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全一册(选修)[上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生物全一册(选修)[上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44.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07-09-19 21:19:00

内容文字预览

课件3张PPT。 人的体温一般保持在多少度?人的体温在哪些部位测定?人的体
温应该指人的哪部分的温度?人的体温恒定对人有何重要意义?人体
恒定的体温是如何维持的?一、人的体温及其意义看书思考:
1、人的体温指的是______________的温度。
2、人的体温测定部位及数值?
3、与体温及变化有关的因素有哪些?
4、体温恒定的意义??? 相对恒定的体温可以保证酶在最适温度下发挥催化作用。体温恒
定是新陈代谢等生命活动进行的必要条件。年龄、性别及昼夜周期等人身体内部人的体温及其调节二、体温的调节看书思考
1、原理:
2、调节中枢:
3、产热来自:
4、散热主要器官:产热散热体温调节下丘脑物质代谢释放的热量,主要器官有肝脏、骨骼肌、脑、
心脏等皮肤5、体温调节冷环境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皮肤血管收缩
几乎不排汗
立毛肌收缩
骨骼肌收缩
肾上腺素分泌增加热环境温觉感受器皮肤血管舒张
汗液分泌增加课件29张PPT。在高温下剧烈运动的人要
人饿了要
人体的体温总是稳定在大量喝水吃饭37℃左右第一章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和免疫第一节 人体的稳态一、内环境与稳态1、知道内环境的概念及组成,
记住内环境中三个组分之间的关系。2、理解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及
血液中pH稳定的维持。3、理解稳态的生理意义。1、内环境中的三个内容及其关系。2、稳态的原理及意义。学习目标:学习重点:生物体在不同条件下的生活情况结论一:生物体都有自己最适生长的酸碱环境。结论二:一旦环境pH超出生物的最适pH,单细胞生物
和多细胞生物就表现出不同的适应能力。单细胞生物适应能力差,所能生活的环境pH变化范围小。
多细胞生物适应能力强,所能生活的环境pH变化范围大。思考:
单细胞生物的生存环境是什么样的 ?
人体细胞的生存环境有哪些?内环境与稳态淋巴循环(一)内环境体液细胞内液细胞外液组织液血 浆淋 巴回流到氧气
养料废

(内环境)渗透内

境组织细胞食物消化系统营养组织液循环系统氧气二氧化碳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细胞只有通过
内环境
才能与外界进行
物质交换思考:1.为什么人体内的新陈代谢反应能够有条
不紊地进行?2.酶的催化特性有哪些?3.怎样才能保证酶发挥正常的生理作用?(适宜的温度、PH、渗透压等)(高效性,专一性,受温度、pH等的影响)新陈代谢

物质交换物理性质变化(如:温度、渗透压等)化学性质变化(如:PH等 )(二)内环境的稳态内环境血浆是怎样维持PH相对稳定的?正常人血液中的PH通常为7.35—7.45间,变化范围很小!血浆中缓冲物质细胞消化系统碳酸钠组织液乳酸血浆中
缓冲物质H2CO3NaHCO3乳酸C02H2O碳酸钠泌尿系统
排出Na2HPO4NaH2PO4食物中的碱性物质如碳酸钠NaHCO3H2CO3乳酸钠+呼吸系统
排出碳酸血浆pH调节小结H2CO3 / NaHCO3、NaH2PO4 / Na2HPO4 这些缓冲物质,使血液的酸碱度不会发生太大变化,维持在相对稳定状态。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温度、渗透压、PH 、各种物质的含量等)都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生命活动的调节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体液调节神经调节激素调节其他化学物质
如:CO2、H+动物的行为调节 控制运动器官参与稳态把正常机体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三)稳态的生理意义 新陈代谢包括了许多酶促反应,而酶促反应需要温和的外界条件。如温度、PH 等必须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酶促反应才能进行。1. 稳态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须条件。2. 稳态破坏引起细胞代谢紊乱,并导致疾病。①血液中缺钙、磷,影响骨组织的钙化成年人患骨软化病、儿童患佝偻病②血液中高钙肌无力等疾病学以致用从内环境稳态的角度分析过量补钙对人体的利弊儿童缺钙 佝偻病
中年缺钙 骨质软化病
老年缺钙 骨质疏松症
血钙过低 肌肉抽搐
血钙过高 肌无力课堂反馈1、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管壁细胞的内环境分别是
A、血液和组织液 B、组织液和组织液
C、淋巴和血浆 D、血浆和组织液,淋巴和组织液2、血浆中的水来自
A、组织液 B、血浆和消化道
C、消化道、组织液、淋巴 D、淋巴、组织液3、下列物质中,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A 血红蛋白 B 葡萄糖
C 二氧化碳和氧 D 氨基酸4、下列有关稳态生理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稳态有利于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B 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 要条件
C 当稳态遭到破坏时,可导致疾病发生
D 当血液成分稳定时,人一定不会发生疾病课堂反馈下列各项中是血液中一对缓冲物质的是
