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思路
本文既是一则新闻,又是一篇反映战争题材的文章。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意境,图面的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了作品的内涵。抓住新闻体裁的结构、特点,记叙的要素,记叙的详略,在记叙过程中插入议论的写法,体会新闻简明准确的语言,让学生与作品充分对话,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感受新闻题材的特点、人物形象,从而获得独特的阅读体验,并从中感受战争的主题,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理解新闻的结构、特点,弄清记叙的要素,体会记叙的详略,明确议论表达方式在文中的作用。
2、过程和方法。(1)、从实际出发,体会新闻的结构、特点。
(2)、从朗读入手,感受作者的情感。
(3)、以文中的插图作为突破点,体味作品内容,
感悟正义战争的魅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习解放军英勇善战,所向披靡的英雄气概,感受作者的革命豪情,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三、教学重点
1、理解新闻的结构。
2、理解新闻的记叙要素。
3、体会作品精练的语言。
四、教学难点
1、学习本文精练准确的语言。
2、培养学生看图能力,想象能力。
五、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评价
能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现作品反映的背景,创设特殊的氛围,从而启发学生了解作品的主题;通过插图的演示,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力;通过师生互动,掌握了新闻的结构、特点,记叙的要素,记叙的详略,陶冶学生的情操。
七、教学过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用多媒体展现渡江战役的情况,简述作品的背景材料。解放战争三大战役后,国民党反动派退守江南。企图以长江天堑为防线,阻止我军南下的步伐。1949年4月20,国民党政府拒绝签定国内和平协定。解放军坚决执行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举行了规模空前的全面大进军。第二、第三野战军和地方武装在长江南北广大人民的支援下,于4月21日晨,以木帆船为主要渡江工具在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的战线上强渡长江,彻底摧毁了国民党军的长江防线。这就是著名的渡江战役。毛泽东主席洋溢着革命豪情写了这篇新闻。 看、听、记录,展开联想。 让学生感受战争的氛围,体会作品的写作背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讲述新闻的有关知识 新闻的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新闻的特点:真实性、及时性、简明性。 学生发言:收看新闻,如何获得有关信息? 使学生认识新闻的结构特点。弄清新闻也要交代记叙的要素。
三、展现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强调朗读运用重音的重要性。“百万”点明数量之多;“横渡”体现气势之大,洋溢作者的胜利豪情。 三名学生朗读标题,然后比较三名同学的朗读情况。 感受作品内容,提高朗读能力
四、播放配乐录音带。要求找出导语部分 阅读课文举手回答 校正读音,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朗读能力
五、指名朗读导语部分并要求学生概括大意。(简述渡江战役胜利成功。)再次指导朗读:“1000余华里”表明战线之长;“冲破敌阵,横渡长江”写出人民解放军所向披靡,战绩辉煌;“均是”概括了战线之长,胜利之大,这些都要重读。 学生归纳,回答;朗读导语部分。 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朗读课文的能力。
六、要求学生默读主体部分,完成下列问题:1、出示插图(1)在课文中把三路军渡江的区域分开。2、把三路军渡江的时间、地点、战况罗列出来。3、找出文中议论的句子,说一说它的作用。4、三路军渡江有详有略,请指出。(巡视、校正)时间:1949年4月20日夜;21日下午五时;21日下午至22日下午。地点:长江1000余华里的战线,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中路军)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西路军)九江、安庆段,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三线;(东路军)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详写西路军。议论句子:“此种情况……都很泄气。”其中略议我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详议国民党官兵,点明我军发起渡江战役的直接原因,它增强了文章的思想性,证明了我军在政治上是完全正确的。 默读课文,圈圈点点;讨论,举手,提出自己的看法。 培养学生阅图能力,进一步了解渡江情况,体会记叙的要素,记叙的详略以及议论在新闻中的作用。
七、演示插图2,让学生说一说图中看到的内容,其中意境如何?(根据学生的回答作引导分析) 1、波涛汹涌的长江。体现我军不怕困难,勇往直前,英勇善战。 2、万船齐发的场面。场面壮观、气势磅礴。 3、枪林弹雨。体现解放军视死如归的精神。 4、摇橹把舵的老百姓。反映我军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揭示我军渡江战役的正义性。 ……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肯定学生的发现。 看图作分析,分组讨论,(每四人一组)派代表发言,其他同学帮助解决。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更深刻体会作品的主旨,以及战争的正义与非正义
八、学生齐读全文 要求每位学生把自己当作新闻播音员,有表情地朗读。 朗读全文 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并且在朗读中体会作者的感情。
九、小结。展示新闻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特点:真实性、及时性、简明性导语:简述渡江战役胜利成功主体:报道了三路军渡江的进展 中路军——略 略 西路军——详 议论 增强思想性 详 东路军——略 我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 点明:我们的幸福生活是先辈们抛头颅晒热血换来的。 学生反馈.畅读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加深对新闻体裁的认识,体会作品中的主要内容,感悟正义战争的魅力,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十、课堂练习。 布置练习。完成练习二。 巡视,校正 当堂完成练习 巩固已学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八、教学分析与反思
1、本节课通过创设渡江战役的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借助插图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2、在传授新闻这一体裁中,能结合学生的实际,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学生易学易记。
3、整节课朗读贯穿始终,培养了学生的语感,激发学生对作品情感的进一步感悟,学生听、说、写的能力得到锻炼。
4、课堂能够尝试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
单 位:饶平县鸿程中学
姓 名:黄惠通
职 称:中学语文一级教师
联系电话:(0768)7350427
时 间 先 后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