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九单元23.1 源远流长的发酵技术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九单元23.1 源远流长的发酵技术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9-12-29 07:54: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节 源远流长的发酵技术
【教材分析】
本节的内容属于日常生活中的生物技术,是学生学习现代生物技术的基础,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教材已经设置了生物的呼吸作用以及神奇的微生物这些内容,这样学生对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有一定的知识基础。本节主要的教学内容是举例说出日常生活中的发酵产品以及发酵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教材还安排了一个实验活动:酿制酒酿,观察酒酿中的微生物,这个实验对落实本节教学目标非常重要。
【学情分析】
学生学习的生物呼吸作用及其意义,以及各种微生物的相关知识是学习本节内容的知识基础,生活中也接触到各种发酵产品,但是很多学生不了解发酵技术的原理是利用了微生物的特性。同学们会利用显微镜观察细胞,对制作酒酿等发酵产品非常感兴趣。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尝试利用发酵技术制作酒酿等食品;
举例说出日常生活中的发酵产品;
3、举例说出发酵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能力目标
1、通过尝试制作酒酿、酸奶等食品的发酵实验,有助于学生提高动手能力;
2、通过搜集相关资料,有助于学生提高搜集整理资料、自学等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知识与技术在生产和生活中的作用,理解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
2、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
1、尝试利用发酵技术制作食品;
2、举例说出发酵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说明发酵的实质。
【教学方法】
讨论法、学生自主学习法、实验法、教师引导法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搜集整理有关发酵的资料,制作课件;、
提前一周准备久放的水果;
提前准备发好的面团;
准备制作酒酿实验的微视频;
准备观察酵母菌需要的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等实验器具。
学生准备:制作酒酿、酸奶等发酵食品;
搜集有关发酵技术的资料。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活动一: 指导学生闻一闻放久了的水果 述:这就是发酵现象。 人们还利用发酵技术生产了很多美味的食品。 进一步展示传统的酱油制作过程,播放有关传统发酵工艺的视频 闻一闻并说出感受 观看视频,感受我国传统的发酵工艺。 从生活中的现象入手,产生学习兴趣。
活动二: 讨论: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食品是发酵的产物?你知道它们是如何制作的吗? 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发酵食品:酱油、醋、葡萄酒、白酒、味精等。 问:你们知道发酵与什么生物有关吗? 发酵技术主要依靠各种微生物,图片展示显微镜下的酵母菌。 与酵母菌有关的发酵如:酿酒、发面。 活动三:观察 指导学生观察发酵的和未发酵的面团,一看、二拉、三闻。 提出问题:1、为何面团会变大? 为何面团内有许多孔? 为何面团里有酒香? 小组讨论并整理结果,代表汇报结果: 大致说出常见的泡菜、豆腐乳、酸奶等食物的制作。 认识发酵产品,体会发酵技术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 产生兴趣,认识显微镜下的酵母菌。 每组学生按照一看大小;二拉看是否有多孔;三闻一闻是否有酒味,这三步完成观察活动。 观察后思考讨论老师提出的问题。 通过讨论,小组成员彼此交流生活常识,互相学习,也便于教师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 实物展示,增强直观感受。 分享知识,体现合作学习,为进一步学习做准备。 结合生活实例的观察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活动四: 实验 酿制酒酿 播放学生制作酒酿的过程,并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为什么要将蒸熟的饭冷却到35度左右,再撒酒曲? 