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第2课时 两位数加一位数 人教新课标

文档属性

名称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第2课时 两位数加一位数 人教新课标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3.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9-12-28 15:51: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课时
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加)
教材第64页的内容。
1.学会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2.通过小组合作,探索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口算能力。
重点:理解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
难点:建立数位的概念,懂得相同数位上的数字相加。
教材情境图制成的课件。
口算。
40+3=
30+6=
20+5=
60+4=
40+30=
30+60=
20+50=
60+40=
1.出示主题图,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认真看一看,图上画的是什么?这两个小朋友在说些什么?你们能读一读吗?
学生回答,分角色读读图中小林和小红的对话。
2.探究算法。
师:书上给我们提出了什么样的数学问题呢?(学生读题)
师:我们先来看看这两个数学问题,该怎样解决呢?
同桌之间互相讨论,请个别学生来回答。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板书课题)
师:“25+2”和“25+20”的计算方法是怎样的呢?结果又是多少呢?同学们想一想,然后同桌交流一下。(教师巡视)
设计意图:通过同桌之间的交流和讨论,探讨算法,可以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能力,同时也多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让他们学会自己探索。
(1)学习“25+2”的计算方法。
学生汇报想法。
师:谁来说一说你的想法?
师生共同探讨几种方法。
生1:接着数:26、27。
生2:用摆小棒的方法:先算5根加2根等于7根,再算2捆加7根等于27根。
设计意图:通过摆小棒来认识算法,既形象具体,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师:为什么要先算5根加2根呢?
生:5表示5个一,2表示2个一,合起来是7个一。再与2个十合起来就是27根。
师:同学们表现得都很出色,经过你们自己的努力算出了25+2=27。不管是哪一种方法,我们在计算时都有一个共同点,你们发现了吗?为什么5和2可以加在一起呢?大家能说一下理由吗?
学生讨论、交流,汇报结果。
师生共同总结:都是个位上的数和个位上的数先相加,再加十位上的数。
师:刚才同学们都学得很认真,说得也很好。现在我们来做练习。
完成教材第64页做一做第1题左边2列题。学生独立完成,讲评时说说计算过程。
(2)学习“25+20”的计算方法。
师:25+20该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动动小脑筋,和小组的同学一起讨论一下吧。
四人小组讨论算法,请小组派代表回答。
师生共同总结算法:
①计算时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先把十位上的数和十位上的数相加,然后再加个位上的数。
②用摆小棒的方法:2捆加2捆是4捆,就是40根,再用40根加5根就是45根。
(3)比较“25+2”和“25+20”算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生讨论,教师小结。
不同点:“25+2”是两位数加一位数,先算个位上的数加个位上的数;而“25+20”是两位数加整十数,先算十位上的数加十位上的数,再加上个位上的数。
相同点:先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即几个十加几个十、几个一加几个一。
设计意图:通过对两种算式的比较,既加深了学生对各自算法的理解,同时也可以避免今后在学习中出现计算错误,巩固本节课的新知。
1.完成教材第64页做一做第2题。
2.完成教材第66页练习十五第1题。
3.完成教材第66页练习十五第3题。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不进位加法,把你学到的好方法说给我们听一听,好吗?
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加),\a\vs4\al((1)小林一共要写多少个字?,)
\a\vs4\al((2)小林和小红已经写了多少个字?,))
课堂教学中,首先温习旧知,为探求新知作铺垫,然后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加)的方法。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学生自由发挥、主动探求、明确算理、总结口算方法。然后通过对25+2和25+20这两道题的比较,让学生弄懂它们之间的异同,加深学生对算法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