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课件(共3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7课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课件(共3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12-28 14:32: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第17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课程标准:
1.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等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2.知道洋务运动的相关事实及历史意义
3.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
《有感》
谭嗣同
世间无物抵春愁,
合向苍冥一哭休。
四万万人齐下泪,
天涯何处是神州?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鸦片战争打碎了中华帝国千年以来的天朝迷梦,迫使跌下神坛的中国人重新审视变化万端的世界。在资本主义洪流大潮的冲击之下,传统与现实碰撞,保守与开放并存。东方巨龙在近代的屈辱沉沦中,重新踏上民族伟大复兴的宏图大业......
拯救民族危亡

农民阶级
太平天国运动
(1851—1864)
地主阶级
洋务运动
(19世纪60年代—90年代)
材料四 对世世代代沉溺于愚昧之中的千百万小农来说,宗教语言是最容易理解的语言,神秘的力量是最可信赖的力量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鸦片走私导致白银外流、银价激涨,洋货涌入导致传统手工业破产,巨额赔款加重人民负担,所以有史学家评价说: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炮声的回声”。
(1)外因: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民族矛盾激化;
材料二 清政府为了支付战争赔款和军费开支,极力搜刮,加捐加税。官府常抓人毒打交不起税的人。
1843—1850年规模较大的群众暴动有70余起,遍及十几个省。
(2)内因:清政府腐败统治,阶级矛盾激化;
材料三 1846年——1850年,两广地区水、旱、虫灾不断,广大劳动人民陷于饥饿和死亡的困境。
(3)连年不断的自然灾害;
(4)洪秀全受基督教影响,创立拜上帝会。
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
太平天国运动——天国崛起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原因
金田起义
永安建制
定都天京
北伐
西征
东征
全盛时期
天京变乱
天京陷落






1851.1
1851.12
1853.3
1856
1856.9
1864.7

最终失败


重建核心
1853.3
太平天国运动——天国鼎盛
太平天国运动过程
前期:《天朝田亩制度》 后期:《资政新篇》
内容
性质
评价
目的
结果
“四有二无”
提出新的社会经济政策,试图回答农民革命应当向何处去的问题
农民阶级的反封建纲领
资本主义色彩的施政纲领
积极:否定封建;反映理想
积极:最早提出资发方案
推翻清朝统治,建立“地上天国”
未能实施
太平天国运动——天国鼎盛
太平天国运动纲领性文件
太平天国运动——天国鼎盛
革命性:反映了农民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
落后性:把小农经济作为追求目标,未超越封建主义范畴。
空想性:绝对平均主义,严重脱离实际,无法实现。
评价《天朝田亩制度》
太平天国运动——天国鼎盛
评价《资政新篇》
进步性:向西方学习,提倡发展资本主义,顺应了社会发展潮流。
局限性:未反映农民最迫切的愿望和要求;缺乏实现的必要条件。
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

重大战略决策失误

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直接原因)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根本原因)
材料一 太平天国北伐西征并举。北伐军一直打到天津郊区,震动京师。清政府急忙从各地调集重兵,围攻北伐军。由于孤军深入,北伐军浴血奋战两年,最终失败。
材料二 “现在说到我朝祸害之源,即洋人助妖之事,自我军两位勇猛王爵英王、翼王死后,我军确受重大损失,但如洋人不助敌军,则吾人断可长久支持。”
——《洪仁玕自述》
材料三 分散落后的自然经济使得作为个体小生产者的农民自私;不思进取,不能用科学的理论作指导,多用宗教等形式;不能提出切实可行的革命纲领;难以形成统一坚强的领导核心。
太平天国运动——天国寂灭

关于农民阶级局限性
1、阶级的局限:
(1)从经济上看,农民是分散的个体小生产者,目光短浅,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
(2)从政治上看,农民阶级不可能提出切实可行的革命纲领。
(3)从思想上看,农民阶级不能用科学的理论做指导,多半是用迷信的思想宣传和组织群众。
(4)从组织上看,农民阶级带有严重的自私性和分散性,很难形成统一的、坚强的领导核心。
2、时代的局限:
(1)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中外反动联合的力量过于强大,是以往农民战争未曾遇到的情况。
(2)由于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较晚和发展的不充分,当时的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未成熟到领导农民革命的程度,没有先进阶级领导的农民战争必然要失败。
3、农民阶级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农民由于深受本国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资本主义的双重压迫,具有反抗压迫、剥削,要求自由平等的革命性。农民阶级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客观上起到了阻止中国半殖民地化的历史作用。
补充:
(太平天国)除了改朝换代以外,他们没有给自己提出任何任务……他们给予民众的惊惶比给予老统治者们的惊惶还要厉害。他们的全部使命,好像仅仅是用丑恶万状的破坏来与停滞腐朽对立,这种破坏没有一点建设工作的苗头。 ……显然太平军就是中国人的幻想所描绘的那个魔鬼的化身。
——马克思在1862年的评价
“楚国声里霸图空,血染胡天烂漫红。
煮豆燃萁谁管得,莫将成败论英雄。”
——柳亚子《题太平天国战史》
“太平天国禁止了鸦片,却采用了宗教;不建立民国而建立天国……”
—李大钊
太平天国运动——天国寂灭
太平天国运动意义
“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太平天国运动——天国寂灭
太平天国运动意义
性质: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战争
促进作用
1.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改变了清政府的权力结构,汉族地主势力崛起。
2.催生了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前期创办的部分军事工业是为了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而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阻碍作用
1.《天朝田亩制度》旨在建立小农经济的绝对平均主义的天国,与发展资本主义的时代潮流相违背。
2.中国内乱给外国侵略者以可乘之机,列强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了近代化的大好时机。
背景:内忧外患