A.H2CO3/NaHCO3
B.NaHCO3Na2CO3
C.HCl/NaOH
D.HNO3/NaNO3A一个人出现组织水肿,其原因可能是
A.血浆中尿素过多
B.皮下脂肪组织积存过多
C.血糖含量过少
D.血浆蛋白含量过少D直接参与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气体交换的系统是
A.循环系统和消化系统
B.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
C.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
D.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C课件16张PPT。血糖的调节1.什么是血糖2.血糖的来源血糖的去路消化吸收肝糖元的分解非糖物质的转化血糖血糖的调节80~120 mg/dl氧化分解合成糖元转变成脂肪和部分氨基酸讨论:1,消化糖类的场所在哪?利用了哪些消化酶? 2,肝糖元在什么条件下与葡萄糖进行相互转化?主要场所在哪? 问:当血糖过高或过低会出现什么症状?血液中的葡萄糖肝糖元肌糖元3、血糖平衡的意义 1.当血糖浓度低于50~60 mg/dL时——低血糖早期症状 2.当血糖浓度低于45 mg/dL时——低血糖晚期症状1.当空腹血糖浓度高于130 mg/dL时——高血糖症 2.当血糖浓度高于160~180 mg/dL时——糖尿 低血糖正常高血糖血糖含量在80~120mg/dl(约 0.1%) 血糖的平衡对于保证人体各种组织和器官
的能量供应以及保持人体健康有重要意义 4,问题?如何保持血糖的平衡呢?意义:1,胰岛素:3,唯一能够降低血糖含量的激素(蛋白质)2,作用:胰高血糖素:由胰岛B细胞分泌1 ,产生降低血糖含量由胰岛A细胞分泌2,作用升高血糖含量2,那么,人体内的血糖是怎样保持平衡的呢?3,其它几种方式对血糖的调节作用:1神经控制调节作用:下丘脑控制胰岛A,B细胞的分泌2肾脏的调节作用:3肾上腺素的调节作用肾脏的重吸收促进肝糖元的分解4,当人体由于各种原因不能正常调节血糖时会出现??1,产生5,糖尿病及其防治?如果你是一名医生,如何诊断糖尿病?1诊断3病因2症状持续血糖高且有糖尿三多一少(多饮,多食,多尿)胰岛B细胞受损 讨论:3糖尿病人他的胰岛素分泌量可能正常吗2高血糖是否就是糖尿病防治: 饮食习惯,基因治疗,药物治疗,加强锻炼 ?为什么?1某人某天因吃糖过多,次日体检时有尿糖,
此人一定是糖尿病人吗?4治疗注射胰岛素(不可过量,不可口服。治标不治本)练习2.给小白鼠注射一定剂量的胰岛素后,小白鼠进入休克状态,
要使其及时复苏可适量注射胃
A.甲状腺激素 B.生长激素 C.生理盐水 D.葡萄糖
3.当血糖含量发生变化时,神经调节的神经中枢位于
A.大脑皮层 B.脊髓 C.垂体 D.下丘脑 1.某广告宣称某种品牌的八宝粥(含桂园、红豆、糯米等)
不加糖,最适合糖尿病人食用。你认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糖尿病人应少吃含糖的食品,该八宝粥未加糖,可以放心食用
B.这个广告有误导消费者的嫌疑,不加糖不等于没有糖
C.红豆和糯米等食物中有较多的淀粉,糖尿病人
食用该八宝需粥需慎重
D.不能盲目听信厂商或广告商的宣传,应询问医生 4.切除胰腺的狗排出的尿液常常会吸引许多蚂蚁,这是因为
A.肌糖元分解,使血糖升高 B.非糖的物质转化,使尿糖升高
C.胰岛素缺乏,使狗出现糖尿 D.蛋白质分解,使尿糖升高 A)( D )( D )( C )15.下图为某营养成分在血液中的含量变化,请分析说明下述问题:
(1)此营养成分是_________。
(2)实现A—B主要是_________器官作用的结果。
(3)从D到E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非选择题葡萄糖小肠肝脏将肝糖元分解转变成葡萄糖释放到血液中 2下图是人体内糖代谢主要过程的图解,请根据图解回答下列问题; (1)a生理过程称为_________,发生的部位有_________。
(2)b生理过程称为_________,完成b过程的方式需要_________。 (3)①代表_________物质,储存物质①的器官是_________
(4)物质④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之一,g过程叫做_________作用。 (5)②是一种主要能源物质,它的名称是_________。
消化口腔,小肠吸收主动运输肝糖元肝脏转氨基肌糖元血糖升高血糖降低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胰岛素分泌增加饭后饥饿时这个图说明了什么呢?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作用相反胰岛素的作用是降低血糖含量,胰高血糖素作用使血糖
含量升高。血糖平衡的调节胰岛B细胞胰岛A细胞胰岛素的作用:
唯一能够降低血糖的激素;
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合成糖元、氧化分解、转变成脂肪
抑制肝糖元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增加血糖去路,减少血糖)胰高血糖素的作用:
能够强烈地促进肝糖元的分解,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血糖升高?下丘脑?胰岛B细胞?胰岛素血糖降低?下丘脑?胰岛A细胞?胰高血糖素
血糖降低?下丘脑?肾上腺?肾上腺素(促进肝糖元分解)糖尿病及其防治 1.病因------胰岛B细胞受损,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
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和细胞内的氧化利用发生障碍,
肝脏释放和由非糖物质转化来的葡萄糖则增多,出现高血糖.
2.特点------细胞供能不足?“多食”? 血糖升高?
糖尿?“多尿” ?口渴?“多饮”
机体主要由脂肪和蛋白质供能?逐渐消瘦,体重下降.
