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5.20 燃烧的秘密 冀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5.20 燃烧的秘密 冀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12-28 17:20: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燃烧的秘密教学设计
探究目标
能把观察到的不同物质燃烧时产生的现象记录下来。能对蜡烛燃烧是否生成新物质进行假设。能用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在实验中探究的乐趣。2.意识到生活中安全用火的重要性。
知识目标
1.能说出燃烧过程中生成了哪些新物质。2.能通过实验发现燃烧是不可逆的。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探究“蜡烛燃烧后生成了什么”。
教学难点
蜡烛燃烧生成的物质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的实验。
教具准备
镊子、
火柴、
蜡烛、烛台、纸片、布片、木片、烧杯、澄清石灰水、不锈钢托盘、
吸管
、湿毛巾、沙子、实验报告单、课件
教学理念
科学探究法
导学流程
一、情境激趣,引入新课
提科学口号:“动手动脑,认真观察,探究奥秘”,明确行动!
欣赏视频,体验火药燃烧之美。
点燃火柴,观察火柴燃烧过程中的变化,并说一说:
举例说一说在我们的生活中常见的燃烧的现象:
设计意图:绚丽烟花激趣的同时,又为本课教学做好铺垫。紧接着,火柴燃烧现象的观察,又为猜想和实验引路!
二、合作探究之一“物质的燃烧”
1.大胆猜想;
出示常见的布片、木片、纸片等可燃物,大胆猜想:这些物体燃烧过程中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2、实验验证:
以小组为单位,用实验来验证猜想。
3、引领学生阅读实验中的注意事项,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
4、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回指导,参与其中。
5、实验完毕,汇报实验现象及结论。
6、探究学习方法。
师生共同回忆探究过程,总结学习科学的正确方法:
提猜想——做实验——观现象——得结论
设计意图: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给学生好的学习方法,孩子们受益终身。
三、合作探究之二“蜡烛的燃烧”
1、思考:三种物体燃烧后都有一个共同的结果,是什么?
2、用探究小妙招继续探究燃烧的其它秘密。
(1)、提猜想:蜡烛,它燃烧后会生成什么?
(2)、引导学生看实验步骤一,并找出这个实验的观察重点是“杯壁”,明确注意事项。
(3)、学生实验,教师参与指导,纠正错误的操作方法。
(4)、分组汇报实验现象及结论,教师评价。
(5)、指导学生做实验步骤二,引导学生学习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6)、让学生观察澄清的石灰水,组长领回附着石灰水的烧杯。
(7)、学生实验,教师参与其中,纠正错误的操作方法,适时评价。
(8)分享实验现象和结论,教师引导总结。
3、对比小实验:用吸管分别向一杯清水和一杯澄清石灰水中吹气,观察现象。
思考:我们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什么气体?
得结论:蜡烛燃烧生成的新物质是水和二氧化碳。
设计意图:一个小小的对比实验,就可以化解难点,这就是实验的魅力!
四、探究物体燃烧的不可逆性
请同学们看两次实验后生成的物质,提问:这些物质还能复原吗 燃烧后有新物质生成吗?
总结:燃烧后的有新物质生成,且不能复原,这就是燃烧的不可逆性。
五、燃烧的不可逆性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1、提出思考:燃烧在人们生活中有哪些好处和危害?
学生结合课本中的内容互相讨论
汇报交流结果,老师总结。
2、认识防火安全标志,进行防火、用火安全教育。
设计意图:身为教师,不但要教知识,还要教给学生生活的本领!
六、总结
这节课的探究,你的收获是什么
设计意图:课终小结,梳理、加固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