目的:
材料:“购买外洋器物,购成之后,访募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
——曾国藩《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
(1)对内:镇压人民的反抗;
(2)对外:抵抗外国的侵略;
(3)根本目的: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洋务运动

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者
两次鸦片战争均以失败告终,致使领土主权丧失
洋务运动的过程
洋务派

奕? 曾国藩 李鸿章 左宗棠 张之洞
(中央)
(地方)
指导思想:
洋务运动
“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目标:“自强”与“求富”
军事工业
创办时间 企业名称 创办人 地点
19世纪60-70年代

“自强” 江南机器
制造总局 曾国藩
李鸿章 上海
福州船政局 左宗棠 福州
天津机器局 崇厚 天津
创办时间 企业名称 创办人 地点
19世纪70-90年代

“求富” 上海轮船招商局 李鸿章 上海
上海机器织布局 李鸿章 上海
开平矿务 李鸿章 河北唐山开平
民用企业
洋务派还办了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的学校,建成了以北洋舰队为代表的新式海军。
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
“……(清政府)在观察强大对手的优点时,不归功于对手的强壮如牛,反而归功于对手有一副漂亮的拳击手套……运动的目的就是弄那么一副漂亮的拳击手套。”
洋务运动的结局
甲午战争的惨败宣告洋务运动的失败
如何评价洋务运动:同治中兴还是回光返照?
美国汉学家芮玛丽:不但一个王朝,而且一个文明看来已经崩溃了,但由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的一些杰出人物的非凡努力,它们终于死里求生,再延续了六十年。
晚清海关总税务司英国人赫德:中国离真正的改革还很远。这个巨人,有时忽然跳起,哈欠伸腰,我们以为他醒了,但是却看见他又坐了下来,打个哈欠,又睡着了。
VS
洋务运动
进步性:
洋务运动刺激和带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洋务运动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
洋务运动打开了封建教育的缺口,促进了教育的近代化;
洋务运动推进了国防建设,开启了中国军队近代化进程。
局限性:
没有彻底变革封建制度,只是引进资本主义国家新的军事和生产技术
失败是必然的。
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性质:是一场由地主阶级领导的向西方学习的旨在维护封建统治的自救运动。

列强侵略的加剧
边疆危机
危机表现 中国的应对措施 结果
西北
西南
东南
1864,英国支持阿古柏入侵新疆
俄国出兵占领伊犁
1878,左宗棠收复新疆
1884,新疆建省
西北边疆度过危机
1883,法国控制越南,侵略中国
中法战争,
1885,镇南关大捷
《越南条款》,
越南独立
1885,台湾建省
1879,日本吞并琉球
宗藩关系逐渐解体
列强侵略的加剧
甲午中日战争——背景
材料一 日本在“明治维新”以后,大力发展资本主义,国力逐渐强盛。但国内市场狭小,统治集团急需从对外侵略扩张中寻求出路,制定了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
材料二 明治大帝遗策是第一期征服台湾,第二期征服朝鲜,第三期征服满蒙,第四期征服支那,第五期征服世界。
——(日)田中义一
明治维新以后,日本走向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扩张资本主义的要求
大陆政策





台湾
朝鲜
满蒙
中国
亚洲乃至全世界
日本
继承列祖列宗的伟业,开拓万里波涛,布国威于海外。
——摘自明治天皇《御笔信》
列强侵略的加剧


丰岛海战
平壤战役
黄海战役
威海卫战役
辽东战役
左宝贵
邓世昌
丁汝昌


1895年,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内 容 危 害
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白银
开放重庆、沙市、苏州、杭州四地为新的通商口岸
允许日本在华设厂
更严重的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继《南京条约》之后危害最为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巨额赔款使清政府财政不堪重负,不得不大举外债,便利了列强通过贷款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
列强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
进一步掠夺中国的原料和廉价劳动力,外国资本的挤压阻碍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甲午中日战争——结果
列强侵略的加剧
(1)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大大加深;
(2)中国民族危机大大加深;
(3)社会各阶层展开救亡图存的斗争;
(5)经济:甲午战后,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初步发展;
(4)政治: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如维新派、革命派;
(6)思想:向西方学习由器物(技术)层面到制度层面;
甲午中日战争——影响
列强侵略的加剧
三国干涉还辽
企图独霸中国东北

履行对俄结盟义务

法国
德国
日 本

策划
干涉

俄国

支持
干涉
意欲在远东扩大侵略势力
缓和与俄在欧洲的矛盾

支持
干涉

清政府



赎辽费
3000万
两白银

列强侵略的加剧
瓜分中国的狂潮
势力范围是指列强凭借其军事、政治、经济力量控制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国家的全部或部分领土,作为他们自己的“势力范围”,宣称它享有独占的权利,不许其它国家染指。
政治上:抢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
瓜分中国的狂潮
争做中国的债主
抢夺修筑铁路
经济上:资本输出,掠夺铁路和工矿利权
开矿设厂
续《有感》
周铂奥
曾经苦难春帆楼,如今巨舰列港口。
十四亿人齐奋起,天下谁敢犯神州?
课堂小结
探索国家出路
列强侵略加剧

探索出路
侵略加剧


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
地主阶级:洋务运动
边疆危机:西北、西南、东南
甲午战争: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瓜分狂潮:划分在华势力范围


观赏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