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7张PPT)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分封制与宗法制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
皇权与相权
掌握的几个问题:
早期的政治制度及特点
秦到清的中央机构演变及趋势
秦朝到元朝的地方行政制度演变及趋势
秦朝到明清选官制度的变化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西周的政治制度
(一)分封制
目的:
对象:
内容:
方式:
诸侯的权利与义务
作用与弊端
巩固周朝统治
同姓亲族(主体);异姓诸侯:功臣、姻亲、先代贵族、殷商降族等
土地+人口
以血缘关系为主,层层分封
诸侯的权利和义务:
(权利) 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徭役,对下属进行分封。
(义务)服从周天子命令,为天子镇守疆土,随王出征,定期朝觐,缴纳贡赋。
天子适于诸侯,曰巡守,巡守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孟子·告子》
分封制的作用:
诸侯强大,威胁中央,为分裂割据埋下隐患。
分封制的弊端:
①疆域广大,势力范围不断扩大
②统治加强,周王确立天下共主
③层层分封,形成严格等级序列
(周王—诸侯—卿大夫—士)
特点:
目的:
内容:①核心:
②体系:
③既是家族等级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
作用:
实质:
(二)宗法制
巩固……解决……
嫡长子继承制(正妻所生的第一个儿子)
大宗和小宗(关系是相对的)
血缘纽带+政治关系
(对家族)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
(对政权)强化王权,保障“世卿世禄”
维护贵族统治的工具
宗法制
分封制
礼乐制
分封的基础和依据,血缘纽带(里)
权力的分配,是宗法制的政治体现(表)
维护的工具
维护的工具
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的关系:
夏商周三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有哪些?
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最高统治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早期的政治制度具有继承性和发展性
(孔子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
一、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确立的背景
(一)政治:社会大剧变,宗法分封制瓦解,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各国变法,秦的统一
(二)经济:铁犁牛耕的推广,井田制瓦解,
小农经济发展
(三)思想、实践基础:法家思想和商鞅变法
首创皇帝制度:
建立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度
建立地方官制:实行郡县制
制定选拔和考核官吏制度:殿最制等
制订《秦律》
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
二、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
与宗法制相联系,以血缘关系为基础
按地域划分
分封、世卿世禄
(凭借血缘)
皇帝、中央任免,官位不能世袭,官吏只有俸禄没有封地(凭借才能)
诸侯自用,少量上贡
诸侯指挥
收归中央
皇帝指挥
郡县是地方行政机构,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
诸侯国拥有较强的地方独立性,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
分封制 郡县制
划分依据
官吏任免
财赋收入
军队指挥
影响
(一)积极影响
1.对秦的影响:
(1)提高了行政效率,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2)有利于经济文化的发展,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和促进民族融合。
2.对后世: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奠定了中国此后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三、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二)消极影响
1.对秦:容易形成暴政,导致阶级矛盾激化
思想文化专制,如焚书坑儒
2.对后世:这套制度在发展中日益僵化,成为导致近代中国落后的重要原因。(如阻碍资本主义萌芽)
第3、4课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
(秦汉宋元明清)
一、君主专制的发展(中枢权力体系)
二、中央集权的发展(地方管理制度)
三、选官制度的发展
四、监察制度的发展
说明在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斗争过程中,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专制皇权最终发展到顶峰。
一、君主专制的发展(中枢权力体系)
秦:三公九卿制
汉:内外朝制度
隋唐:三省六部制
宋:二府三司制
元:一省制(中书省)
明:废丞相、设内阁
清:设军机处
非正式的中央机构
秦:郡县制
汉:郡国并行制→削藩→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
唐末至五代十国:藩镇割据
宋: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
元:创立行省制(对后世影响深远)
二、中央集权的发展(地方管理制度)
从西汉到北宋,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一直延续不断,宋代以后,中央在与地方分权的斗争中已处于绝对上风。
三、选官制度的变化
特点:
标准越来越科学、公正、客观
西周
战国
汉朝
魏晋南北朝
隋唐以后
血缘
军功
孝廉
门第
才学
目的:充实执政集团,提高行政效率,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世卿世禄制
察举征辟制
九品中正制
科举制
军功爵制
时间 选官制度 标准
中央行政体制——三省六部制
选官用人制度——科举制
监察谏议制度——监察制度
古代政治制度成熟的体现
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
①适应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发展的需要
②反映社会结构的变化
——原因
2、横向
举例:隋唐的三省分权与近代西方的分权与制衡原则相比,二者有何相同之处?