3.治疗------治标不治本,注射胰岛素(不可过量,不可口服)
4.控制饮食血糖平衡示意图氧化分解
合成糖元
转成脂肪
转氨基酸降血糖升血糖消化吸收
糖元降解
脂肪转化
氨基酸转三、血糖的调节 1.血糖的概念 (血液中的葡萄糖)
2.血糖的来源(食物消化吸收、糖元的分解、非糖物质的转化)
3.血糖的作用:为机体各种细胞的代谢活动提供能量
4.血糖含量的特点:在80~120mg/dL的范围内保持相对稳定
5.低血糖------供能不足,头昏,心慌,四肢无力
6.高血糖------医学上把空腹时血糖含量超过130mg/dL叫做高血糖
7.肾糖阈------肾脏所能保持的最高血糖含量(160~180mg/dL)
8.糖尿形成的条件:
当血糖含量高于肾糖阈,超过了肾小管的重吸收能力时,
才会有一部分葡萄糖随尿排出.
9.糖尿病------血糖含量持续高于160~180mg/dL的范围;糖尿
10.血糖平衡及其意义:保证能量供应思考题:
假设医生给一糖尿病患者一次注入过量的胰岛素,患 者将会
出现什么症状?采用什么方法进行急救?参考答案:

首先会大量出汗,之后,出现休克;静脉滴注葡萄糖液课件31张PPT。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选修) 生物 全一册二 
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和调节第一章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和免疫第一节 人体的稳态内环境细胞内液(5/8)
细胞外液(3/8) 组成:体液组织液(约4/5)
血 浆(1/5)
淋 巴(少) 由组织液、血浆、淋巴等细胞外液组成的体内细胞赖以生活的液体环境叫做人体内环境。 内环境 概念:忆旧引新血浆组织液淋巴渗透渗透(10%)淋巴循环渗透(90%)组织液、血浆和淋巴三者间的关系: 人的正常体温维持在37℃左右,血糖浓度稳定在80~120mg/dL之间,血浆的pH通常在7.35~7.45之间,这说明什么? 内环境的理化特性,如温度、渗透压、pH值等,各种化学物质的含量,能够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 稳态:1) pH值的调节的平衡调节
2)水和无机盐
3)血糖的调节
4)体温的调节是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是通过人体自身的调节来实现的。 自身的调节包括: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和调节水的来源:(一)水的平衡1)饮水 1300 mL/D
2)食物中含的水 900 mL/D
3)代谢产生的水 300 mL/D主要来源人体各组织或器官的含水量 水是构成人体各种组织或器官的主要成分,不同的组织细胞含水量有所不同,但是其含量相对稳定。 水的排出:1)肾 1500mL/D 尿液
2)皮肤 500mL/D 无明显出汗,皮肤蒸发
3)肺 400mL/D 呼出的水汽
4)大肠 100mL/D 未被吸收的水,消化液
5)分泌液 很少 泪液、唾液等 机体能通过调节排尿量,使水的排出量与摄入量相适应,以保持机体的水平衡。 最主要途径想一想肾脏排尿主要是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吗? 体内多余的水分、钠盐以及代谢废物的主要排出途径都是经肾脏随尿排出,所以不能说肾脏排尿主要是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二)无机盐的平衡人体内的无机盐大多以什么形式存在?离子状态
如: Na+、K+、Ca2+、Cl-、HCO3-等 人体每天都要通过饮食摄取一定量的无机盐,同时也要排出一定量的无机盐。一般情况,人体摄入和排出的无机盐是保持平衡的。钠(Na+)来源:
数量:
吸收:
代谢:
排出:
特点:食盐(主要)
6 ~ 10 g/D
小肠(几乎全部)
主要存在细胞外液
肾脏(主要)、汗液、粪便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不排(尿钠) 食物(食盐)中的Na+粪便中的Na+尿液中的Na+汗液中的Na+Na+钾( K+)来源:
数量:
吸收:
代谢:
排出:
特点:食物(蔬菜等)
2 ~ 4 g/D
消化道
主要存在于细胞内液
肾脏(主要)、粪便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也排(尿钾) 食物中
的K+
消化道
中的K+
随粪便
排出的K+
血钾组织液中的K+细胞内液中的K+尿K+相对稳定状态长期不能进食的病人,应注意适当补充钾盐想一想大量出汗后为什么要喝盐水? 大量出汗,人体会丢失大量的水和无机盐,所以要喝盐水补充丢失的水和无机盐,以维持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想一想有人说:“一个人一天内不吃饭、不喝水,但只要没有大、小便,就可以维持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这种做法对吗?为什么? 不对,因为一个人一天内可以不吃饭、不喝水,但不可能不排便(尤其是小便);即使不排便,体内的水和无机盐也会从其他途径排出,使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遭到破坏。(三)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人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是在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共同作用下,主要是通过肾脏来完成的。 正常成年人每天滤过肾小球的水、Na+和K+等有99%以上被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集合管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是随着体内水的出入情况而变化的。水平衡的调节下丘脑中的渗透压感受器饮水不足,
失水过多,
食物过咸饮水过多,
盐分丢失过多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细胞外液渗透压正常垂体后叶抗利尿激素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尿量尿量增加饮水产生渴觉大脑皮层+++++-----+使细胞外液渗透压趋向于恢复正常抗利尿激素 抗利尿激素又称为加压素,下丘脑神经内分泌细胞合成的肽类激素。合成后运往垂体后叶贮存。
生理作用:增加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促进其中水分的重吸收,使尿液浓缩,尿量减少。盐平衡的调节肾小管和集合管吸钠排钾肾上腺皮质醛固酮血钠降低,血钾升高血钠升高,血钾降低++++-维持血钠和血钾含量的平衡醛固酮 醛固酮,肾上腺皮质分泌的盐皮质类固醇。
生理作用: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钠的重吸收、对水的重吸收,对钾的分泌。①饮水
②食物中的水
③代谢产生的水①肾脏排尿??
