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劝学》教学方案
教学目标
1.学习并掌握文中的一些常用文言词语。
2.了解关于《资治通鉴》的文学常识,品味鲁肃、吕蒙对话并体会人物特点。
3.认识后天学习的重要性,树立学无止境,开卷有益的终身学习观点。
教学重点
了解并积累文中的一些常用文言词语,体会孙权的善劝,学习说话的艺术。
教学难点
品味人物对话的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读过《三国演义》吗?“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话说三国鼎立之时,吴王孙权雄霸一方。其手下有员大将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曾随周瑜、程普大破曹操于赤壁,后又袭破关羽,占领荆州,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可他就不爱读书,孙权多次劝说,他总是推三阻四,不肯就学。这不,孙权又来劝说了,结果如何呢?今天咱们一起来学习《孙权劝学》。
二、知识链接
1.走近作者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现在属山西省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主持编纂了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著有《司马文正公集》《稽古录》等。
2.《资治通鉴》简介
《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全书294卷,约300多万字。记载了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至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共1362年间的史事,内容以政治、军事为主,长于描写战争。《赤壁之战》《淝水之战》等是本书描写战争的代表作。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赐书名为《资治通鉴》。
3.文中人物简介
①孙权(182-252),即吴大帝。三国时吴国的建立者。字仲谋,吴郡富春人。公元200年,兄孙策死后,他18岁,便继承了孙氏政权,据守江东。208年与刘备联合,大败曹操于赤壁。222年夷陵战役,吴军大败蜀汉军队。229年称帝于武昌,后迁都建邺。
②鲁肃(172-217),三国时吴国名将、政治家。字子敬,临淮东城人。出身士族,为孙权所敬重。主张联刘抗曹,助周瑜大破曹军于赤壁。周瑜死后,代领其军,继续与刘备维持和好关系。
③吕蒙(178-219),字子命,三国时吴国名将。安徽阜南人,少依孙策部将邓当。邓当死代领其军。后跟从孙权攻占各地。曾随周瑜、程普等大破曹操于赤壁。他接受孙权劝告,多读史书、兵书,长进甚快。鲁肃卒,代领其军,袭破关羽,占领荆州。不久病故。
三、读写学习
(1)字词认读
卿 岂 涉猎 孰 遂 邪 更
(2)字形辨析
岂 皑 孰 熟
(3)词语释义
当涂 治经 涉猎 才略 吴下阿蒙 刮目相看
(4)通假字
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邪”通“耶”,表反问语气,相当于“吗”
(5)文言实词
权谓吕蒙曰 谓:告诉
自以为大有所益 益:好处
(6)文言虚词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邪”通“耶”,表反问语气,相当于“吗”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耳,表示限制语气,相当于“罢了”。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乎,表示感叹语气,相当于“啊”。
(7)一词多义
①见
见往事耳 (知道,了解)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认清)
②为
孤岂欲卿为治经博士邪 (做)
不足为外人道也(对,向)
(8)古今异义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孤 古义:古时王侯的自称
今义:孤独
博士 古义:当时专营经学传授的学官
今义:学位名称
②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但 古义:只,仅仅
今义:转折连词,但是
往事古义:历史
今义:过去的事
(9)重点句式
①倒装句 例句:蒙辞以军中多务
②省略句 例句:大惊曰
四、阅读理解
1.播放《孙权劝学》情境课文,让学生感受孙权劝学的场景。
2.“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表现了鲁肃怎样的感情?
点拨:既感到十分惊讶,又由衷为吕蒙的进步感到高兴,惊异、赞许之态呼之欲见。
3.“士别三日,……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表现了吕蒙怎样的心境?
点拨:“何……乎!”表示感叹语气,并非对鲁肃不满,而是表现出吕蒙对自己才略长进后感到很自豪、自得。吕蒙的“自豪自得”缘于对学习有新的认识。从学习中获益非浅。
4.孙、蒙对话与蒙、肃对话在情调上有区别吗?
点拨: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显得郑重亲切,表明了君臣的关系;蒙、肃皆为同僚,对话则有一种调侃的趣味蕴含其中。
5.课文在情节的处理上有什么特点?????
点拨:①详写“劝学”“议论”,尤以“议论”为甚;“就学”“结友”则一笔带过。②正面写“劝学”经过,通过“议论”之后用鲁肃的惊叹,从侧面写吕蒙学业的长进。③情节以人物对话为主。
五、写作特色
运用对话,刻画人物。
本文注重用对话来表现人物。对话生动传神、言简意丰、富于情趣。仅聊聊数语,就使人感受到孙权、吕蒙、鲁肃三人说话时的神态、口吻和心理。
孙权劝学,先一语破的,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即因其“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学”;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使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从孙权的话中,既可以看出他善于劝说,又可以感到他对吕蒙的亲近、关心、期望,而不失人主的身份。
六、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应该认识到我们必须不断地学习,才能挺立在时代的潮头。老师送给同学们一句话与大家共勉:“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希望大家在知识的海洋里,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七、板书设计
力陈必要——不可不学
孙权劝学
现身说法——大有所益
托辞不学——军中多务
孙权劝学 吕蒙就学
听从劝学——乃始就学
鲁肃赞学——吴下阿蒙、刮目相待 对比
八、作业布置
1.背诵本文。
2.积累文言文实词和虚词。
(共26张PPT)
孙权劝学
第一单元·第4课
激趣导入
有句歌词“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同学们知道这是哪部影视作品的主题曲吗?还知道哪些英雄人物?
