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绿色植物的生长需要水和无机盐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结合实验观察和分析,说明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和无机盐,了解无土栽培技术。
(2)认识植物生长中需要量最大的三种无机盐的作用及其缺乏后的一些症状。
2、能力目标:
(1)通过对实验的观察与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2)通过设计和实施课外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参与实验的分析和探究活动的设计与操作,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尝试实验观察和分析,说明绿色植物的生长需要无机盐。
2、教学难点:
探究无土栽培成功的原因。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
实验用具:烧杯、玻璃棒、刀片、尺、放大镜、培养皿、载玻片、试管夹、滴管、酒精灯、火柴、蒸馏水等。
学生准备
上课前一星期,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把三株大小相似的青菜分别放入蒸馏水、土壤浸出液、无土栽培培养液中培养,给予光照并及时补充培养液。查找有关无土栽培的资料。
教学设计
程序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
情境
回顾上一章学习的海尔蒙特的给柳树浇灌雨水的实验。由学生叙述实验过程及实验现象。
提出问题:土壤中减少的60g物质是什么?
引导学生对该问题作出假设。
多媒体课件展示有关无土栽培的录像和图片,据此了解到:什么是无土栽培?无土栽培有哪些优点?在农业生产上有哪些应用?进而提出问题:没有土壤,植物为什么也能很好生长?
创设学习的问题情境,发现和提出与学习主题相关的问题,导出解决问题的探究活动过程。
共同
探究
一、来自土壤中的养料
指导学生先自学实验的方法、步骤,并在自学中尝试思考本实验的基本原理。
师、生共同分析实验设计的基本原理:这是一个对照实验。实验的变量是三种不同的培养液,即土壤浸出液、无土栽培营养液、蒸馏水。实验通过三种培养液中青菜植株的生长情况的对比,以及对三种培养液中成分的检验来探究无土栽培成功的原因。
让学生了解实验的过程,理解实验设计的基本原理。
由于植株生长状况的变化需要有一星期左右的时间,因此实验分课前和课内两个阶段进行
共同
探究
各小组展示课前做的实验的实验结果,进而根据实验的现象提出问题:促进植物生长的物质是什么?
针对问题,学生小组在课堂上进一步进行实验,检验三种培养液中各含有什么物质。
实验方法:(1)把土壤浸出液、无土栽培营养液和蒸馏水,分别装入编号为A、B、C的三支试管中。(2)取三片洁净的载玻片,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分别滴一滴A、B、C的三支试管中的液体。用酒精灯将玻片烘干。(3)观察、对比三片玻片上留下的痕迹。
可看到,滴有土壤浸出液和无土栽培营养液的玻片上留下了明显的白色结晶物质,而滴有蒸馏水的玻片上则没有。
实验注意事项:
(1)酒精灯的正确使用。
用灯帽盖灭火。
防止玻片爆裂。
玻片离外焰2-3厘米。
先均匀预热,再集中水滴处加热。
根据上述实验的现象,让学生思考和讨论:
实验中3株植物出现生长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2.实验中,哪些溶液中含有无机盐?
3.你认为无土栽培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通过实验的观察与分析,得出结论:植物的生长需要无机盐。
二、无机盐对植物生长发育的作用
展示一组植物缺乏无机盐症状的图片,揭示无机盐对植物生长的重要作用。
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和讨论,得出相关结论。这个结论不是由教材直接呈现的,而是由实验的探究获得,体现了知识形成的“过程与方法”,体现了课标“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理念。
适当介绍氮、磷、钾这三种植物需要量最多的无机盐的作用和一些微量元素的作用。
课标中没有要求让学生知道无机盐的具体作用,所以本部分的教学只是让学生能进一步认识到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对其具体的作用仅作初步的了解。
小结
归纳并练习巩固
师、生共同小结本课学习内容
练习:
下列关于无土栽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无土栽培的培养液和土壤中的溶液主要成分是相似的
B.无土栽培方法可以节省土地
C.无土栽培培养液中只需添加含氮、磷、钾的无机盐
D.生长在含营养液的水槽里的植物同样能枝繁叶茂,硕果累累
2.无土栽培成功的原因是( )
A.植物适应能力强,在哪儿都能生长
B.无土栽培营养液中含有植物生活必需的无机盐
C.植物自身能制造无机盐
D.植物生活不需要无机盐
3.植物生长需要的主要无机盐是( )
A.锌、氮、钾 B.钙、氮、磷
C.硼、磷、钾 D.钾、氮、磷
板书设计
绿色植物生长需要水和无机盐
来自土壤中的养料
无土栽培定义
无土栽培优点
无土栽培成功的原因
探究无机盐对植物生长发育的作用
植物生长需要的三要素:
氮、磷、钾
植物生长需要的“微量元素”:
铁、硼