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邓稼先
第一单元·第1课
1999年9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表彰为研制“两弹一星”做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这23位科技专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功臣,是老一辈科技工作者的杰出代表,是新一代科技工作者的光辉榜样。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其中一位——邓稼先。
导入激趣
走近作者
1993年7月29日,邓稼先逝世七周年。为了缅怀好友,杨振宁以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为背景,以近一百年来的民族情结、与邓稼先五十年的深厚友情为基调,用饱含深情的语言写了这篇评传。文章发表在1993年8月21日的《人民日报》,选入课本时略有改动。
写作背景
敻不见人( )
检查预习
zǎi
xūn
xūn
jū cuì
rú
pánɡ huánɡ
xiònɡ
(1)给下列红色字注音
宰割( )
元勋( )
日曛( )
鞠躬尽瘁( )
妇孺皆知( )
彷徨( )
(pánɡ) 彷徨
(tǐnɡ) 铤而走险
铤
挺
(tǐnɡ) 笔挺、挺进、挺拔
(2)字形辨析
彷
仿
(fǎnɡ ) 仿效、仿书、仿佛
检查预习
(2)字形辨析
儒
孺
濡
(rú) 儒生、腐儒、儒雅
(rú) 孺子、孺子牛、妇孺皆知
(rú) 耳濡目染、相濡以沫
检查预习
(2)字形辨析
幕
募
慕
墓
暮
( mù ) 帐幕、夜幕、幕布、幕后
( mù ) 招募、募集、募捐
( mù ) 慕名、羡慕、爱慕
( mù ) 墓地、墓碑、墓志铭
( mù ) 日暮、暮鼓晨钟
检查预习
可歌可泣:
至死不懈:
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
到死都不松懈,形容坚持到底。
(3)词语释义
检查预习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马革裹尸:
小心谨慎,不辞劳苦,竭尽全力,到死为止。现指为革命、为人民奋斗终身。
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军人战死于战场。
(3)词语释义
检查预习
1.概括课文六个部分的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
在近一百多年来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的背景上推出邓稼先。
整体感知
第二部分:
简单介绍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贡献。
第三部分:
在同美国“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的对比中
来写邓稼先的个性和品格。
奥本海默
整体感知
第四部分:
作者为中国人独立自主地研制出原子弹而感到
骄傲、自豪,从另一个角度写邓稼先贡献之大。
第五部分:
写邓稼先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身先士卒、不怕牺牲的气概。
戈壁滩
整体感知
第六部分:
总结全文,借电报、书信中的几段话总体评价邓稼先。
1.课文中哪些典型事例体现了邓稼先的“纯”字品格。
内容探究
(1)“文革”时邓稼先说服武斗两派继续工作和工宣队、 武宣
队员不要围攻两件事充分表现了他巨大的人格魅力。
(2)“一次井下突然有一个信号测不到了,大家十分焦虑,
人们劝他回去,他只说了一句话:‘我不能走。’”
内容探究
2.为什么把邓稼先和奥本海默对比着写?
通过具体事例写奥本海默的锋芒毕露,更好地反衬出
邓稼先的忠厚质朴。
3.“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
道路。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试说说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为中华民族的崛起,为广大人民的利益,奉献自己的一生,这是邓稼先的人生。走这样的人生道路,是邓稼先的性格与品质决定的。所以作者说,如果邓稼先再次选择人生,还会这么走。这两句话总写出了邓稼先的伟大之处。
内容探究
写法探究
1.句式的特色
2.结构特点
3.选材典型
4.饱含深情的语言
“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这句邓稼先临终前的遗言,今天依旧响彻我们的耳畔。邓稼先,用他朴实的语言和满腔的热血,诠释了一个大写的中国人,让我们感受到了一颗热情澎湃的中国心。邓稼先,用他忠厚纯正的品质,身先士卒,甘于奉献的精神铸就荡气回肠的中国魂,让我们踏着这位名人的足迹,去开拓、创造祖国美好的明天!
课堂总结
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内容图示
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