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鹳雀楼》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3.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像力,感悟诗人积极向上、高瞻远瞩的胸襟,略知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人生哲理。?
教学重点:?
诵读诗文,理解其意思,感受其意境。
?教学难点:?
感悟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人生哲理。?
教学方法:
?图文结合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简介作者和鹳雀楼。?
1.课件出示鹳雀楼的图片,你看到了什么??
2.教师简介鹳雀楼。?
这座楼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鹳雀楼(教师板书)谁来叫叫它的名字?(相机教学生字“雀”)因为这座楼经常有一种叫鹳雀的鸟停在上面,所以叫它为“鹳雀楼”,这座楼本来并不出名,直至后来唐代有一位大诗人叫王之涣,他登上鹳雀楼,写下了《登鹳雀楼》这首诗,(板书“登”)鹳雀楼就名扬四海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古诗。?
3.谁来读读诗题??
二、初读古诗,学习生字。?
1.学生自读古诗,圈出生字。?
2.课件出示生字,你觉得哪个生字的读音要提醒?
3.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齐读。?
4.去掉拼音开火车读。?
5.指名读古诗。?
6.出示划分好节奏的古诗,指名读。?
7.齐读。?
三、借助画面,理解诗意。?
1.每一首诗中都藏着一幅画,请同学们边读诗句边看图,看看诗中写了哪些事物?(白日、山、黄河)?
2.学习“白日依山尽”。?
(1)这是什么时候的太阳?(傍晚)所以“白日”就是指傍晚的太阳。?
(2)看看图,说说“白日依山尽”是指什么靠着什么?(太阳靠着山慢慢落下去)?
(3)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太阳落山时的图片吧!(播放课件)你有什么感觉??
(4)多美的景色啊,你能通过朗读,读出白日的美吗??
3.学习“黄河入海流”。?
(1)诗人在鹳雀楼上还看到了什么??
(2)课件出示黄河奔腾入海的图片:这就是我们的母亲河——黄河,你看到了怎样的黄河??
(3)波涛汹涌的黄河水要流到什么地方?
?(4)指导朗读。?
4.教师指着图和学生一同描述:诗人登上鹳雀楼,看到了————,还看到了————,他情不自禁地吟诵起来————。?
5.数一数这两行诗一共有几个字?诗人只用了10个字就让我们感受到了夕阳西下、黄河奔腾流入大海的美景,让我们再读一读这两行诗。?
6.学习“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诗人如果想看到更远的地方的景色,他该怎么办呢?你能帮他想个办法吗??
(2)为什么你觉得再上一层楼就能看得更远呢?(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
(3)诗人也想到了这个办法,我们一起来读读后两行诗。?
(4)指导朗读:诗人不满足眼前看到的景色,他还要看到更远的地方,他还有更多的追求,所以他在诗中说——?
(5)现在人们常用“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来鼓励别人不断努力,争取更大的进步,比如快考试了,老师对大家说:“希望同学们认真复习,争取更上一层楼。”这里说的更上一层楼指的是什么呢??
(6)?“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成为了千古名句,让我们把这两行诗牢记在心中,时刻提醒自己要不断努力吧!?
四、画一画,背一背。?
1.用简笔画画一画。
2.练习背诵。?
3.配乐看图齐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