②皮肤排汗
③肺排水汽
④大肠排便食 物①肾脏排尿
②皮肤排汗
③大肠排便食 物①肾脏排尿
②大肠排便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小结①神经调节??
②抗利尿激素调节醛固酮调节醛固酮调节人在高温条件下工作、剧烈运动或剧烈呕吐、严重腹泻时丢失大量水和无机盐丢失Na+盐过多丢失K+盐过多细胞外液
渗透压下降 细胞内液
渗透压下降 血压下降心率加快四肢发冷 多种临床症状如心律失常 (四)水和无机盐平衡的意义什么情况下,人会丢失大量水和无机盐? 人在高温条件下工作、剧烈运动或患某些疾病(如剧烈呕吐、严重腹泻)都会丢失大量的水和无机盐(主要是钠盐)。若不及时补充水和无机盐,会有何后果? 会导致机体的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并出现血压下降、心率加快、四肢发冷等症状,严重的甚至昏迷等。怎样缓解上述症状?及时补充生理盐水。想一想?K+有何生理作用?1)维持细胞内液的渗透压(决定性作用)
2)维持心肌舒张
3)保持心肌正常兴奋性等哪些情况会丢失大量K+?怎样补钾?人大量出汗、剧烈呕吐和腹泻等。
蔬菜和水果中含有丰富的,只要保持合理膳食,就能满足机体的需要。血钾含量过低,会出现什么症状?心肌自动节律异常,并导致心律失常等。人体每昼夜有多少代谢废物必须随尿液排出?35~50g溶解这些代谢废物的最低尿量是多少?500ml以上如果排出的尿量过少,代谢不能及时随尿液排出体外,会出现什么后果?引起中毒现象,而损害健康。人每天都要保证饮水! 总之: 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对于维持人体的稳态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人体各种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想一想有的人口味过于清淡,炒菜时放盐极少。想一想长期这样下去,对他的健康会有什么影响? 长期不吃盐或吃盐极少,会导致机体的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并出现血压下降、心率加快、四肢发冷等症状,严重甚至昏迷等。1)请解释:大量饮用清水后,尿量增多的原因是什么?
大量饮用清水后,血浆渗透压降低,对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刺激减小,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肾小管与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多。
此称为水利尿,从而维持体内水分平衡。课堂训练?2)抗利尿激素对肾脏最明显的作用是
A、增加肾小管对水的通透性
B、增加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
C、增加髓袢升支对水的通透性
D、增加髓袢降支对水的通透性
E、使入球小动脉收缩?√3)对急性肠胃炎患者(脱水)注射生理盐水是为了       ;
4)高温作业出汗太多,可能体内缺乏盐分,出现肌肉痉挛现象,要喝淡的食盐水,来  平衡。维持水的代谢平衡维持食盐的代谢5) (2000年上海卷)下列有关人体水分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大量饮水,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B、渴觉中枢兴奋,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C、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则尿量增加
D、细胞外液中电解质浓度降低,则尿量减少√再见脱 水概念: 是指人体大量丧失水分和Na+,引起细胞外液严重减少的现象。分类(按其严重程度)1)高渗性脱水
2)低渗性脱水
3)等渗性脱水高渗性脱水:又称缺水性脱水,即失水多于失盐。原因:
调节:
反应:
缓解:
治疗:高温、大量出汗或发高烧等
细胞外液的渗透压↗,抗利尿激素分泌↗
明显口渴、尿少等症状
及早饮水
滴注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溶液低渗性脱水:又称缺盐性脱水,即失盐多于失水。原因:
调节:
反应:
治疗:严重呕吐、腹泻、大出血或大面积烧伤等
细胞外液的渗透压↘,抗利尿激素分泌↘
无口渴现象,易造成没有脱水的假象
输入生理盐水等渗性脱水:又称混合性脱水,即失盐和失水程度差不多。原因:
治疗:呕吐、腹泻等
输入生理盐水和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溶液的方法治疗课件39张PPT。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选修) 生物 全一册一
特异性免疫第一章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和免疫第二节 免疫天花是由天花病毒引起的烈性传染病。染上天花而侥幸生存下来的病人常常留下永久性的瘢痕。 18世纪,欧洲死于天花的总人数达1.5亿人;
1872年天花在美国流行,仅费城一个城市就有近2600人死亡;
1972年时,南斯拉夫爆发了共170个病例、35人死亡的疫情;
中国历史上孙思邈取天花口疮中脓汁敷于皮肤的办法预防天花;
18世纪英国人爱德华·詹纳发明了种牛痘的方法,这种方法明显降低了天花的发病率。 1796年5月,詹纳用从一个奶场女工手上的牛痘脓疱中取出来的物质给一个八岁的男孩詹姆斯·菲普斯注射。如事先所料,这孩子患了牛痘,但很快就得以恢复。六周后又给他接种天花痘浆,果不出所料,孩子没有出现天花病症。温故知新 1.人体的三道防线是什么??
