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夕歌》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校园夕歌》,了解歌曲的历史背景、学堂乐歌、五声徵调式。
2、培养学生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演唱歌曲。
3、通过跟着伴奏音乐按节奏朗诵歌词,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节奏感、乐感,并用所学知识创编、演绎《校园夕歌》。
4、感受歌曲反映少年时代应珍惜光阴、树立理想的感情。
教学重点:
1、能熟练地、有感情地唱好《校园夕歌》。
2、激发学生为建设祖国更加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学习的情感。
教学难点:
1、通过按歌曲节奏朗诵歌词的形式进一步培养节奏感,乐感。
2、用所学知识创编、演绎《校园夕歌》。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欣赏歌曲《童年》,引出“校园歌曲”。
二、讲授新课
(一)、了解歌曲的背景及“学堂乐歌”的知识
师:这首歌曲是哪个年代的?
生:20世纪20年代。
师:我们一起来了解这首歌曲的历史背景——
《校园夕歌》是20世纪20年代广泛流传于“读书郎”中的学堂乐歌。曲调源于我国民间传统乐曲《老八板》,歌词是由李叔同先生填写,是旧民主革命时期的爱国歌曲。后来有些音乐教师为了配合学生课堂的音乐学习,在原来的曲调上重新填词教唱,成为了一首脍炙人口的学堂乐歌。
“学堂乐歌”是随着新式学堂的建立而兴起的歌唱文化,一般指学堂开设的音乐课或为学堂唱歌而编创的歌曲,出现于清朝末期、民国初期的学校歌曲(类似当今的校园歌曲)。学堂乐歌的倡导、推广者以沈心工、李叔同等启蒙音乐教育家为代表。早期以旧曲填学堂乐歌新词为主,用中国民歌、小调的曲调或欧美歌曲的曲调填进创作的新词。
(二)、听唱歌曲
师:现在我们听赏一次歌曲,请同学们认真聆听,思考歌曲的音乐特点。
生:学生回答......(师总结:歌曲旋律流畅自然、乐句停顿明显、歌词亲切如谈话)
师:先听老师唱一遍旋律
师:请同学们跟老师伴奏唱旋律(要求:边点拍边唱)
师:你认为哪句最难唱?请提出来——
生:提出难点,共同解决。
师:同学们注意到歌曲有哪些音?结束在哪个音上?
生:歌曲有“do、
re、
mi、
sol、
la ”五个音,结束在“sol”上。
师:对,这是一首五声徵调式的歌曲。五声徵调式是中国传统调式之一,由“do、
re、
mi、
sol、
la ”五个音构成,运用于中国古代民间音乐。
师:请大家跟老师伴奏齐唱歌词,要求:声音自然圆润,吐字清楚。
(三)、指导学生按照音乐的节奏朗诵歌词
师:我们不单可以在伴奏下演唱歌曲,还可以在音乐的伴奏下有节奏地朗诵歌词,请听老师在音乐伴奏下朗诵《校园夕歌》的歌词——
师:你们也来试试看。请同学们按音乐的节奏一齐朗诵歌词。
(四)、表演歌曲:运用表演、朗诵与演唱相结合的形式表现《校园夕歌》。
师:通过学习,我们感受到歌曲旋律流畅自然,是一首民族风格较浓的学堂乐歌,那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师:生:歌曲表达了少年时代应珍惜光阴,树立理想的感情。
师:校园生活是人生中一段永恒的记忆,而今天我们生活在这个强盛的国家、和平的社会里无疑是幸福的。那我们该做些什么?——为了祖国更加美好的未来而努力学习!
(五)、拓展
时代不同,校园歌曲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那我们现在有那些反映学生学习生活的歌曲呢?一起来欣赏——
推荐欣赏:《第一课》、《重返十七岁》、《放心去飞》、《年少有你》……
PAGE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