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3张PPT)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第一单元·第2课
人物导入
有这样一个人,——既是热情澎湃的诗人,又是卓越的学者,同时也是一位大勇的革命烈士,他就是闻一多先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学生、现代著名诗人臧克家写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这篇文章展现给我们的是:大师笔下的大师,巨人心中的巨人。
作者简介
臧克家于20世纪30年代在国立青岛大学学习期间,是闻一多先生的学生,经常出入于闻一多的办公室和家中,向其请教。闻一多也很赏识臧克家,两人书信往来甚密,相知甚深。闻一多牺牲后,臧克家于1946年8月撰写《我的先生闻一多》以示悼念。1980年2月又写了本篇叙事散文,介绍闻一多先生作为诗人、学者和爱国民主战士的光荣事迹。
写作背景
民主战士——闻一多
详情请参见“拓展资料”里的《民主战士——闻一多》
衰微(shuāi) 赫然(hè)
迭起(dié) 锲(qiè)而不舍
目不窥园(kuī) 兀兀穷年(wù)
沥尽心血(lì) 潜心贯注(qián)
迥乎不同(jiǒnɡ) 气冲斗牛(dǒu)
生字学习
说 和 做
学者
革命家
做了也说了
写《唐诗杂论》
写《楚辞校补》
写《古典新义》 ?
?
起草政治传单
群众大会演说
参加游行示威
做了再说
做了不说
口的巨人
行的高标
文章脉络
本文用叙议结合的方法记叙了闻一多作为学者和革命家的“说”和“做”的事迹,表现了他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高尚人格,赞扬了他对学术严谨刻苦的实干精神和为国家、为民族、为民主的献身精神。
文章主题
内容探究
1.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写闻一多的“说”和“做”的?闻一多在“说”和“做”方面恪守着怎样的原则?从中可以看出闻一多是一个怎样的人?
作为学者和诗人 作为革命家
原则 做了再说,做了也不一定说。 说了就做。
具体表现 从唐诗入手,几年辛苦,凝结成《唐诗杂论》的硕果;十年艰辛撰写了《楚辞校补》;又向《古典新义》迈进。 起草政治传单;在群众大会大骂特务;参加游行示威。
人物特点 闻一多既是一位治学严谨、成就卓越的学者,又是一位言行一致、无私无畏的民主战士。
2.“说”和“做”人人都会,本文取标题为“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是不是太普通了?
不普通。虽然说话和行动人人都会,但本文所写的不是一般人,而是与众不同的闻一多。请问:谁发表过《最后一次讲演》?这样的讲演惊天地、泣鬼神,岂是平常说话所能相提并论?再请问:“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毛泽东《别了,司徒雷登》),做出了这样行动的人,全国有几个?这样的行动震惊了国内外亿万民众,岂是一般行为所能比?由此可见,用这个标题来写闻一多是适当的,是不普通的。
内容探究
夹叙夹议
写法探究
1.定义:夹叙夹议是一种写作方法,它要求在叙述某一件事的同时又对这件事进行分析,评论。
2.结合文章分析。
本文表达上的一大特点就是夹叙夹议。作者实际上是以议论来结构文章的。第1、2段是第一部分叙述的纲领,第7段是第一部分叙述的总结,这两处都是议论。第8、9段是第二部分叙述的纲领,最后两段则是第三部分,也是全文的总结,这两处也都是议论。这些议论,不仅使文章前后照应,而且形成一种气势,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有力地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课堂总结
课文一千多字,却浓缩了闻一多先生的一生。言行是一个人思想、精神品质的外在表现,言导行、行证言。作为学者、诗人、革命家的闻一多的言行是独特的。言行一致高度概括了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在静思默想时,在昂首远望时,我相信,闻一多先生会出现在我们的脑海里,他将会成为幸福的守望者。
文章选材精当、剪裁得体、组材恰当,是我们学习的典范,特别是文章的语言,如一杯清茗,让人百品不厌。
1.闻一多、臧克家都是诗人,请你课外了解他们的代表性诗作,力争各背一首。
布置作业
2.课外阅读闻一多先生的《死水》《发现》等诗,体味作为诗人的闻一多在诗中倾吐的热情澎湃的爱国主义情感。
2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教学方案
教学目标
积累词语,了解闻一多、臧克家。