 2.什么是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免疫是肌体的一种特殊的保护性生理功能,通过免疫,机体能够识别"自己",排除"非己",以维持内环境的平衡和稳定。  1、概念
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体内的抗原物质,如病原体、人体本身所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以维持人体内环境的平衡和稳定。
2、主要功能
免疫的主要功能有防御感染、自身稳定和免疫监视。 一、免疫的概念免疫的类型非特异性免疫
(先天免疫)来源:人在出生后产生的。
特点:只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防御作用,对其它的病原体无效。特异性免疫
(获得性免疫)来源:一种天然防御功能。
特点:是先天遗传的,不针对哪一种病原体,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二、免疫的类型皮肤和黏膜对病菌的阻挡作用皮肤分泌物的杀菌作用呼吸道黏膜上的纤毛清扫异物溶菌酶使细菌溶解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白细胞消灭病原体体液中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皮肤分泌物的杀菌作用 第一道防线
(皮肤和黏膜组成) 第二道防线
(溶菌酶和吞噬细胞组成)皮肤和黏膜的阻挡作用黏膜上纤毛的清扫作用溶菌酶使细菌溶解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非特异性免疫白细胞消灭病原体特点:先天的遗传的,不针对哪一种病原体,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非专一性) 天花病毒侵入人体的过程第三道防线:特异性免疫(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组成)三、特异性免疫(二)抗原(三)抗体(一)免疫系统的组成(四)体液免疫(五)细胞免疫(七)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关系(六)特异性免疫的基本过程(一)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1、免疫器官:骨髓、胸腺、脾、
淋巴结、扁桃体等
2、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吞噬细胞等
3、免疫分子:抗体和淋巴因子1.免疫器官
(1)胸腺
(2)骨髓
(3)脾
(4)淋巴结
(5)扁桃体淋巴细胞:T细胞、B细胞等

粒细胞:噬中性粒细胞、噬       酸性粒细胞、噬碱性粒细胞等
单核吞噬细胞:巨噬细胞、肥大细胞等2、免疫细胞: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 T淋巴细胞
(表面有抗原识别受体)巨噬细胞 B淋巴细胞
(表面有抗原识别受体)人体内三种主要的免疫细胞 T淋巴细胞巨噬细胞 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 肺巨噬细胞 吞 噬大肠杆菌巨噬细胞吞噬细菌T细胞 淋巴因子(白细胞介素、干扰素等)
 抗体、
补体(存在于血清、体液中的蛋白质分子)
 细胞因子等。3、免疫分子:(1)防御功能:抗感染或防止抗原侵入
(2)稳定功能:清除衰老、死亡或损伤细胞

(3)免疫监视:消灭突变细胞5、免疫系统的功能:1、抗原:可使机体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2、抗原的性质:
⑴异物性:一般是进入人体的外来物质,如细菌、病毒、花粉等, 自身的组织和细胞(如损伤细胞、癌细胞等)⑵大分子性:相对分子质量大于10000的大分子物质,如蛋白质>多糖。 (寡糖、低聚糖和脂类均没有抗原性,不能刺激动物产生抗体) ⑶特异性:一种抗原只能与相应的抗体或效应T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抗原决定簇:抗原表面具有的某些特定的化学基团(二)抗原一般说抗原与机体之间的亲缘关系越远,组织结构差异越大,其免疫原性越强。各种病原体、动物蛋白制剂等对人都是强抗原;同种异体的异物,也有免疫原性;自身成分在胚胎期未与免疫活性细胞充分接触过的物质也具有免疫原性,如精子、脑组织、眼球晶状体蛋白和免疫球蛋白的独特型抗原,都属自身抗原。另外,外伤和癌变细胞也能成为抗原。 1、不同的抗原所具有的抗原决定簇数目和分布不同。

2、有的抗原的抗原决定簇数量多且分布在表面

3、有的则数量较少或分布于抗原内部。 抗原决定簇是免疫细胞和抗体识别抗原的标志。隐藏在抗原分子内部的抗原决定簇一般是无功能的。只有暴露的抗原决定簇能为免疫系统识别。抗原决定簇天花
病毒 人体 抵抗天花
病毒的物质 侵入 产生 消灭 天花病毒(三)抗 体1、抗体发现过程  19世纪末20世纪初,科学家发现用细菌或细菌产生的外毒素注射动物,该动物的血清中会出现一些有防御作用的保护性成分(称抗毒素、凝集素等)。
20世纪30年代,科学家用电泳法证实这种起防御作用的物质是球蛋白,统称为抗体,注射的细菌或细菌外毒素则起了抗原的作用。
1959年科学家对抗体的结构进行了研究,证明它是由四条肽链组成,借二硫键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Y”型的四链分子。 抗体具特异性不同的抗体某些部分氨基酸序列各不相同,决定抗体的特异性。2、抗体:机体受抗原刺激后才产生的,能与该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3、分布:主要分布于血清中,也分布于组织液及外分泌液中,如乳汁中,所以新生儿在一定时间(4~6月)内可由于获得母体乳汁内的抗体而获得免疫。抗原抗体注意:抗体与抗原的结合具有特异性抗体只在体液中起作用,它对
于细胞内的抗原无能为力。有些抗原无法使人产生抗体(四)体液免疫 抗原进入人(或动物)体后,刺激人体产生抗体,然后被体液中的相应抗体消灭,这种特异性的免疫叫体液免疫体液免疫过程抗原反应阶段效应阶段感应阶段??? ①多数抗原要先经过吞噬细胞无特异性的吞噬后,其内部的抗原决定簇暴露出来,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有的抗原直接刺激B细胞。这种呈递多数通过细胞表面的直接相互接触来完成。 ①大部分B细胞分化形成效应B细胞
效应B细胞是终末细胞,不再增殖,寿命很短,经过几天大量产生抗体以后就死去。抗体离开效应B细胞后,随血液、淋巴液流到全身各部,发挥消灭抗原的作用。
②小部分B细胞成为记忆细胞。
记忆细胞的特点是寿命长,对抗原十分敏感,能“记住”入侵的抗原。 如果有同样的抗原第二次入侵时,记忆细胞比没有记忆的B细胞更快地做出反应,很快分裂产生新的效应B细胞和新的记忆细胞。  ①有些抗原,如病毒等,由于抗体的结合而失去对寄主细胞表面受体的结合能力,因而不能侵入细胞。???  ②有些细菌产生的毒素,如白喉毒素、破伤风毒素,可因抗体的结合而不为细胞所接受,丧失毒性因而无效。  ③沉淀和凝集:如果抗原分子是可溶性蛋白质,抗体的结合就使抗原分子失去溶解性而沉淀;如果抗原分子是位于细胞上的,抗体的结合就使这些细胞凝集成团而失去活动能力,例如血液凝集。抗体数量初次抗原刺激二次抗原刺激时间B细胞的二次免疫例:在教室里,甲和乙分别是丙的邻座。有一天,丙患了感冒。两天后,甲也患了感冒,而乙则没有。乙说一星期前他患过了感冒,现在已经痊愈了。请解释一下为什么乙没有象甲那样患感冒?
