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2张PPT。
试试你的眼力:从图上发现了什么? 落日的幻觉 黄天祥 落日有哪些
让人难忘的幻觉?落日的景象 壮观、绮丽
神秘、迷人 日落的景象同样壮观、美丽,神秘而迷人。一是太阳好像变大了,而且颜色深黄、殷红。二是它的外形,接近地平线时也像变成扁的了。三是有云时会看见灿烂的晚霞,无云时则会出现另一种美景。
生动形象的描绘更能激发我们的阅读兴趣。
为什么作者不采用
简要叙述的方式? 要对描写对象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并辨别其中的新异,于人们忽略的地方加倍地描写。 ——朱自清落日的幻觉 原因探秘 说明文以说明白了为成功。 ——叶圣陶 选择一种比较感兴趣的落日的幻觉,根据课文内容给下面的图片配上解说词,以播音员的身份口述。弧美丽的紫光落 日 变 扁落 日 变 大课文原句:一般来讲,黄昏时空气中的烟尘要比清晨多,因此,落日颜色又不同于旭日。
改 句:黄昏时空气中的烟尘要比清晨多,因此,落日颜色又不同于旭日。这样改,行吗?课文原句:这是由于光通过空气时,速度每秒减慢87千米,因而光线折射也随之发生变化,所以,当落日的高度和宽度之比为26.5:32,观赏者眼睛里的太阳自然是扁的。
改 句:这是由于光通过空气时,速度减慢很多,因而光线折射也随之发生变化,所以,当落日的高度和宽度之比发生变化时,观赏者眼睛里的太阳自然是扁的。这样改,行吗?广泛的查阅
科学的探究
严谨的表述
……
怎样才能做到科学、准确?介绍这个现象,
你觉得需要注意什么?用科学眼光, 关注生活话题! 《落日的幻觉》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明白文章写了什么,了解怎么写,理解为什么这么写。
一、激趣导入
1、我们先来做个小测试。试试自己的眼力:从图上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出示易产生幻觉的图片,学生表明自己所见,引发关于幻觉的话题。)
2、初看图片,似乎是三根大圆柱,细看,原来是一个大门。可见,眼见不一定为实。其实这就是幻觉。幻觉不仅在图片上存在,在大自然中更是广泛存在。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黄天祥的一篇科学小品文:《落日的幻觉》,看看他带给我们的是怎样的奇异景象。
二、初读赏析——落日的景象
1、请打开课本浏览文章,找一找,你印象比较深的落日的幻觉是什么?
在师生互动中完成内容梳理并板书。
落日的景象:(落日变大,落日变扁,出现霞、弧、紫光等)
(形状大小、色彩变化)
2、那么,作者到底是怎么描绘落日的景象的?齐读第二段体会。
3、读了这一段,落日的景象留给你的总体印象是什么?试用几个你认为恰当的词语概括。(壮观、绮丽,神秘、迷人)
4、面对壮观、绮丽,神秘、迷人落日的景象,有读者认为也可以这样说:(出示并由同学朗读:日落的景象同样壮观、美丽、神秘而迷人。一是太阳好像变大了,而且颜色深黄、殷红。二是它的外形,接近地平线时也像变成扁的了。三是有云时会看见灿烂的晚霞,无云时则会出现另一种美景。)
为什么作者不采用简要叙述的方式?
(与全文照应;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可以这样说:什么样的写作需要决定了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表达方式。
5、落日的景象有的非常常见,如晚霞;而有的我们还从来没有发现,如暗弧、亮弧、紫光等。为什么作者却能发现?
(源于作者的仔细、长期的观察等)
是的,朱自清先生说得很好:“要对描写对象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并辨别其中的新异,于人们忽略的地方加倍地描写。”记叙性文章是如此,说明性文章何尝不是这样呢?
四、赏析重点——“落日的幻觉原因探秘”
1、在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神奇的落日景象后,文章接下来介绍了什么?(落日的幻觉产生的原因)
2、叶圣陶先生说:“说明文以说明白为成功。”落日的景象到底是怎么产生的呢?请速读课文第四段,思考作者是怎么把落日为什么特别红说明白的。(生放声朗读第四段)
3、应该说,黄天祥在文中是把这种景象产生的原因说明白了。那么,根据文章的介绍,我们能不能用自己的话,也将它说明白呢?请认真观看视频材料,看看电视工作者是怎么用通俗的话把“落日为什么变红”说明白的。
生观看视频《落日为什么变红》
思考一下:电视工作者是如何将这一幻觉说明白的?(采用设问等修辞,先现象后本质,借助电脑动画等)
4、仿照视频的解说办法,从提供的四幅图片中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幅,根据课文内容和自己的理解,给图片配上解说词。可以将拟好的解说词读给同桌听听,互相作点修改补充。
5、推荐优秀作品在班级展示交流,在学生发言后集中评价。
五、品味语言
教师导语:从刚才同学的评价看,我们同学的解说词有的很好的利用了原文的素材,有的进行了必要的加工、改造。应该说,有些改变非常精彩,但也有些改变还需要进一步推敲。老师也尝试对原文作了几处如下改动,大家与原文比较一下看怎么样。
1、教师出示第一组句子并由学生作评价:
课文原句:一般来讲,黄昏时空气中的烟尘要比清晨多,因此,落日颜色又不同于旭日。
改 句:黄昏时空气中的烟尘要比清晨多,因此,落日颜色又不同于旭日。
2、教师出示第二组句子并由学生作评价:
课文原句:这是由于光通过空气时,速度每秒减慢87千米,因而光线折射也随之发生变化,所以,当落日的高度和宽度之比为26.5:32,观赏者眼睛里的太阳自然是扁的。
改 句:这是由于光通过空气时,速度减慢很多,因而光线折射也随之发生变化,所以,当落日的高度和宽度之比发生变化时,观赏者眼睛里的太阳自然是扁的。
3、这样看来,在解说原因时,为了说得明白,遣词造句上应注意
什么? (力求语言的科学、准确。)
4、从文章看,怎样才能做到介绍的科学、准确?(广泛的查阅资料、深入的科学探究、严谨的语言表达)
六、拓展延伸:
1、看了文章,我们对落日的幻觉及其产生的原因是不是比较明白了?这不由得让我想起一个也容易让人产生幻觉的小魔术,大家有没有兴趣观看?
组织生观看“水为什么越倒越多”的魔术。
2、讨论:
(1)你观察到了什么?
(2)为什么水会越倒越多?有兴趣的同学不妨作点猜想。
(3)如果让你向亲人、朋友介绍看到的这个魔术,为了说得明白,你觉得需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采用先现象后本质的顺序,现象的介绍尽量生动形象,本质的介绍力求科学准确。)
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试试。
3、在课的最后,我想告诉大家:其实类似幻觉在生活中还有不少;类似课文这样的科学小品文在生活中也广泛存在,如各种电子产品说明书、各地旅游指南……阅读这类文章不仅可以开拓我们的知识视野,还可以丰富我们的语文储备。那么让我们学会用科学的眼光关注生活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