2.品味本文富有诗意和饱含激情的语言,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3.学习记述人物言行片段,从不同角度运用对比表现人物思想精神的方法。
4.学习闻一多严谨的治学精神和嫉恶如仇、为祖国安危而英勇献身的凌然正气与高尚情操。
教学重点
品味文中的重要语句,理解闻一多先生的精神实质。
教学难点
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精致严谨的结构。
一、导入激趣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曾经出现过许多杰出人物,他们中有叱咤风云的政治家,有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军事家,有博学睿智的科学家,还有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们的名字永远留在人类精神的史册上。……其中就有这样一个人,——既是热情澎湃的诗人,又是卓越的学者,同时也是一位大勇的革命烈士,他就是闻一多先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学生、现代著名诗人臧克家写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这篇文章展现给我们的是:大师笔下的大师,巨人心中的巨人。
二、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
臧克家(1905—2004),山东诸城人,现代诗人。他是闻一多先生的高徒,被誉为“农民诗人”。1933年,自费出版了第一本诗集《烙印》,这是他最具影响力的作品。代表诗作有《老马》《有的人》等。
2.写作背景
臧克家于20世纪30年代在国立青岛大学学习期间,是闻一多先生的学生,经常出入于闻一多的办公室和家中,向其请教。闻一多也很赏识臧克家,两人书信往来甚密,相知甚深。闻一多遇难后,臧克家于1946年8月撰写《我的先生闻一多》以示悼念。1980年2月又写了本篇叙事散文,介绍了闻一多先生作为诗人、学者和革命家的光荣事迹。
3.播放视频导入《民主战士——闻一多》
4.生字学习
衰微(shuāi) 赫然(hè) 迭起(dié) 锲(qiè)而不舍
目不窥园(kuī) 兀兀穷年(wù) 沥尽心血(lì)
潜心贯注(qián) 迥乎不同(jiǒng) 气冲斗牛(dǒu)
三、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理清文章结构脉络。
点拨:
3.理清文章的结构之后,探讨这篇文章的主题。
点拨:本文用叙议结合的方法记叙了闻一多作为学者和革命家的“说”和“做”的事迹,表现了他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高尚人格,赞扬了他对学术严谨刻苦的实干精神和为国家、为民族、为民主的献身精神。
四、内容探究
1.默读课文4—7段,感知闻一多作为学者的一面。
2.默读课文15—20段,感知闻一多作为革命家的一面。
3.提出问题:
(1)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写闻一多的“说”和“做”的?闻一多在“说”和“做”方面恪守着怎样的原则?有哪些具体表现?从中可以看出闻一多是一个怎样的人?
点拨:
(2)“说”和“做”人人都会,本文主标题为“说和做”,是不是太普通?
点拨:不普通。虽然说话和行动人人都会,但本文所写的不是一般人,而是与众不同的闻一多。请问:谁发表过《最后一次讲演》?这样的讲演惊天地、泣鬼神,岂是平常说话所能相提并论?再请问:“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毛泽东《别了,司徒雷登》),做出了这样行动的人,全国有几个?这样的行动震惊了国内外亿万民众,岂是一般行为所能比?由此可见,用这个标题来写闻一多是适当的,是不普通的。
五、写法探究
夹叙夹议的写作手法
点拨:
1.定义
夹叙夹议是一种写作方法,它要求在叙述某一件事的同时又对这件事进行分析,评论。
2.结合文章分析。
点拨:本文表达上的一大特点就是夹叙夹议。作者实际上是以议论来结构文章的。第1、2段是第一部分叙述的纲领,第7段是第一部分叙述的总结,这两处都是议论。第8、9段是第二部分叙述的纲领,最后两段则是第三部分,也是全文的总结,这两处也都是议论。这些议论,不仅使文章前后照应,而且形成一种气势,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有力地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六、课堂总结
七、布置作业
1.闻一多、臧克家都是诗人,请你课外了解他们的代表性诗作,力争各背一首。
2.课外阅读闻一多先生的《死水》《发现》等诗,体味作为诗人的闻一多在诗中倾吐的热情澎湃的爱国主义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