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闪雷鸣波尔卡》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欣赏《电闪雷鸣波尔卡》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电闪雷鸣波尔卡》这首乐曲,初步感受波尔卡音乐特点,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2、通过对比、聆听和感受乐曲中的各段音乐主题,能听辨出各音乐主题旋律,引导学生感受乐曲情绪的变化。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欣赏听辨音乐《电闪雷鸣波尔卡》各段音乐主题。
2、能用身势、动作表现音乐。
3、初步感知乐曲段落特点。
【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课件、大镲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初听乐曲
师:今天老师带领大家走进世界音乐殿堂——维也纳金色大厅,聆听奥地利作曲家约翰.斯特劳斯的管弦乐作品《电闪雷鸣波尔卡》。
学生聆听、观看视频。
师:音乐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生:(很震憾)(热烈)(欢快)
师:是的,这热烈、欢快的音乐,这就是今天我们要了解的一种舞曲体裁的音乐——波尔卡。
2、跳一跳
生观察师跳,师示范。
老师的舞步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老师多跳了三下。)
生再学跳。
(设计意图:通过聆听、体验、模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初步感受 “波尔卡”,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
二、欣赏《电闪雷鸣波尔卡》
(一)第一乐段
1、读一读
xx | x x | x x | x0x x0x |x ·
请一生读节奏。
师示范。
生跟师读节奏。
配上节奏读、跳。
2、唱一唱
识读难点旋律。
下面老师和同学们进行接龙唱,我唱黑色部分,你们唱红色部分
(师生合作演唱)
放慢速度接龙唱。
难点:这里有休止符,我们要唱得轻巧又弹性些。
加快速度演唱。
3、跳一跳
生随音乐跳舞步。
师:跳着这波尔卡,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生:(很开心,很快乐。)
4、聆听主题a
聆听完整旋律,主题a,出现几次?
(播放音乐,生聆听音乐,并用手指进行记录)
生:(2次)
5、聆听主题b
(1)聆听主题b
师:b主题音乐有怎样的特点?
生:(速度更快)(音乐有强有弱)。
师:音乐强的时候音高是(生:高),弱的时候音高变(生:低)。这种旋律由高往低行进,称为下行。同学们的感受力真是很强。看,老师用图谱这样表现音乐的走向,就像同学们所说就是下行的。
师:我们来看看都有哪些音符来唱唱,4、3、2、1、7、6、#5、6,这就是下行。这半圆表示什么知道吗?这表示音乐的连贯性。
(2)看图谱感受音乐进行。
(播放音乐,师示范)
(3)用身势体会旋律进行
生讨论:有没有什么好办法,用自己的身势肢体来表现音乐的行进呢?
(学生讨论,师指导)
生创编展示
(方式:一生创编展示,其余同学跟师为其伴唱旋律)
师:刚才几位同学展示了自己的创编,你喜欢哪种呢?让我们选择一种动作音乐跳起来吧。
(生起立随音乐表演。)
小结:刚才,我们用舞步和身势表现了这段音乐,我们给它取个名字叫(生:“欢快的舞蹈”)。
(设计意图:通过模唱、律动、身势,感受旋律的变化与进行,让学生在律动体验中,记忆音乐主题。)
(二)第二乐段
师:听,远处传来了什么声音?
1、聆听第二乐段
(播放音乐,生聆听)
师:远处传来了什么声音?
生:(电闪、雷鸣的声音)
师:是的,分别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呢?
生:(大镲、鼓)
介绍大镲和定音鼓。
2、奏一奏
大镲——拍手,雷鸣——拍凳子。
请左边的孩子演奏电闪,右边的孩子表现雷鸣,我们来试试(生演奏)。
师:同学们奏的这场面很有气势,真棒!
3、聆听第二乐段c主题。
师:我们来听听,音乐当中也像你们这样来表现电闪雷鸣的吗?它有规律吗?(播放音乐)
生:。。。。。。
师:听出来了吗?它是一声闪电一声雷鸣,这当中还有音乐的存在。在音乐中间出现的电闪雷鸣。
4、看图形谱演奏。
(1)看图谱练习。
生分组分角色演奏。
(2)配乐演奏第二乐段。
生听音乐看师指挥演奏。
师:我们就给这段音乐取名为(生:“电闪雷鸣”)吧!(贴板书:图2)
(设计意图: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探索节奏,借助图谱,体会音乐进行的特点;通过对大镲与定音鼓的模拟演奏,加深对第二乐段音乐的感受,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合作意识。)
(三)完整欣赏
1、完整欣赏《电闪雷鸣波尔卡》。
师:现在,让我们完整欣赏这首《电闪雷鸣波尔卡》。
(播放音乐)
(生边聆听边随乐曲表现。)
师:在这首音乐中,我们先感受了(生:欢乐的舞蹈),又感受了(生:电闪雷鸣的景象),最后,音乐又重复了(生:欢乐的舞蹈)。那么,这首乐曲分成几段?(生:三段)。其中第三乐段与哪一乐段相同?(生:第一乐段),这种形式我们称之为带再现的三段体。
2、再次完整聆听
这首《电闪雷鸣波尔卡》就是表现了人们欢聚一堂,载歌载舞,虽然室外风雨交加、电闪雷鸣,而人们全然不顾,依然沉浸在欢乐的舞蹈中,同学们,让我们也跟着他们跳起来吧!
(播放音乐)
三、下课
快乐的音乐课到此结束。同学们向后转,跟老师们说再见。让我们跳着波尔卡离开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