出过天花或麻疹的人为什么会终身免疫?记忆细胞很快分裂产生新的效应B细胞和新的记忆细胞。 抗原进入细胞内部,体液中的抗体不起作用,依靠T淋巴细胞来消灭和清除抗原的过程。 (五) 细胞免疫抗原(1)感应阶段
(2)反应阶段
(3)效应阶段细胞免疫的过程   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使靶细胞的通透性改变,渗透压改变导致大量吸水,裂解死亡。抗原被抗体消灭。
效应T细胞还能释放出可溶性免疫活性物质--淋巴因子(白细胞介素、干扰素等) ,加强各种有关细胞的作用来发挥免疫效应。  如白细胞介素-2能诱导产生更多的效应T细胞,并且增强效应T细胞的杀伤力;还能增强其他有关的免疫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作用。  变异细胞(肿瘤细胞)含有不同于正常细胞的蛋白质,成为抗原被免疫系统识别。通过免疫反应将这些细胞清除,从而避免肿瘤的形成。(六)特异性免疫的基本过程感应阶段:
反应阶段:
效应阶段:抗原处理、呈递和识别的阶段B细胞、T细胞增殖分化,以及记忆细胞形成的阶段效应T细胞、抗体和淋巴因子发挥免疫效应的阶段(七)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关系1、细菌外毒素——体液免疫作用
2、结核杆菌、麻风杆菌——细胞免疫
3、病毒感染——体液免疫、细胞免疫  无论是体液免疫还是细胞免疫都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二者之间既各自有其独特的作用,又可以相互配合,共同发挥免疫效应。 抗原被抗原侵入的宿主
细胞(即靶细胞)效应B细胞产生的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1.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2.效应T细胞释放淋巴因子,促进细胞免疫的作用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的区别免疫的功能及功能异常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的产生清除衰老、死亡或损伤的细胞识别和清除体内的异常细胞出现过敏反应。例如:对药物、食物、花粉的过敏。出现自我免疫病。如:类风湿关节炎免疫缺陷综合症;例如:艾滋病肿瘤形成出现排斥反
应。如;器
官移植再见祝你健康科学研究:(1)用大量X射线照射去掉胸腺的小老鼠,小老鼠可失去全部免疫功能。
(2)此时如果输给小老鼠来自胸腺的淋巴细胞,免疫功能虽得到恢复,但仍与正常小老鼠不同,即不能产生游离于体液中的抗体。
(3)如果在X射线照射后不输给小老鼠来自胸腺的淋巴细胞,而输给来自骨髓的淋巴细胞,去胸腺小老鼠的细胞免疫功能不能恢复,但产生抗体的功能却得到一定恢复。
(4)如果同时给X射线照射过的去胸腺小老鼠输入来自胸腺和骨髓的淋巴细胞,小老鼠就可恢复全部免疫功能。(1)用大剂量的射线照射大鼠,杀死其淋巴细胞和其他白细胞,大鼠就失去了免疫的功能,因而很容易感染疾病。
  (2)给上述大鼠分别输入各种类型的白细胞,发现只有在注入了淋巴细胞之后,大鼠才能恢复免疫功能。课件30张PPT。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人的免疫细胞会不会出问题?你知道有哪些常见的免疫方面的疾病?先天免疫缺陷获得性免疫缺陷自身免疫疾病和过敏  正常的免疫功能可以识别并排除进入体内的“非己”物质,维持内环境的稳定。当免疫功能不正常时,就可能发生免疫失调性疾病。常见的有㈠ 过敏反应
㈡ 自身免疫病
㈢ 免疫缺陷病㈠ 过敏反应各种过敏反应1、过敏反应: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2、过敏反应的特点:
①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
②一般不会损伤组织细胞;也不损伤组织;??
