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文具》
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7页。
二、教学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回忆和巩固含有小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2、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懂得引入中括号的必要性,理解并掌握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3、能熟练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4、在计算中增强学生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及发散思维的能力。
三、重点难点
1、
理解并掌握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
熟练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四、教学方法
教法:情境教学法
练习法
学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五、教具与学具
多媒体课件
、练习本、
练习册
六、教学过程
1、
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还记得我们总结过的混合运算的规律吗?谁来说一说,你能结合运算规律举个例子吗?
生1:先乘除,再加减。例如:2×3+5
生2:先算小括号,再算小括号外。例如:(8+9)×5
生3:有加,有减,或是有乘,有除的,从左往右算。例如:2+8-3
师:同学们真不错,还能将旧知复习的如此到位,看来我们班的孩子都是学习生活中的有心人,那么今天我们就继续运用这些规律进行本课的学习。
二、互动新授,探索新知
1、创设情境,交流算法。
(1)课件出示教材第47页情境图。
师:每学期开学初我们都会遇到和淘气一样的情境——买文具,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从情境中获得了哪些与数学有关的信息,说一说。
让学生仔细观察情境图,在小组内交流自己从图中获取的数学信息。
指名汇报,师根据生答进行梳理(课件呈现):
1.从图中可以知道计算器、铅笔盒、圆珠笔、足球的单价。
2.从图中还可以知道每盒钢笔的价钱和每副羽毛球拍的价格。
师:根据你发现的信息,可以提个数学问题吗?
生:买2个球多少元?
……
(2)师:我们一起来看看淘气想买些什么,
课件出示问题:买3个计算器和一支钢笔要多少元?
让学生独立尝试解答,教师巡视检查。
教师根据巡视,有选择地选取用分步方法和综合方法计算的两名学生进行汇报,师根据生答进行板书。
分步算式:
22×3=66(元)
24÷4=6(元)
66+6=72(元)。
综合算式:
22×3+24÷4
=66+24÷4
=66+6
=72(元)
(3)质疑:这个综合算式既含有乘法,也含有加法和除法,这位同学算得正确吗?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计算顺序。
指名汇报交流结果,师根据生答进行点拨(板书):在既有加减又有乘除的算式里,要先算乘除,后算加减。
(4)刚才这位同学的计算正确吗?还可以怎样计算?
指名汇报,师根据生答进行小结:
刚才这位同学的计算是正确的,但他把乘和除这样的同级运算分成了二步进行,在书写上比较繁琐,我们也可以同时进行计算,使过程更为简练。(师板书算式):
22×3+24÷4
=66+6
=72(元)
师:老师这里也模仿同学们列了几个算式,谁来猜猜我想买什么?
4×8+18×5
22+24÷4×5
(22+40)×6+35
生1:买4支笔和5个文具盒共多少元?
生2:买1个计算器和5支钢笔多少元?
生3:买6个计算器、6个足球和1副球共多少元?
师:同学们可真了不起,这都没有难倒你们,我们运用学习过的旧知识不但解决了淘气的问题还猜到了老师的想法,那么同学观察一下,谁能总结一下,我们在买文具的情境中你有什么收获,能给本课加一个副标题吗?
生:三步以上的混合运算,掌握怎样的运算规律。
三、
巩固练习
师:同学们你们会算吗?
1.课件出示教材第47页下面计算式题:
35+65×40÷5
12×(153-83)÷8
(96-6)×(15+9)
交流:这样的算式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指名说一说每一个算式的运算顺序。
师根据生答,概括小结:
(1)在加减乘除混合计算的式题里,要先算乘除后算加减,在只有乘除或只有加减时,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2)在有小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2、学校运动会即将开始,我们的刘老师再积极的帮我们订制运动服,刚好在网上看到了优惠商品,同学们你们能帮刘老师算算要花多少钱吗?
3.
课件出示教材“练一练”第1题。
四、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能总结一下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吗?(师根据生答,课件呈现)
1、只有加减运算或者只有乘除运算时,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2、既有加减又有乘除运算时,要先算乘除后算加减。
3、如果有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计算中括号里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
五、布置作业
完成练一练的2至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