“关公”英名一世,却败走麦城。设计活捉关羽的人物是谁?
知识链接
《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全书294卷,约300多万字。记载了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至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共1362年间的史事,内容以政治、军事为主,长于描写战争。《赤壁之战》《淝水之战》等是本书描写战争的代表作。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赐书名为《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简介
孙权(182-252),即吴大帝。三国时吴国的建立者。字仲谋,吴郡富春人。公元200年,兄孙策死后,他18岁,便继承了孙氏政权,据守江东。208年与刘备联合,大败曹操于赤壁。222年夷陵战役,吴军大败蜀汉军队。229年称帝于武昌,后迁都建邺。
文中人物简介
鲁肃(172-217),三国时吴国名将、政治家。字子敬,临淮东城人。出身士族,为孙权所敬重。主张联刘抗曹,助周瑜大破曹军于赤壁。周瑜死后,代领其军,继续与刘备维持和好关系。
文中人物简介
吕蒙(178-219),字子命,三国时吴国名将。安徽阜南人,少依孙策部将邓当。邓当死代领其军。后跟从孙权攻占各地。曾随周瑜、程普等大破曹操于赤壁。他接受孙权劝告,多读史书、兵书,长进甚快。鲁肃卒,代领其军,袭破关羽,占领荆州。不久病故。
文中人物简介
涉猎( )
shè
邪( )
yé
卿( )
qīnɡ
岂( )
孰( )
qǐ
shú
遂( )
suì
更( )
gèng
字词认读
表示反问语气的词,相当于“哪里、难道、怎么”等
如:岂止、岂有此理。
文言疑问代词。①谁。②什么。③哪个。
如:孰是孰非。
岂(qǐ):
皑(ái):
孰(shú):
熟(shú):
洁白
如:白雪皑皑。
用于口语。
如:西瓜熟透了。
字形辨析
当道,当权。
研究儒家经典。经指《诗》《书》《礼》《易》《春 秋》一类书。
粗略地阅读。
军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
特指原来不好读书的吕蒙,后泛指缺少学识、文才的人,比喻才识尚浅。
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也作“刮目相看”。刮:擦,摩。刮目:擦擦眼睛。相待:相看待。
当涂:
治经:
涉猎:
才略:
吴下阿蒙:
刮目相待:
词语释义
“邪”通“耶”,表反问语气,相当于“吗”。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通假字
权谓吕蒙曰
自以为大有所益
谓:告诉。
益:好处。
文言实词
“邪”通“耶”,表反问语气,相当于“吗”。
耳,表示限制语气,相当于“罢了”。
乎,表示感叹语气,相当于“啊”。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文言虚词
见往事耳 (知道,了解)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认清)
孤岂欲卿为治经博士邪 (做)
不足为外人道也 (对,向)
一词多义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②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孤 古义:古时王侯的自称。
今义:孤独。
博士 古义:当时专管经学传授的学官。
今义:学位名称。
但 古义:只,仅仅。
今义:转折连词,但是。
往事 古义:历史。
今义:过去的事。
古今异义
点拨:正常语序应为“蒙以军中多务辞”。
点拨:本句应为“鲁肃大惊曰”,省略了主语“鲁肃”。
①倒装句
状语后置
示例:蒙辞以军中多务
②省略句
示例:大惊曰
重点句式
1.播放《孙权劝学》情境课文,让学生感受孙权劝学的场景。
阅读理解
详情请参见“阅读理解”里的情境课文《孙权劝学》
2.“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表现了鲁肃怎样的感情?
既感到十分惊讶,又由衷为吕蒙的进步感到高兴,惊异、赞许之态呼之欲见。
【点拨】
阅读理解
3.“士别三日,……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表现了吕蒙怎样的心境?
“何……乎!”表示感叹语气,并非对鲁肃不满,而是表现出吕蒙对自己才略长进后感到很自豪、自得。
【点拨】
阅读理解
4.孙、蒙对话与蒙、肃对话在情调上有区别吗?
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显得郑重亲切,表明了君臣的关系;蒙、肃皆为同僚,对话则有一种调侃的趣味蕴含其中。
【点拨】
阅读理解
5.课文在情节的处理上有什么特点?
①详写“劝学”“议论”,尤以“议论”为甚;“就学”“结友”则一笔带过。②正面写“劝学”经过,通过“议论”之后用鲁肃的惊叹,从侧面写吕蒙学业的长进。③情节以人物对话为主。
【点拨】
阅读理解
运用对话 刻画人物
本文注重用对话来表现人物。对话生动传神、言简意丰、富于情趣。仅聊聊数语,就使人感受到孙权、吕蒙、鲁肃三人说话时的神态、口吻和心理。
孙权劝学,先一语破的,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即因其“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学”;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使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从孙权的话中,既可以看出他善于劝说,又可以感到他对吕蒙的亲近、关心、期望,而不失人主的身份。
写作特色
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应该认识到我们必须不断地学习,才能挺立在时代的潮头。老师送给同学们一句话与大家共勉:“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希望大家在知识的海洋里,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应该认识到我们必须不断地学习,才能挺立在时代的潮头。老师送给同学们一句话与大家共勉:“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希望大家在知识的海洋里,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布置作业
1.背诵本文。
2.积累文言文实词和虚词。
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