③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例如:有的人吃过虾、蟹等食物后或接触了某种物质后,一到两小时就发作,出现呼吸困难,浑身瘙痒难忍等症状。这时只要到医院静脉注射50毫升葡萄糖酸钙,十来分钟就几乎完全好了。甚至不作任何处理,也往往能在几小时或十几小时内症状消失。3、过敏反应类型
全身性过敏反应:引起过敏性休克,主要是药物过敏,如青霉素、头孢霉素,普鲁卡因,链霉素等。
呼吸道过敏反应:引起过敏性鼻炎和过敏性哮喘,如花粉、尘螨、真菌、毛屑等。
消化道过敏反应:引起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甚至休克,如鱼、虾、蟹、蛋、奶等食物。
皮肤过敏反应:引起麻疹、湿疹、血管性水肿,如药物、食物、肠道寄生虫、冷热刺激等。 4、过敏反应的原理:  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叫过敏原。如花粉、青霉素、药物、食物、肠道寄生虫、冷热刺激等。
①致敏阶段:过敏原进入机体后,在过敏原的刺激下,由效应B细胞产生抗体。抗体吸附在某些组织细胞的表面。
  ②激发阶段:
当相同的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时,上述细胞释放出组织胺等物质,可引起毛细血管扩张,血管壁通透性增大,血液中水分渗出引起局部水肿,平滑肌收缩和腺体分泌增多等。   ③效应阶段:指组织胺等物质作用于效应组织和器官,引起局部或全身过敏反应的阶段。
  若应出现在皮肤则出现红肿、荨麻疹等,若出现在呼吸道则出现流涕、喷嚏、哮喘、呼吸困难等,若出现在消化道则出现呕吐、腹痛及腹泄等。个别症状特别严重的可因支气管痉挛,窒息或过敏性休克导致死亡。4、过敏反应的防治:预防:
过敏反应是由接触过敏原引起的,找出过敏原并避免再次接触该过敏原是防止过敏反应的主要措施。如自己不能找出可请医生用医学方法进行测定。治疗:
极轻微的过敏可以不治疗,分散注意力一段时间就可消失;较轻微的过敏可静脉注射含钙药物或口服扑尔敏治疗;严重的过敏须上医院对症救治。㈡ 自身免疫病1、概念: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人体的免疫系统对自身成分发生免疫反应,导致自身组织和器官的损伤并出现症状。系统性红斑狼疮2、几种自身免疫病:  ⑴系统性红斑狼疮:诱因目前尚不清楚,可能与遗传、免疫失调、内分泌异常及环境因素等有关。累及多器官,症状时轻时重。主要表现有发热、关节痛、体表红斑、脱发、白细胞减少等。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体表出现红斑 ⑵风湿性心脏病及类风湿性关节炎:  风湿性心脏病简称风心病,由酿脓链球菌感染引起。酿脓链球菌有一种抗原决定簇与人心脏瓣膜上一种物质的结构很相似。人感染该菌后体内产生相应的抗体,这些抗体在清除病菌时错误地与心脏瓣膜也发生免疫反应,导致心脏瓣膜受损,关闭不严,血液有倒流现象。
类风湿性关节炎与风心病相似,
抗体攻击关节组织,引起关节粗糙,
关节面液增多,压力升高等症状。
患者表现为关节肿胀,疼痛,活动
受阻等。(3)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可萨奇病毒感染激发的免疫应答可攻击胰岛B细胞,引发糖尿病。
(4)急性肾小球肾炎:链球菌有多种抗原蛋白与人体肾基底膜有交叉抗原,也可引发急性肾小球肾炎。
多种徽生物因其热休克蛋白与人的热休克蛋白以及多种组织有交叉的抗原,可引起类风湿性关节炎、心肌炎、慢性活动性肝炎。过敏反应、自身免疫病两类疾病在免疫反应上有什么相似点? 免疫失调:包括过强和过弱两个方面。
上述过敏反应因免疫反应过强而造成的免疫失调,但通常不损伤组织细胞;而免疫反应过强可能造成不能识别自我成分而患自身免疫疾病。那么免疫反应过弱又会出现什么结果呢?㈢ 免疫缺陷病1、概念:机体的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不能有效抵抗抗原的感染而引起的疾病。 共同特点是:由于对各种病原体的易感性增加,患者出现反复的、持续的、严重的感染,如气管炎、肺炎、中耳炎、化脓性脑膜炎、脓皮病,甚至于恶性肿启的发病率比同龄正常人高100~300倍。 2、类型(1)先天性免疫缺陷病:遗传因素引起,病人免疫力低下,对疾病抵抗力差。
如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伴湿疹血小板减少的免疫缺陷病、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等。 (2)后天性免疫缺陷病:疾病或其他因素(如营养不良、感染、药物、肿瘤、手术、外伤、烧伤、脾切除等。)引起,病人丧失部分或全部的免疫能力。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病。
艾滋病是后天性免疫缺陷病的典型病例。
艾滋病是英语AIDS的译音,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的简称。1981年在美国发现,现已蔓延到全世界。
2002年,全世界有310万人死于艾滋病,另有500万人新感染艾滋病病毒,全球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数达到了4200万人,其中有一半是女性。这也使得艾滋病成为与肺结核、疟疾并列的传染病三大杀手。
我国1985年发现首例艾滋病, 全国已报告的艾滋病感染者11170例,其中包括艾滋病病人338例, 全国实际感染者已超过30万。???