①都实行分权;
②权力相互牵制和监督;
③都有积极作用。
⑵那它们的这种分权本质相同吗?为什么?
不同。
中国是加强君主专制,是君主专制的产物;
西方是防止专制,保障民主。是近代民主政治的产物。
四、限时训练5分钟
1.《三字经》写道:“周武王,始伐纣,八百载,最长久。”周朝最长久的制度保障是 ①分封制 ②宗法制 ③礼乐制度 ④中央集权制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秦朝的下列措施能否定商、周时期世卿世禄制度的是 ( )
①郡县制 ②三公九卿制 ③皇位继承制 ④选拔和考察官吏的制度 A.①②④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A
A
3、据《汉书》记载,汉武帝时,某一官员“周行郡国,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这一官员的身份应是
A.丞相 B.郡守 C.州牧 D.刺史
4、中国古代官吏选拔经历了“世袭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过程。此下列说法与“科举制”相一致的是
A.唐制,取士之科,多因隋制 B.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C.龙生龙,凤生凤 D.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D
A
5.如果你到故宫参观,你可以在“军机处”景点的文字说明上发现这样的文字:“军机处一日日程:??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这说明军机处的主要职能是
A.辅助皇帝,参与决策 B.纵论军机,谋划战事 C.陪读陪写,赋诗作画 D.跪受笔录,上传下达
6.毛泽东讲“百代都行秦制”,这个“制”指的是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郡县制
D
D
(二)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但宋之于唐,却不能说有什么大变动,一切因循承袭。有变动的,只是迫于时代,迫于外面一切形势,改头换面,添注涂改地在变。纵说它有变动,却不能说它有建立。”
材料二 “只因宋初太宗太祖不识大体,立意把相权拿归自己,换言之,这是小兵不放心大臣,这也罢了。??但因宋初承袭五代积弊,社会读书人少,学术中衰,反对的也只晓得唐制不如此而已,并未能通揽大局,来为有宋一代定制创法。” ——以上均摘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三 “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请同答: (1)材料一中秦汉和唐朝的政治制度是一个“大变动”,请用史实加以说明。(9分)
(2)宋初的统治者“立意把相权拿归自己”,采取了哪些重大措施? (8分)
(3)用明清相关史实说明材料三中“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观点。( 4分)
(4)综合上述史实概括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趋势。( 4 分)
(1)秦汉: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建立一套相应的选官制度。(6 分) 唐朝: 实行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 3分)
(2)分割相权:军政、财政和和行政权分别归枢密院、三司和中书门下掌管 。(8分)
(3)明朝废丞相;清朝设军机处。(4 分)
(4)皇权和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相权和地方权力不断削弱。(4分)
3、答(解题的归宿)
①审准设问。
②答题要简明,论点明确,简明扼要。简洁作答:点多、面广、话短(答案组织:A、择录材料中的某些短句、字词,但不宜过多抄袭长句;B、联系利用课本的经典结论或观点;C、自己归纳、提炼,尽量用上专有名词、习惯用语。)。
③注意格式及版面:要点化,标序号,求答项等;卷面整洁。不要串题(随意对换题号);
④注意分值。每个设问都有一定的分值,分值大,要详尽回答;分值小,则要简答。
第二单元总结:古希腊的民主政治与罗马法
掌握:
1.希腊民主政治的形成条件、特点及评价
2.罗马法的发展及影响
考点一:古希腊的民主政治
一、希腊民主的条件和原因
1、条件
地理环境:临海多山多岛,有利于海外商业贸易的发展和城邦体制的形成。
经济基础:工商业发达,海外贸易繁荣
政治基础:①城邦体制使公民能更直接参与城邦政治,更积极地追求与民主权利②平民与贵族的斗争。
