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量的释放和利用
【学习目标】
1. 知识目标:
(1)说出能量释放与呼吸的关系;
(2)描述呼吸作用的过程,理解呼吸作用的意义。
2. 能力目标:
(1)学会测定呼吸频率的方法,并对测定结果进行分析;
(2)尝试探究植物呼吸产生二氧化碳、消耗氧气。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探究活动中养成尊重科学、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学习重点】
体验能量释放与呼吸的关系,探究植物呼吸过程中气体的变化。
【学习难点】
生物体的呼吸作用
【学习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
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给手电筒装上电池,手电筒就能够发光?进而向学生提问:生物生存需要的能量如何才能释放出来为我们所用呢?进入本节内容。
明确生物体生活需要能量,而能量只有释放出来才能供给生命活动需要。
二、体验能量释放与呼吸的关系
1.组织学生测试安静时、迅速起蹲、休息2分钟之后的呼吸频率。
2、进行数据的记录。
3、指导学生分析:(1)哪一种状态消耗的能量最多? 哪一种状态下呼吸频率快?
(2).消耗能量的多少与呼吸频率有着什么样的关系?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1、测试三种状态下的呼吸频率。
2、汇报数据。
3、思考、回答,
得出结论:能量的释放与呼吸有关。
三、探究呼吸过程中气体的变化
1、出示数据资料:人呼吸过程中气体含量的变化。
2、向学生介绍鉴定二氧化碳和氧气的方法。
3、指导学生探究植物呼吸过程中气体的变化。
1.分析数据,得出结论:人的呼吸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
2、观察实验,学会鉴定二氧化碳和氧气的方法。
3、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探究实验,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植物体的呼吸同样也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
四、呼吸作用
1、追根朔源:吸入的氧气去哪儿了?有什么用处?二氧化碳又是怎么产生的?
2、指导学生学习生物体的呼吸作用,包括概念、表达式和意义。
3、引导学生比较呼吸与呼吸作用。
1、在教师的分析、启发下逐步构建呼吸作用的概念。
2、根据呼吸作用的概念,尝试写出呼吸作用的表达式,理解呼吸作用的意义。
3、比较呼吸与呼吸作用。
五、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回顾本节课所学到的内容,明确本节课的知识点。
六、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引导学生分析:张大爷栽种的大棚蔬菜到了收获的季节,他非常担心自己辛辛苦苦种植的蔬菜被小偷偷走,于是他决定晚上睡在大棚里,你觉得张大爷的做法妥当吗?为什么?
分析、交流做法不妥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