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其多列
1、教材分析
歌曲《其多列》是云南哈尼族的一首儿歌,2/4拍,五声羽调式。歌曲轻快、活泼,旋律多为级进,节奏变化不大,简单上口,便于演唱。这首歌是孩子们结伴上山砍柴、拣竹叶的路上唱的。
歌曲《其多列》在课本上采用了小人图形谱示意节奏,山坡示意旋律的起伏的呈现方式,不仅给学生直观的感受,而且有一定的趣味性。
2、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喜欢模仿和歌唱。他们善于表现自己,但是由于刚刚入学不久,自律性相对差一点,而且对音乐常识了解甚少。
3、教学目标
1.通过《其多列》的演唱,感受哈尼族儿歌的风格特点,体验哈尼族儿童的生活情趣。
2.通过组织学生学习歌曲,教育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劳动。
3.知道音有长短,读出走与跑的长短,练习随歌声和乐曲进行节拍,初步做到均匀、正确。
4、教具准备
电子琴、多媒体课件
5、重点难点
? 1.引导学生充分感受哈尼族儿童的风格特点,体验音乐的情绪,有表情的演唱歌曲。
?2.知道音有长短,读出走与跑的长短,练习随歌声或乐曲进行击拍,初步做到均匀.准确。
6、教学过程
6.1 第一学时
6.1.1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音乐律动《动物说话》。(使孩子们集中注意力,快速进入学习音乐的状态。)
师生互动,探求新知
师:国庆节之前,我们学习了《国旗国旗真美丽》这首歌曲,当时,老师给同学们介绍了一点儿关于我们国家的知识。今天,我们继续来了解一下我们的国家,首先,请同学们看一看这张照片。(照片上的人是不是很开心啊?我们的国家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五十六个民族的兄弟姐妹就像五十六朵美丽的花朵在祖国的大花园中竞相开放,现在我们看到的这张照片就是五十六个民族的兄弟姐妹聚集在天安门广场上,他们相亲相爱,就像一家人一样。)
师:今天,老师要带同学们来了解并学习其中的一个少数民族——哈尼族。
你们听,哈尼族的小朋友邀请我们大家去做客呢?(播放《其多列》录音)
新课教学
刚才我们已经听了一遍《其多列》的录音,请同学们迅速地从课本上找出哈尼语“其多列”是什么意思。(快快来)
同学们先不要着急“快快来”,在学习歌曲之前,老师得先考考你们,只有过关了,我们才能更好地学习歌曲,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信心?
出示小人图形谱的节奏。(走和跑跑,提示学生一个走等于两个跑)
出示整首歌曲的小人图形谱节奏。(引导学生积极尝试,在老师的带领下能正确的读和拍。)
出示歌曲里的典型节奏,结合“走”和“跑”的时值来进行拍击。
出示小人上山下山的图形谱。(即歌曲旋律的走向)
教师范唱,学生回答哈尼族的小朋友这一天都做了些什么?
师:哈尼族的小朋友在做什么啊?生回答(略)你们在家都做过哪些劳动啊?如:洗衣服、扫地、擦玻璃、拖地、等。(教育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劳动)
师:那么让我们看一看哈尼族的小朋友真的也像同学们一样在劳动吗?请同学们把第一段歌词读一读。(设计意图:通过朗读歌词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歌词,为学生记住歌词奠定基础)
师:前面我们讲过“其多列”是哈尼语,它的意思是“快快来”,是哈尼族的小朋友在招呼自己的小伙伴。请你们也来唱一唱这一句,招呼你的小伙伴。(教师弹奏第一乐句的伴奏音乐)
师:小伙伴们要出发了,他们要去哪里,做什么啊?小朋友们还需要带什么工具吗?(随琴轻唱)
师:请小朋友完整演唱歌曲的第一段。
学习后两段的歌词。
完整地歌唱歌曲。(齐唱、分组唱等)
即兴编创
为歌曲设计动作,并表演唱。
教学小结
今天,我们跟着哈尼族的小朋友去了解了一下云南哈尼族的人们,体验了哈尼族儿童的生活情趣,我们要跟他们一样积极乐观、热爱生活、热爱劳动。做一个团结、有爱的小朋友。最后,我们唱一首《拉勾勾》送给哈尼族的小朋友!
教学反思:
《其多列》是一首云南哈尼族民歌,节奏简单,旋律平稳,是深受孩子们喜欢的歌曲。歌曲欢快活泼,但节奏对一年级学生来讲有点快,特别是在“走”与“跑”的节奏训练时有的同学越拍越慢。所以我重点要求并做示范。在教学过程中,我一直采用电子琴伴奏,这样便于学生的演唱,为了帮助学生记忆歌词,我带领同学们为歌曲编配动作,然后,在完整的音乐中作一个完整的示范。帮助学生全面感受和理解了音乐。接着,我让学生跟着音乐做动作,提醒学生动作要符合音乐总的情绪、音乐的节奏、节拍特点、速度力度的变化。但是因为孩子们都是挤在一起做的,而且班级有个孩子骨折了,我担心发生意外,原本打算全班同学一起起立做动作和挑选部分学生上台表演这一环节都未能开展。最后,让学生随着音乐的结构完整表演一遍。这样学生很快地就掌握了这首律动并能背唱歌曲。
但是,这是我从教以来第一次上音乐课的公开课,在教学流程的安排上还有一定的欠缺。通过上课发现,在朗读歌词这一块儿占得时间有点多,自己不敢放手让学生去试一试,总是自己带着他们去读去练习。另外,自己的语速过快,由于紧张导致好几次都语无伦次。不过,我相信,通过大家的指导和自己今后的努力,我一定会有更大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