交通基础:亚非拉交汇点,吸收不同文明成果
2、原因
旧氏族贵族实行专横统治,引起新兴工商业阶层不满,社会矛盾尖锐
考点一:古希腊的民主政治
二、希腊民主的历程
梭伦奠基 —— 克里斯提尼确立 —— 伯利克里繁荣
公元前6世纪初
①按财产划分四等级,财产越多等级越高,权力越大
②公民大会成为最高权力机关
③建立四百人议事会
④建立公民陪审法庭
⑤废除债奴制。
公元前6世纪末
①建立十部落选区
②设立五百人议事会
③十将军委员会
④扩大公民大会权力
⑤陶片放逐法
公元前5世纪
①公民担任几乎一切官职
②公民都可以参与公民大会
③五百人议事会职能扩大
④陪审法庭成为最高司法与监察机关
⑤鼓励参政观剧津贴
改革动摇了旧氏族贵族世袭特权,保障了公民民主权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
改革基本铲除了旧氏族贵族的政治特权,公民参政权空前扩大,雅典民主政治确立起来。
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被称为雅典民主的“黄金时代”。
考点一:古希腊的民主政治
三、希腊民主的特点与影响
1、特点
①主权在民②轮番而治③法律至上④公民意识⑤权力制约
2、影响
(1)进步性:①雅典民主的理论与实践,为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②民主氛围创造的空间,使雅典在精神文化领域取得了辉煌成就。
(2)局限性:①实质是维护奴隶制的统治②雅典民主仅限于成年男性公民,对妇女、奴隶和外邦人民主遥不可及③过于泛滥的直接民主成为社会腐败和动乱的根源。
四、古代中西方社会比较
四、古代中西方社会比较
考点二:罗马法
起源:习惯法——成文法——《十二铜表法》
形式
内容
发展:公民法——万民法——《民法大全》
罗马法
考点二:罗马法
一、从习惯法到成文法
考点二:罗马法
二、从公民法到万民法
公民法 含义 共和国时期,调整公民间关系
范围 罗马公民
作用 公民受到法律保护,并享有法律赋予的权利
万民法
背
景 随着罗马帝国的扩张,帝国的版图不断扩大;不断征服扩张导致不同民族间的矛盾加剧;随着经济和贸易的发展,政治经济活动中产生了许多新问题、新矛盾。
标志 公元3世纪中期以后,公民法演变为适用于帝国内一切自由民的万民法
考点二:罗马法
二、从公民法到万民法
万
民
法 内容 历代罗马皇帝的法令;法学家的解释
完善 6世纪,查士丁尼皇帝组织法学家把历代罗马法加以系统化和法典化,汇编成《民法大全》
意义 标志着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
考点二:罗马法
三、罗马法的认识
实质 历代罗马皇帝的法令;法学家的解释
核心 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积极性 罗马 ①是罗马统治的有力支柱②稳固了社会秩序③保护了统治阶级的政治和经济利益④有利于调整社会和经济生活中的纠纷,缓解社会矛盾,稳固了帝国的统治。
欧洲 ①欧洲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影响广泛而深远②对欧美近代司法和立法产生重要影响③是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主义、推进资本主义发展的有力武器
世界 ①对现代世界的立法和司法产生重要影响(例如《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起源
习惯法
《十二铜表法》(成文法)
前6世纪末
前5世纪中
发展
公民法
万民法
完备:
《查士丁尼民法大全》
前3世纪中(共和国)
至3世纪初(帝国)
6世纪中
不断发展 走向成熟
国家发展 疆域扩大
2.罗马法的发展过程
1.(2017·山东青岛一模)古希腊女性可以参加奥林匹亚赛会中的马赛,拥有自己的节日赫拉节,可以参加“大泛雅典娜节”。公元前451年,雅典公民大会通过了伯利克里提议的法令,规定享有公民权利之人仅以父母双方均为公民者为限。这说明( )
A.古希腊女性没有公民权,不能参加公共活动
B.古希腊城邦倡导男女平等
C.古希腊城邦实行轮番而治,主权在民
D.古希腊部分女性拥有公民权,可以参加一些公共活动
解析:根据材料中“古希腊女性可以参加奥林匹亚赛会中的马赛,拥有自己的节日赫拉节,可以参加‘大泛雅典娜节’”和“享有公民权利之人仅以父母双方均为公民者为限”可以得出当时享有雅典公民权的范围有所扩大,部分女性有公民权,可以参加一些公共活动,故D项正确。
3.(2017·安徽合肥模拟)狄摩西尼指出:“植根于每个人(雅典公民)心底的原则是:人生来不仅属于父母,而且属于国家……倘若他视自己为国家的儿女,便会自愿赴死,而不愿看到国家沦为附庸。如果国家处于被奴役的地位,他会感到蒙受的耻辱比死亡更可怕。”下列各项中,最能解释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的是( )