??? ??? 12月1日作为全世界宣传防治艾滋病的日子,被称之为“世界艾滋病日”更确切地说是“世界同艾滋病做斗争日”。????津巴布韦一名6岁的艾滋病患儿  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免疫系统渐进行衰退。HIV存在于患者的血液、精液、泪液、尿液及乳汁中。
传播方式:1.性接触 3.母婴垂直传播
2.注射途径:⑴输血 ⑵血制品
⑶共用污染有HIV针头和注射器  HIV能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特别是能够侵入T细胞,使T细胞大量死亡,导致人体丧失一切免疫功能。人失去免疫功能后各种传染病将乘虚而入,使人感染发病,一般在两年内死亡。
被HIV侵入是脑细胞,使有些艾滋病患者有严重痴呆、行动迟缓、记忆力丧失等症状。 HIV攻击人的T细胞  艾滋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预防主要有:①洁身自爱;②不与他人共用牙刷、剃须刀等器具;③不用未经消毒的注射器等医疗器械;④需要输入血液及血液制品时须经严格的HIV检测。从免疫预防、免疫治疗和器官移植面简要介绍。1、免疫预防㈣免疫学的应用 我国宋朝真宗时期(998-1022)接种人痘:通过穿患者的衣服、用痘痂研细吹入鼻孔的方法预防天花,这在防治传染病方面是一大创举。
英国医生爱德华·詹纳于1796年接种牛痘:用针尖沾上感染了牛痘的女工手上的痘浆,然后划到一个男孩左臂的皮肤上;六个星期后,又在他的右臂接种了天花痘浆,但男孩并没有感染天花。开创了免疫疗法的先河。???
接种了牛痘的人可预防天花,这是因为牛痘病毒和天花病毒的结构很相似,牛痘病毒与天花病毒进入人体后刺激人体产生的抵抗牛痘(天花)病毒的物质相似。
1961年经后天花在我国已消灭,70年代停止接种。 詹纳为男孩接种牛痘 党和国家领导人率先垂范,到基层幼儿园给儿童喂服小儿麻痹三型混合糖丸。  为预防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传染病,我国制定了“计划免疫”的政策,规定所有的人都必须接受计划免疫。我国推荐的儿童免疫程序我国计划免疫的疫苗(国际上把细菌性制剂、病毒性制剂以及类毒索统称为疫苗。)有:百白破三联针(预防百日咳、白喉、破伤风)、小儿麻痹症糖丸、卡介苗(预防肺结核)及牛痘(预防天花,已消灭,70年代停止接种)等。2、免疫治疗  概念:针对机体低下或亢进的免疫状态,人为的增强或抑制机体的免疫功能以达到治疗疾病的治疗方法称免疫治疗。   体液免疫的缺陷:
如:被狗咬伤的人要注射“狂犬疫苗”、被铁钉等扎伤的人常注射的“破伤风抗毒素”等都是从健康且遭受过相应抗原感染的人血液中提取出来的抗体。  细胞免疫的缺陷:
给被抗原感染或怀疑被感染的人输入淋巴因子、干扰素等增强免疫效应的物质用于治疗某些疾病也属免疫治疗的方法。 免疫治疗是否只是加强免疫系统的作用?免疫治疗可分为免疫增强疗法和免疫抑制疗法。
免疫增强疗法主要用于治疗感染、肿瘤、免疫缺陷等免疫功能低下的疾病,包括非特异性免疫增强剂、疫苗的应用、抗体或淋巴细胞的过继免疫疗法、细胞因子疗法等。
免疫抑制疗法主要用于治疗超敏反应、自身免疫性疾病、移植排斥、炎症等。免疫治疗法包括非特异性免疫抑制剂、淋巴细胞及其表面分子的抗体、诱导免疫耐受的疫苗的应用等。
糖皮质激素和环磷酞胺就常常作为器官移植中的免疫抑制剂来抑制免疫应答。3、器官移植  概念:医学上把用正常器官置换丧失功能的器官以重建其生理功能的技术。临床上常用的同种移植及其成败的关键是什么?  每个人的细胞表面都有一组与别人不同的组织相容性抗原(HLA),如果移植的器官与病人的HLA不一致,病人的免疫系统就会“认”出这是“非己”物质而加以排斥,从而导致器官移植手术失败。一是寻求与受者HLA相配的供者组织或器官;研究表明,除同卵多胞外,要找到与病人HLA完全相同的人几乎是不可能的!人的HLA有很多种,有的会引起强烈的免疫反应,有的则反应较轻。研究表明,只要供者与受者主要HLA有一半以上相同,就可以进行器官移植。    为减轻器官移植后的免疫反应,病人必须长期使用免疫抑制的药物,使免疫系统变得“迟钝”才可使移植的器官在病人身上长期发挥作用。二是使用免疫抑制剂。因免疫系统功能不正常引起的疾病。过敏反应:机体受过敏原刺激引起的发作  快、反应强烈但消退也快的免疫反应。自身免疫病:在某些特殊条件下免疫系统  对自身组织发生免疫反应引起的疾病。免疫缺陷病:免疫功能低下,不能有效抵  抗抗原的侵染而导致的疾病。免疫预防:输入抗原刺激人体产生相应的  特异性免疫以预防传染病的方法。免疫治疗:输入抗体免疫增强因子提高病  人免疫能力,治疗有关疾病的方法。器官移植:供者器官会与受者的免疫系统发生免疫导致器官移植失败。必须抑制受体的免疫功能以保持移植器官的存活。概念:免疫失调疾病免疫学的应用免疫小结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