为什么把糯米饭压实后中央挖一个洞? 为什么容器要密封? 为什么要将容器置于25℃-30℃左右的水浴锅中保温? 利用自制酒酿液体制作临时玻片标本,利用显微镜观察酿制酒酿过程中发挥作用的微生物。 活动五:运用知识 指出:乳酸菌在无氧条件下分解糖产生乳酸。 提出制作酸奶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观看制作酒酿的过程。 积极讨论,回答问题。 小组合作制作并观察临时玻片标本,选出并画出视野中的酵母菌细胞的形态。 展示作品 思考讨论:1、制作酸奶的容器应该怎么处理? 选择哪些原材料,鲜奶是否要煮沸消毒? 制作过程中要提供什么样的环境条件,如何保证这些条件? 通过实际操作以及问题的思考讨论,培养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动手操作,利用显微镜观察参与酿酒的微生物,不仅提高了兴趣,开阔了眼界,也发展了能力。 在讨论过程中启发学生思维,也有助于将知识用于生活实践。
活动六: 展示酵母菌、乳酸菌和醋酸杆菌以及利用它们发酵的各种食品。 并提出问题 总结:不同的细菌、真菌体内含有不同的酶,能将有机物分解成不同的物质。而发酵要提供适宜的温度条件实际是为了因为酶的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 将进一步展示不同微生物体内的酶对有机物的分解作用。 述:人们已经将传统的发酵技术改进,如今已经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 展示现代的酱油制作过程示意图。 观看并思考: 1、为什么能产生如此多的发酵食品?2、人们利用细菌、真菌制作发酵食品,具体是利用了什么? 进一步认识微生物发酵作用的根本原因,理解并总结发酵的实质。 讨论思考:现代发酵技术与传统发酵技术有何不同? 通过对比,认识现代发酵技术的进步。
活动七:发酵技术与日常生活 展示发酵技术利用改造的大肠杆菌生产胰岛素。 指导学生自学,并讨论: 发酵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进一步总结发酵技术的特点: 1.安全简单 2.原料广泛 3.反应专一 4.代谢多样 5.易受污染 6.菌种选育 指导学生依据自己的理解进行解释 进一步认识发酵技术的进步 小组合作学习完成: 举例说明发酵技术在医药产品、化工产品、食品饮料、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讨论并解释发酵技术的这些特点。 进一步提高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并进一步认识发酵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进一步深化对发酵技术的认识和理解。
小结 问本节课大家都有哪些收获? 学生代表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和感想 总结概括,整理知识形成体系。




【板书设计】
源远流长的发酵技术
发酵技术与食品生产
1、应用:利用微生物发酵制作不同的食品。
2、实验:酿制酒酿
发酵的实质:利用微生物体内的酶将有机物分解,获得不同物质。

二、发酵技术与日常生活
应用:生产化工产品、医药产品、食品和饮料、开发新能源以及处理污水等。
【教学反思】
1、水果放久了有酒味,果酒暴露在空气中会变成果醋这一生活现象,多数学生并没有在意,因此我提前准备让他们感受这一现象。准备密封的水果,发现葡萄的发酵现象较为明显,提前准备了葡萄酒暴露在空气中,暴露一周时酒味不是很明显,之后加了几滴醋然后每天摇晃一会,又放一周后才有明显的酸味。
2、整节课环节较多,准备了较多需要学生讨论的问题,提前准备好教学流程,安排好各环节的时间。
3、学生使用显微镜观察酒曲中的酵母菌,操作不熟练,使用高倍镜观察时易压碎标本,教师要提前提醒他们注意事项。小组在使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站起来观察标本时会影响对光,上课地点安排在实验室效果会更好。
准备了一个观察发面,学习制作酒酿和酸奶的发酵技术,学生结合实践对发酵现象有了更直观的印象,利用显微镜观看到酒曲中的酵母菌,使他们更深刻认识到发酵技术离不开微生物,进一步引导他们说出发酵的实质,这样的教学安排符合八年级学生认知规律,有助于他们形成概念。
本想引导他们说出发酵实际是利用了微生物体内的酶,将有机物分解成不同的物质,不过他们多数不知道细胞内的生物化学反应离不开酶,通过课件展示各种微生物体内酶分解有机物产生了不同的物质,获得不同产品,有助于他们进一步理解发酵的实质。并认识到保持适宜的温度对发酵的重要性。
5、发酵技术与日常生活这部分内容安排学生自学并总结,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由于时间问题本来想展示发酵技术利用改造的大肠杆菌生产胰岛素,使他们进一步感受到现代发酵技术的进步,结果也没有安排这一环节,只能在后面学习转基因技术时再补充。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