A.雅典的小国寡民形态 B.民主政治激发了公民的爱国热情
C.雅典文化中的尚武精神 D.雅典的爱国主义教育成效显著
解析:解析:雅典民主政治最重要的特点是人民主权,广大成年男性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因此雅典公民往往具有强烈的参政意识和爱国心,他们“不愿看到国家沦为附庸”,故选B。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掌握英美德法国家的政治制度具体内容及特点。学会比较不同制度的异同。
近代英美法德代议制比较
国别 英国 美国 法国 德国
代议制名称 君主立宪制 民主共和制 民主共和制 君主立宪制
确立时间 1689年 1787年 1875年 1871年
确立标志 权利法案 1787宪法 第三共和国宪法 帝国宪法
立法权 议会 国会 议会 议会
司法权 法院 法院 法院 法院
权力中心 议会 总统 议会 皇帝
国家元首 国王 总统 总统 皇帝
政府首脑 首相 总统 总理 宰相
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一)资产阶级革命 1640——1688
完成标志:1688年光荣革命
(二)确立标志:《权利法案》1689
1、以法律限制国王权力,确立议会权力
2、确立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军事权、司法权
首相
议会下院
内阁(政府)
下院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领袖
对议会负责
提出名单组成责任制内阁
对议会集体负责
内阁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
监督内阁,从而控制行政
英国议会与政府的关系
唐宁街十号
*
君主
上院
下院
内阁 (首相)
选 民
任命
(贵族世袭)
选举
议 会
多数党
组阁
形式任命
负责
(立法权)
(行政权)
(国家象征 统而不治)
(六)英国代议制的特点:
(1)实行君主立宪,君主无实权
(2)实行责任内阁制,内阁对议会负责
(3)英国的政治制度大多保留着中世纪的传统特征
(4)君主制、贵族制、民主制融合的产物
(5)首相权力极大
(七)英国政治权力中心的转移
国王——议会——首相
二、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
(一)1787年宪法
1、背景:邦联制不利于美国的统一和发展
2、内容:
(1)确立共和政体
(2)确立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的原则
(3)确立联邦制
三权分立原则
立法权——议员提出议案,两院审议通过,总统签署。
行政权——国家元首,三军统帅,有权否定国会议案
间接选举,每届4年,不得超两届
参议院议员:各州2名;众议院议员由各州按照人口比例直接选举
司法权——终审裁决、法律解释权
总统提名,参议院通过,终身任职。
权 力 产生方式
国会
(参议院
众议院)
总统
联邦
法院
总统
(行政权)
国会
(立法权)
联邦法院
(司法权)
法院可宣布法律不合宪法,可以解释一切法律和条约
总统任命的法官须经国会确认
可否决国会的法律
国会可以三分之二多数通过总统否决的法律;可以弹劾总统
总统任命大法官
联邦法院可宣布总统法令违宪,审查行政行为,行使最高审判权
分权与制衡
三权分立
美国代议制的特点:
1总统制、共和制与联邦制相结合,共和制是根基。
2.显著体现“分权与制衡”原则。
3.总统权力巨大。
美国的两党制:民主党&共和党
不管哪个政党上台,都是资产阶级政府。
三、艰难的法兰西共和之路
(一)共和与帝制的反复较量
1789年法国大革命开始
1870年,法国建立第三共和国
(二)共和制的确立
1、1875年宪法的颁布
总统——行政权
议会——立法权
2、作用:促进法国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
1792年,法国建立第一共和国
近代法国代议制特点:
1、总统由议会选出,可连选连任。
2、权力中心在议会。
四、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
(一)德意志的统一 1871年
途径:俾斯麦推行“铁血政策”
(二)《德意志帝国宪法》 1871年
实行联邦制、君主立宪制
皇帝——国家元首、军队统帅
宰相——只对皇帝负责
议会——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
近代德国代议制的特点:
1.皇帝权力最大。
2.是联邦制君主国家。
3.议会只是形式,并无实权。
4.宰相由皇帝任命,对皇帝负责。
5.封建残余多,是不彻底、不完善的代议制。
★法国议会制共和制与美国总统制共和制比较:
项 目 议会制共和制 总统制共和制
