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0张PPT。改造我们的学习毛泽东一、解题“改造”和“改变”:
“改造”意味着不是一般地“改变”,而是从根本上改掉旧的,树立新的。
“我们的学习”
这里主要是指我们党内的、革命队伍内的学习态度,也就是学风,而不是方法、条件、环境、制度等方面的问题,是学习的根本性问题。
标题即是文章的中心论点,也标明了文章的论述范围——如何彻底改变学风方面的问题。二、背景材料1.本文是毛泽东同志在延安干部会议上所作的报告。
2.本文是1941年延安整风运动的重要学习文件。
3.延安整风是对过去几次“左”右倾机会主义的清算。
4.整风运动的内容主要是“整顿三风”,即:
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
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
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当时,毛泽东同志作了三个动员报告:
整顿学风——《改造我们的学习》
整顿党风——《整顿党的作风》
整顿文风——《反对党八股》
三、阅读——速读1.本文四个部分的概括。
本文四个部分如加一标题,应当怎样概括呢?
提示:这种概括,是为了浓缩每一部分所论述的问题,应该是越简练、越明确、越贴近课文越好,最好是摘引原文原句或原词,能用一个词决不用一个词组,能用一个词组决不用一个句子。句子概括第一部分,理论和实践日益结合的二十年。
第二部分,理论和实际脱离的三大缺点。
第三部分,两种不同学风的比较。
第四部分,转变学风的具体提议。词组和短语第一部分,进步和成绩。
第二部分,缺点。
第三部分,两种对立的态度。
第四部分,具体建议。2.本文论证结构。
本文符合一般议论文的结构模式,如按“三段式”来划分,应该是怎样的形式呢?
提示:
引论——前言(提出中心论点)
本论——第一、二、三部分(具体论证)
结论——第四部分(结论)3、本文出现两种结构形式,哪一种好?为什么?提示:本文具有双重身份,一是报告,一是议论文。作为动员报告,分成四个部分是明确、具体而又实际的;作为议论文,又符合“三段式”论证方式。
两种不同的概括方式是从两个不同的侧面来观察分析的。
前种好,一般情况下还是应该按照作者的行文,提炼其结构形式,这样贴近原文,清楚明确。四、精读课文1、“理论和实际的统一”这一观点在文中是中心论点,还是论据?提示:这一观点是理论论据。
2、“理论和实际的统一”是怎样在文中贯串并连结全文的?
提示:“理论联系实际”是本文的中心线索,正是依据这一观点,才安排了“成绩和进步、缺点、比较分析”这样的逻辑顺序,这是本文行文结构的内在联系。
3、阅读第一部分思考:(1)如果去掉“日益”可以吗?
(2)日益结合的标志是什么?
(3)日益结合的意义是什么?
(4)本部分用了哪些论证方法?4、阅读第二部分思考:(1)由成绩转入缺点,主要谈了哪几方面缺点?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2)本部分第五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5、重点阅读第三部分思考:(1)既然上文已谈到诸多“缺点”。这里为什么还要反复说明?是简单重复吗?
答:不是简单重复,而是在对比中强化论证,使之更充分深入。
第二部分只是谈了党内存在的缺点和现象,还没有深入挖掘这些缺点及现象产生的原因和危害。第三部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上升到理论高度加以剖析。用“对比论证”突出了“改造我们学习”的重要性、迫切性。
(2)、比较两种不同学风反面正面对比论证 五、归纳写作特色1、文章论证时采用多种论证方法:
对比论证
例证法
引证法
2、语言特点。 这是一篇动员报告,所以作者使用的语言鲜明、生动、准确,多使用口语、群众习见的俗语来说明问题;有时为了表达的需要,又夹杂着一些成语甚至文言词语,使文章显得生动、活泼。
阅读第二部分看使用了哪些特别贴切生动的词语?这些词语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B.来自人民群众的生动活泼的口头词语:
A.富有生命力的成语:为之一新、粗枝大叶、一知半解、发号施令、生吞活剥、谬种流传、实事求是、哗众取宠、钦差大臣、华而不实、无的放矢、徒有虚名…… 闭塞眼睛捉麻雀、瞎子摸鱼、对于自己的祖宗,则对不住,忘记了、钦差大臣满天飞、乱说一顿…… 这些词语有的凝炼含蓄,有的通俗易懂,都使用得十分准确恰当,生动传神,具有鲜明的感彩,也不乏幽默风趣。3、修辞 A.利用多种修辞手法来增强行文的气势。作者善于运用整齐的整句,运用排比、反复、对偶、层递等,这些都有助于增强行文的气势,使论证更加有力。 B.善于运用比喻,把抽象的道理化为具有某种形象性的生动表述,如“留声机”“墙上芦苇”“山间竹笋”“有的放矢”等,使所要阐述的道理更加深入浅出。 总之,本文运用各种修辞手法,都是为了调动多种语言手段来增强论证的效果。 文中引用的明朝解缙的对联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从句式看,对偶;
从内容看,比喻;
从“头重脚轻根底浅”“嘴尖皮厚腹中空”的多义性看,双关(字面描写外在形态,实质描写思想作风);
从芦苇、竹笋的拟人化看,比拟;
从文章对这副对联的引述看,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