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少版)小学美术教学设计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图形印章
作者
类型
设计·应用
课时
1课时
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印章是我国传统艺术的一颗明珠,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因其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早在秦汉时期就大量出现。印文形式多样,一般以古体字(例如篆文、金文)和各种图形为主,主要分阴刻和阳刻两种表现形式。本课根据小学生的特点,重点介绍形象生动的图形印章,了解印章的基本构图,通过勾勒印稿、刻制印面,根据不同印章材质掌握合适的拓印方法,让小朋友认识这古老又时尚好玩的艺术。学生情况:这节课某种程度上说是适合纹样的运用,是画画与手工两种形式的有效结合,让学生感知传统文化,大胆概括生动的艺术形象,以刀代笔,拓印出作品获得成就感。教学方式、手段:
1.
课上给学生较多的时间完成一系列印章绘稿、刻制印面和模印的学习过程。2.
积极营造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究印章艺术的学习氛围,写真或者喷绘放大印章画面装饰教室,以学生了解和体验为主,完成有创意的富有童趣的作品。3.
欣赏古代印章和学生作品,让学生喜爱印章艺术这门有着悠久历史的传统文化,体会其装饰美和吉祥寓意,以及用刻刀表现的线条质感。教师准备:PPT课件、干泥板、肥皂、橡皮、刻刀、印泥或者水粉颜料、白纸、几个石质图形印章。学生准备:干泥板、橡皮、肥皂、水粉颜料、排笔、水杯、调色盘、白纸、刻刀、圆珠笔。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感受印章文化,了解图形印章的制作过程和正确的操作方法。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欣赏和感受,运用正确的方法,学习制作一枚印章,感受制作过程的乐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受简约夸张的图形要放置在一定的形状中,它兼具艺术美和吉祥寓意,学会运用这些寓意来创作自己的作品。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欣赏及创作,体会图形印章的造型特点,感受“刀味”和制作的乐趣,采用简单安全的刻制方法及材料制作印章,有效完成每一步工艺。教学难点:设计印稿时应正确理解图画和图形的区别,本课刻印需要的是图形。
教学设计
一、导入阶段
1.
展示石质印章(出示老师平时国画作品常用的一个圆形石质印章)师:知道这是什么吗?生:图章或者印章。老师让小朋友上前来摸摸、看看,它是刻在什么材料上的?仔细看看,这印章上面刻的是一个什么画面?怎样才能清楚地看出它刻的是什么?同学们有啥好办法?生:印的方法。
2.
正确示范盖章左手压住印油盒子,右手拿稳印章上端,印面朝下轻轻地在印盒内扑打几下,白纸下面最好垫一本书,这样印出的画面会很清晰,选择合适的位置,轻轻按下不能移动,握住印章从上往下压一压,轻轻移开印章,清晰美观的佛像画面就出现了,这是老师参考了古代画像石作品进行刻制的。3.
欣赏“牛形图案印章”及其寓意师:请一个同学来印一下另一个图章,看看又是怎样的画面?(学生上前印制)师:同学们能看出印出来的图形是什么吗?生:牛。师:你从哪里看出来它是一头牛的呢?生:有牛角和四肢,身体像水桶圆圆的,臀部还装饰了一朵五瓣的桃花,整个牛的图形撑满整个圆面。师:这头牛型图章是老师最喜欢的,经常把它印在我的书画作品中,因为它有特殊的寓意,你们觉得是什么?生:牛象征着勤劳、刻苦。师:是啊,每一枚图形印章都有寓意,老师属牛,画面中桃花表示春天。牛是很勤劳,春耕秋收,有汗水就有收获。老师说的对吗?二、讲授新课(一)设计图稿1.
师:在这个小小的圆形中,老师画了一头带有桃花图案的牛,画面很简单,但是很有意思,图形印章的画面一般都寄托着我们美好的祝愿,而且在造型上也有一定的要求,我们一起来看看古人是怎样在这小小的画面上作画的。
2.
欣赏一组图形印章画面:距今3000年的肖形印——龙文印、鸟文印,汉代肖形印四枚。(出示第一幅龙文印)师:请同学们说说这是什么动物,看出来了吗?这里是头尾,是用较细且均匀的线条来表现的,整个图形的圆形和这个章的外形相吻合,它已经3000岁了。师:这个图形又是什么呢?请同学说说,它是什么动物造型?生:鸟文印。师:这个也有3000岁了,它的整个造型是方形的,仔细看一下线条还有些粗细变化,整个造型撑满画面,线条疏密富有变化。师:这个是2000多年前的汉代肖型印,画面中是怎样的一个动作?(两个小朋友来表演一下)这个俘虏好像在弓箭的威胁下举手投降了,来自生活的画面多有趣啊!它的线条和前面两幅图一样吗?(对比一幅同样构图的绘画作品)发现:印章图形的特点是画面更简洁,对一些琐碎的东西进行了省略,看上去简洁大方,符合印章的画面绘制要求。师:再来欣赏鱼的印章,它又有什么意思呢?生:年年有余,多子多福。师:这是一枚汉代肖形印,是文字与图案结合的作品。这个画面由哪些内容组成?生:……师:这是一枚方形铜质印章,上面这部分叫钮,钮扣的钮,中间有孔,便于系绳挂在腰间携带。印文由文字和图案组成,能看出这里面有哪四种动物吗?左青龙,右白虎,北朱雀,南玄武,古代这四种动物象征着四个不同的方位,这枚印章不是一般的官员使用的。同学们再看这是铜质印面,这是印出来的效果,同学们看看这两个画面的图案有何区别?生:印章画面和印出来的作品是相反的。3.