区
别 政府
政党 由议会产生;
政党上台须在选举中获多数 当选总统组织政府;
政党上台否关键看总统能否在选举中获胜
权力
中心 议会 总统
元首 总统,国家元首、军队统帅 总统,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总揽行政权,统率军队
相同 ①都属民主共和制,议会和国家元首都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 ②都实行三权分立原则 ③都是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政治体制(资产阶级政体)
英国君主立宪制和德意志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都是资产阶级代议制,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都是以法律形式确立的君主立宪制政体,国家元首都是君主,实行世袭制并任期终身。
异:
(1)英国国王是统而不治的虚君,不掌握实权;德意志皇帝掌握国家最高权力,拥有实权,具有专制主义色彩。
(2)英国政府的首相由议会中取得多数席位的政党领袖担任,与内阁一起对议会负责;德国政府首相由德意志帝国皇帝任命,对皇帝负责,不对议会负责。
(3)英国的议会是国家政治活动的中心,掌握国家主权,限制王权;德国议会只拥有制定法律和预算的权力,对政府及皇帝没有监督权。
同:
明朝废除丞相,皇帝君临天下,直接处理国家大事,设殿阁大学士辅政,后逐渐演变为内阁,成为与六部并行的国家行政机关,内阁的最高长官称“首辅”。
1721年,沃尔波尔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任内阁首相,英国的内阁制形成。
请问:同样是“内阁”,两者有何区别?
英国:(产生方式、拥有权限、性质)
①由议会下院选举组建,拥有行政权,并对议会负责。
②是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产生方式、拥有权限、性质)
①阁臣升降由皇帝任命,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行政机
构,是皇帝的内侍机构,起不到限制皇权的作用。
②是封建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的产物。
A.享有行政权
B.是国家元首和军队最高统帅
C.在参议会同意下可以解散众议院
D.跟美国总统一样,由选民间接选出
1、关于法兰西共和国总统,不正确的是
A.君主制 B.联邦制 C.邦联制 D.共和制
2、独立之初的美国政体是
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中获益最大的是
A.大资产阶级 B.工业资产阶级
C.无产阶级 D.小资产阶级
A.皇帝统而不治
B.议会是国家的权力中心
C.皇帝掌握了国家的最高权力
D.政府对议会负责,受议会监督
3、《德意志帝国宪法》的最大特点是
A.阶级基础 B.国家政体
C.政府内外政策 D.与人民的关系
4、1792年法国称共和国,1804年又称帝国,这一名称变化中没有实质变化的是
5、英国《权利法案》的历史作用主要表现在
A.保障资产阶级独掌共和国大权 B.使议会获得了自由选举国王的权力
C.废除了英国的君主制度 D.为限制王权提供了法律保障
D
6、下列有关美国1787年宪法的评述,正确的是
①体现了孟德斯鸠的分权理论 ②体现了中央集权的原则
③反映了州权至上的精神
④体现了民主和分权制衡的原则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B
7、有人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实际上是议会的变革,“革命前是国王的议会,革命后是议会的国王”。这表明
A革命前后国王的地位没有发生变化,只是议会发生了变化
B革命前后国王与议会不仅互换了位置,而且发生了质变
C革命只改变了统治形式,本质没有改变
D 革命后议会与国王共同掌权,两者地位相等
B
8、下列有关法国总统与美国总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法国总统比美国总统任期长 B.法国总统可连选连任,美国总统不可
C.两国总统都是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D.两国总统的权力都很大
C
9、英国,如果议会通过了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则不会出现的情况是
A内阁就要下台
B宣布解散议会
C内阁成员集体辞职
D改选国王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