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一、四则运算 第2课时 乘、除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一、四则运算 第2课时 乘、除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1.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9-12-28 16:27: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课时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材第5页例2及练习二第1~5题。
1.让学生理解乘、除法的意义,知道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2.掌握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会用这些关系验算乘、除法。
3.能根据知识的迁移,找出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从而培养学生知识间的迁移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理解乘、除法的意义。
理解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一、旧知铺垫
1.口算。
75×5=    35÷7=    35÷5=
6×9= 54÷6= 54÷9=
2.导入:我们已经做过大量的整数乘除法计算的练习,今天我们还要进一步学习一些有关乘除法的规律性知识。(板书课题: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二、探求新知
1.教学乘法的意义。
课件出示例2第(1)题,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第(1)题。
要求学生用加法算和用乘法算,归纳出乘法的意义,说出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教师板书:
2.教学除法的意义
课件出示例2第(2)(3)题,要求学生读题,列出算式。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12÷3=4  12÷4=3
教师提问:观察、比较上面的3道题,为什么列式和计算方法都不同?12、3、4在三个题中分别叫做什么数?第(2)(3)题分别是已知什么?求什么?怎样算?
(第(2)(3)题分别是已知两个数的积和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用除法计算。)
分组讨论:根据上面除法算式和乘法算式的联系看,除法是一种什么样的运算呢?
教师归纳: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3.教学乘除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1)想一想:
乘法最基本的关系是什么?(积=因数×因数)
怎样求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2)除法最基本的关系式是什么?(商=被除数÷除数)
除数和被除数怎样求?(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3)利用乘除之间的关系可以做什么?
总结:应用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可以验算乘、除法计算。在有余数的除法中,可以用“被除数=商×除数+余数”来验算。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6页“做一做”。
2.练习二第1题。要求学生独自解答后说说应用什么方法计算的?为什么?
3.练习二第3题。
要求学生说说自己是根据什么关系计算的。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练习二2、4、5题。
六、板书设计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