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三上美 20皮影戏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三上美 20皮影戏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少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19-12-28 20:08: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皮影戏》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在教材上归属于造型表现 领域,从剪刻方法基础上,延伸将平面的剪纸制成会活动的影偶,主要是做皮影,演皮影。但我想编者的意图更多在于民间传统文化的传承,书中有这样一段话“为了抢救这一民间文化遗产,美术课程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大量的皮影图片、实物欣赏中,让学生掌握皮影戏在表现内容、色彩、形式上的特色,能理解和运用视觉语言,共同介入信息的交流,积极参与民间文化的传承,共享皮影艺术的绘画、雕刻、演唱、动作之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从文化的角度看待美术学习,是现代美术教育的一种积极的拓展和重大的进步。新的美术课程标准,对弘扬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民族民间文化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并作为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与多元文化观相提并论。基于这样的考虑,也由于皮影戏集绘画、雕刻、文学、音乐、舞蹈、表演与一身,其内容可谓博大精深,《皮影戏》一课可以上的更深入,可以作为一个主题单元进行教学。所以建议《皮影戏》可以分四课时进行。
二、教法:
第一课时《看皮影》以欣赏 评述为主,让学生观看各种类型的皮影和依托皮影创作的动画片,在欣赏中侧重让学生自己评述分析总结,用视频演示,教师讲授,学生观察、讨论法,主要是接受式和探究式教学法的结合。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中国皮影的历史、发展与传播、创新,了解皮影的造型及依托皮影创作的动画片中人物等的造型特点,感受皮影艺术的绘画、雕刻、演唱、动作之美。课后布置学生收集皮影的图像资料,给学生提供学习网站了解更多皮影知识。
第二课时《画皮影》以造型 表现为主,通过比较深入观察不同风格、时期的皮影形象,学习皮影的绘画表现方法,用观察、讨论法,探究皮影的造型特点和绘画表现方法,探究式和自主式教学法结合,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皮影戏在表现内容、色彩、形式上的特色,了解并在作业中表现皮影人物的造型特点及动作特点,尝试创新地表现民间艺术皮影的影人形象。课后让学生收集准备做皮影的工具材料。
第三单元《做皮影》以造型 表现为主,让学生学会利用先分解、再组合的方法来制作影偶,教师示范制作步骤要点,学生实验,合作完成,是自主式和合作式教学法的结合。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中国皮影的制作工艺流程,尝试用透明胶片或纸板设计制作造型新颖、别致的皮影作品。课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制作,选择伙伴确定游戏表演的主题内容,编词,配乐,编演练习。
第四课时《玩皮影》以综合 探索为主,让学生分工合作,用自制影偶、自编自演,主要由学生游戏、表演,是自主式和合作式、探究式教学法的组合。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皮影戏的简单操作表演方法,展示作品,确定游戏表演的主题内容,小组合作自编自演,自述创作体会及收获,体验探索的成功感和表演的愉悦感。课后做《皮影戏》学习评价问卷,回顾总结《皮影戏》学习过程的体验及收获。
而在这四个单元中最能操作实施,最简单易行的就是《看皮影》和《画皮影》,下面我就具体介绍《画皮影》这一单元的教学设计及过程。
《画皮影》一课的教学目标认知领域是欣赏皮影作品,了解皮影戏这种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特色。操作领域是运用皮影戏独特的艺术特点进行绘画创作,让学生在感受民间的艺术中得到启迪和创新。情感领域是培养学生欣赏美、表现美的能力,提高审美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激发学生对民间艺术的热爱之情。
学习内容为让学生初步了解皮影戏在表现内容、色彩、形式上的特色。能抓住皮影戏中人物的造型特征和动态特点,运用中国元素传统图案来装饰皮影戏中人物的服饰。
教学重点是表现皮影戏影人在表现内容、色彩、形式上的特色。
教学难点是是否能表现出皮影影人造型色彩、动态上的特点;是否能在临摹的基础上加以变通。
针对和利用小学生形象思维发达的特点,本节课我主要采取了创设情景、观察欣赏、思考讨论、延伸比较等方法进行教学,并运用多媒体课件这一小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枯燥的讲解变为生动直观的课件展示,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学法:
儿童具有好玩、好表现得天性,将皮影戏看作是儿童游戏的一种方式,就如小孩喜欢玩木偶、玩娃娃、看木偶戏一样,皮影戏这种民间艺术无疑是满足儿童自我表现的有效方式之一。三年级的学生通过两年的学习,已有一定的美术知识及技能,并具备一定的生活体验。
a
自主体验:
学生通过自己的欣赏,观察,讨论及动手绘画等方法学习,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积极性,
b
激发情感:
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激发学生对民间艺术的热爱之情。
c和谐合作:
在绘画练习采用临摹,尝试练习!降低了学生的绘画难度!