组图欣赏:在这12幅作品中,你比较喜欢哪一幅?说说喜欢的理由。生:抓住特征,夸张变形,用粗细不等的线条表现,撑满画面,有一定的寓意。师:通过欣赏,我们发现印稿绘制还是有一定的要求的。首先想好画什么,有什么寓意,画在什么位置。想好了就可以直接画在老师今天给的一张特殊的纸——泥板上,画一个自己喜欢的图形,你想画什么呢?有什么意义吗?4.
请同学们用深色的水彩笔在泥板光滑的一面画稿。学生绘制印稿,时间约3分钟。5.
把学生画好的印稿放在投影仪上展示,说说画的是什么?表达了怎样的寓意?提出修改意见。(叫3至4个孩子展示并操作)提示简洁概括的图形就是好的设计稿。(二)刻制图形印章1.
怎样刻阴刻的线条?师:画好印稿我们就要用刻刀顺着画线来刻,一般是这样操作的:左手压住泥板下端,右手拿刻刀,刻刀选择平口的一侧来刻。你看,刀口沿着线条拿稳了往前推进,由于泥板较嫩,不需要用吃奶的力气。看老师刻一条线条,反过来轻轻地倒掉泥灰,不要用嘴吹以防灰尘到眼睛里。同学们发现老师的线条有什么变化?(答:粗细)这是因为用力的轻重不同。同学们,这条线是凹进去的,这种刻线方法就叫阴刻。老师刻一片阴刻效果的树叶,你看只要再刻一刀,然后把刀放平,把里面的铲平,这样一片阴刻的小树叶就刻好了。请小朋友来试试,一定要注意刀口只能往前,左手指放在刀的后面,安全第一哦。2.
师示范:另一种刻法叫阳刻。你看把线条两边铲掉,让线条突出来,这种效果就是阳刻。请你也来试试。学生在画好稿子的泥板的另一面进行练习。3.
师:通过刚才的练习,你能发现在泥板上刻出来的线条和水彩笔画的有何不同吗?生:有凹凸立体的感觉,线条有粗细的变化,线条边缘有点毛糙不平。
4.
师:掌握了基本的刻线条的方法,就可以刻制印稿了,在刻的时候一般从大的轮廓入手,然后修饰细节部分。小朋友看看自己画稿中哪根线条最长就从哪里入手吧,动作可以稍慢些,以刀代笔开始作画吧,慢一些一定要注意安全,别伤着左手。(学生练习大约10分钟,课件循环播放图形印章作品)(三)上色并模印师:画稿画得很好,画面布置得又很饱满,刻的线条有刀味,富有粗细的变化,接下来就是检验我们作品是否成功的时候了。拓印印稿的方法很多,上课开始老师示范的盖章就是最常用的方法,由于泥板较毛糙,我们采用另一种方法印制。老师示范:把小朋友的作品拿到上面来印,把泥板在印油里面反复蘸,看看印面是否均匀蘸到颜色了,取出微微湿润的白纸铺在印面上,用手掌轻轻地磨几下,掀起白纸,这样就印制成功了。
学生印制练习,把作品拿到上面进行展示。三、教学拓展
(课件播放)印章艺术早在3000多年前就出现了,历史上秦汉和明清时期是印章艺术的两个高峰。2000多年前秦汉时期多浇制成铜印,甚至用黄金浇制,有的还刻在玉石等坚硬的石材上,印章款式多样,上面有不同造型的钮,一般带孔,便于穿绳系在腰间携带。从600多年前的明代开始,青田石等细腻廉价的石材大量用来刻制印章,好多作坊、文人、官员都把印章作为自己的标志。印面也不局限于图形,更多的是文字章,一些古体字大量出现在印文设计里面,以我国历史上一种古老的字体——篆体为主。每一枚印章都凝聚着艺术家的心血,有的不仅印文精美,还有很强的寓意。(欣赏一个《刘海戏金蟾》印章)小朋友今天用的是橡皮,其实还有很多材料都可以拿来刻制,例如干的泥块、土豆、肥皂等,以后有机会在印章石上刻刻那就更好了。
作业要求
作业分2个层次:
第一次作业为画印稿,图形设计力求简洁。
第二次作业采用阴刻或者阳刻的技法表现印章作业。
教与学的评价
作业讲评:请同学上来介绍自己的作品。(表现的是什么,采用了阴刻还是阳刻,寓意是什么?)也可以请同学讲评别人的作品,老师提出修改意见,向简洁概括的图形靠拢。
若时间允许请同学修整并再次印出来和原作对比。
反思和总结
教学中由于涉及到用刻刀,一定要注意安全。印章的印面和平时孩子的绘画画面要求是不同的,印章印面要求简洁,富有装饰性,图案适合在一定的形状中,也就是我们平时讲的图形和图画的区别。印章线条还要讲究刀味、粗细变化等。在一节课中要把这些问题解决好的确很困难。
可以尝试用简单的图形,5厘米见方为宜。
若没有印油,用较深色的水彩颜料或者水粉颜料稀释一下也可以。若找不到宣纸,利用质地稍好一些的餐巾纸也可以代替。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