适时加以点拨。以教材为基础通过游戏、观察鸡蛋和两种树叶、实施实验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获取新知识,在学习中找到成就感。经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学生对观察和实验一定有着深刻地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