四、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激情引题。
“有一种艺术,是完整的戏剧,比莎士比亚早1800年;使用影像,比卢米埃尔发明的电影早2100年;是纯粹民间具有‘摇滚’精神的音乐,比猫王早2150年。这种艺术是中国独有的,这就是???”(
这样的一个谜语点出了皮影的悠久历史及独特的艺术魅力,也考察了学生看皮影的学习情况,更激发了学生对本民族艺术的自豪感。)
二、了解皮影,感受文化。
1、回顾交流,观影感受。
说说这些皮影戏和动画片留给你的印象吗?谈谈其中的人物造型、动作、色彩上的共同点吗?(进一步考察学生看皮影的收获)
2、欣赏分析,掌握特点。
(课件出示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风格的皮影作品)这一环节为重点,通过一系列的提问,让学生在自由、宽松的氛围中,讨论、总结出皮影的知识点,掌握皮影戏在表现内容、色彩、形式上的特色。从而能够为学生画皮影打下良好的知识铺垫。如:皮影是线条镂空法来进行形象刻画。造型上的材料的局限,眉眼时必须把它拉长延至鬓角处,以增加皮影的牢固度,这些局限转化为皮影的特有特征。色彩的运用一般以红、黄、青、绿、黑为主。刻画人物特征时也有一些固定的表现模式。平眉细目表现须生的沉着……第二部分头茬的分类、色彩,身段的组合、比例特点,服饰图案的形式、用色,即为绘画打下基础,也为《做皮影》埋下伏笔。
这些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增加文化含量,使学生通过艺术学习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加深对艺术的社会作用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涵养人文精神。培养了学生对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的认同和热爱。
三、模仿动作,理解动态。
观看皮影戏片段和2006年春节晚会上传统皮影之乡唐山社区表演队表演的依据皮影创作的舞蹈节目《俏夕阳》的片段,模仿皮影人物的动作。(活跃课堂气氛,并从模仿中感受皮影机械式的动作特点。)
四、欣赏作品,激励信心。
出示学生作品,评析,理解绘画方法和表现方式,激励起自信。
五、艺术再现,享受文化。
教师进行创作指导,明确要求。
1、画一幅有趣的皮影戏。
2、抓住人物的造型特点,可夸张人物动态。
3、运用传统图案来装饰人物头饰和服饰。
(把握造型特点,在形象的观察、阐释、解读和文化感悟中,感受民间艺术魅力,再现艺术造型,享受文化内涵)
4、注意画面的布局与色调。
5、有能力可以尝试创作,觉得有难度的可以临摹,也可以尝试在临摹基础上变通。
(分层要求,降低了学生的绘画难度,也鼓励了创新。)
六、开展评价,巩固拓展。
展示作业,开展评价。自评与互评结合,评价可以客观多样,尽量让学生找到作品中的闪光点,增加学习自信,激发创新热情。在拓展中,让学生到广阔的网络世界中吸收更多的知识,并布置下一课做皮影的准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